1990年代初,以蘇聯為首的蘇東陣營,分裂成“俄羅斯方塊”。
而隨著國家的分裂,很多原來的手足兄弟成為拔刀相向的仇人,比如南斯拉夫的內戰和今天的俄烏沖突。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就有那么一個蘇聯原來的東歐小兄弟,雖然也分裂成兩個國家,但這兩個國家之間卻能一直和平相處,相親相愛,成為了那一段灰色歲月中的一抹亮色。
那么,這到底是哪兩個國家?
而這兩個國家又有著怎么樣的前生今世呢?
西斯拉夫人
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或者說這兩個國家,原來的名字叫捷克斯洛伐克。
他們的老家在公元前5世紀前后居住著土著凱爾特人,當時的地名叫作波西米亞。
如今,小資們特別喜歡的那種在草坪上舉行的婚禮就是源自波西米亞。在19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這種婚禮形式更是“高雅”婚禮的典范,是備受追捧。
在5世紀到6世紀時,斯拉夫人晃蕩到了波西米亞地區。后來,這群人演化為斯拉夫人的一個旁支~西斯拉夫人。按照生活地域來分,西斯拉夫人又分為了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
在9世紀末、10世紀初,捷克人終于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捷克公國。
不巧的是,日耳曼人幾乎在同一時期建立了神圣羅馬帝國。對此,捷克人選擇了臣服。
1086年,神羅皇帝亨利四世把“波希米亞國王”的稱號授予了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由此,在神羅帝國的7大選帝侯中,捷克成為唯一一個不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國家。
那么,當時的斯洛伐克在忙啥呢?
當時的斯洛伐克被匈牙利王國吞并,并且成為王國北方的重要屏障。為了隨時應戰,驍勇的匈牙利人在斯洛伐克占領區實行了苛刻的軍事化管理,這也歪打正著地塑造出斯洛伐克人雖勇武,但也容易“躺平”的民族性格。
同時,不同的民族命運也使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具有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思維。
斯洛伐克人跟著匈牙利人,感受最多的是“東方式的權力游戲”,而在神羅帝國混得風生水起的捷克人則玩轉了西方式的政治手段,比如搞議會斗爭,逼國王或者皇帝簽協約,或者是為了發展貿易而爭奪自由市場等等。
不過,兩大民族差異化的更大分水嶺則是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
當時,捷克首都~布拉格是歐洲的文明之光,把包括斯洛伐克在內的其他斯拉夫兄弟是遠遠甩在了身后。
而文化程度越高,反抗精神就越強烈,于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捷克人就成了讓國王或皇帝們頭疼的“愣頭青”。但凡歐洲有點風吹草動,捷克人勢必第一個帶頭揭竿而起,實在是不好管。
1806年,神羅帝國解體,奧地利皇帝兼任了波希米亞國王,后來,又和匈牙利組成了共主聯邦。由此,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對兄弟終于被幸運女神捏在了一起。
在奧匈帝國時期,捷克只是帝國內的一個區域,沒有獨立的自治權,但其卻以占帝國20%的人口撐起了帝國80%的工業產量。同時,捷克還是帝國中教育、信仰、出版最自由的地區之一。布拉格甚至和維也納并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同時,也是東部最重要的學術和文化中心。
對了,斯洛伐克呢?
不好意思,斯洛伐克除了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牧場和群山,其他的啥也沒有,實在是沒啥可大書特書的。
那么,既然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間的差異那么大,那他們在日后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一家親
1918年,隨著一戰的結束,奧匈帝國徹底瓦解。
捷克和斯洛伐克則按照“同一民族”的教條,被“凡爾賽體系”捏在了一起,并于1918年10月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托捷克強大工業的福,建國伊始,這個新生的國家在世界工業排名中就位列第7。在我國抗戰中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就是該國的扛鼎之作。不過,由此可見,斯洛伐克確實沒什么存在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二戰爆發前,這個東歐小國甚至讓德國都忌憚三分。
那陣子,德國的將軍們向小胡子匯報時,稱捷克斯洛伐克是兵強馬壯、訓練有素,防線猶如馬奇諾一樣堅不可摧。
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這個說法沒錯。那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傭兵百萬,總兵力和德國相當。而且,國內還有排名世界第二和第三的斯柯達、布爾諾兩大兵工企業,陸軍的裝備十分精良。
但是吧,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中留下的重要一筆卻是“慕尼黑協定”。在英、法的聯手出賣下,小胡子于1938年9月悍然出兵吞并了蘇臺德地區,并在不久之后干脆把捷克變成了“保護國”。
在此過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國防猶如馬奇諾防線,是大而無用,在面對德軍時是一觸即潰,很快就舉手投降。
此后,小胡子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了分化政策,也就是并吞捷克,但卻把斯洛伐克給“解放”了出來,讓其作為自己的仆從到東線和南線當炮灰。
縱觀整個二戰,斯洛伐克可謂是納粹德國的忠實鷹犬,在入侵波蘭和蘇聯的戰爭中都有積極表現。與此同時,捷克人則全力以赴地為侵略戰爭生產了大批工業品。哥倆為了小胡子是一個流血,一個流汗,各忙各的。
隨著二戰的結束,蘇聯把東歐劃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捷克和斯洛伐克再次合體,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建國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整了一個“科希策綱領”,規定新生的國家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同的國家,在國家中,兩個民族是平等的。而斯洛伐克則有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執行權,基本就是國中之國,和捷克各玩各的。
那么,這個奇葩的安排到底是為啥呢?
因為在19世紀初,捷克與斯洛伐克都開始搞民族復興運動,都把俄羅斯視為斯拉夫民族的大哥。此后,習慣西方政治的捷克更傾向于在奧匈帝國內部提高斯拉夫人的地位,而斯洛伐克卻產生了強烈的親俄傾向。
有鑒于此,斯大林認為如果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別建國,那捷克肯定是不好約束。所以,他就把捷克和親蘇的斯洛伐克捏在一起,讓這哥倆自己在內部掐,使捷克這個“刺兒頭”無法威脅到蘇聯的控制。
不過,斯大林千算萬算,還是低估了捷克人的桀驁不馴。
各生歡喜
如前文所述,捷克在一戰前可是妥妥的“工業大國”和“文明大國”。但到了蘇東陣營后,因為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捷克是一天如不一天,從“歐洲的明珠”一猛子扎進了發展中國家之列。經濟的衰退和生活水平的下降讓捷克人是大為不滿。
于是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爆發。蘇聯隨即帶著華約出兵鎮壓。而面對蘇軍的坦克,布拉格的老百姓居然毫不畏懼,紛紛走上大街,以血肉之軀正面“硬剛”。
與此同時,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發卻是一片歲月靜好,老百姓甚至還配合蘇聯,搞起來支持蘇軍的“游行”。
“布拉格之春”之后,蘇軍長期駐扎在捷克斯洛伐克,蘇聯也對捷克高層進行了“清洗”,這使得捷克人非常排斥蘇聯和后來俄羅斯。
斯洛伐克呢,對蘇聯的印象倒是越來越好,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斯洛伐克在經濟發展上本來大幅落后于捷克,但在蘇東陣營中,得益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這種差距得到了顯著縮小。
其次,在蘇聯的安排下,斯洛伐克在國家中獲得了平等的地位,在政府機構中還占有重要地位,民族利益得到了保障。所以,斯洛伐克人對蘇聯是親上加親。
在總體上說,在冷戰時期,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哥倆之間的親情比較淡漠,互看不順眼倒是真的。
1980年代末,隨著戈爾巴喬夫放松對東歐的管控,捷克斯洛伐克在1989年底開始了政治變革。而兩大民族間的裂痕則再也蓋不住了。不過,兩個民族畢竟在一起度過了幾百年,也沒有什么歷史積怨,他們之間的裂痕也只是限于政策和經濟方面的分歧,
1991年底,曾經包辦捷克和斯洛伐克“婚姻”的蘇聯煙消云散,這哥倆的緣分也走到頭了。
難得的是,兩國在1993年1月1日選擇了非常“絲滑”的和平分手,不但沒有鬧出任何不愉快,而且還簽訂了一大堆分家之后的合作協議,以緩解分家對兩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的沖擊。
2004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再聚首,不過,他們這一次不是再度合體,而是都歸于歐盟和北約的門下。
2007年12月,兩國又成為“申根協定國”,從而使兩國人民之間可以自由往來。如此,在生活和教育水平上相對落后的斯洛伐克人便把捷克選為了出國學習、工作和定居的首選。據統計,目前有大約20萬斯洛伐克人在捷克,有大約3萬捷克人在斯洛伐克。
奇葩的是,兩國從此之后反而比在一起時更加親近了。比如在2017年到2021年間擔任捷克總理的巴比什是斯洛伐克裔的捷克人,而斯洛伐克人斯萊梅奇卡更是在沒有取得捷克公民身份的情況下,在2009年到2010年間擔任了捷克的交通部長。
然而,本來大好的局面卻被從天而降的俄烏沖突給攪合了。
在這場和兩國都沒什么太大關系的戰爭中,基于歷史原因,捷克選擇了大力支持烏克蘭,而斯洛伐克對此則堅決反對。
然后,捷克和波蘭站到了一起,而斯洛伐克又和匈牙利成為了伙伴。這真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因為某種原因,這對西斯拉夫兄弟又會回到歷史中的某個原點。
素材來源:
光明網丨說好的永恒呢——動蕩時代的西斯拉夫兄弟
齊魯壹點丨昱見|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怎樣分道揚鑣的
澎湃新聞丨德意志人居蘇臺德地區近千年,為什么卻被捷克一夜間趕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