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道(文/張熠檸)過去一周,歐洲多國以多種方式紀念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80周年。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最引人注目的“紀念”莫過于特朗普將5月8日正式指定為“勝利日(Victory Day)”。此前他就在社交平臺上宣布這一決定,并在帖子中寫道:“我們的盟國和朋友中很多在5月8日紀念‘勝利日’,但要說為二戰帶來勝利,我們比其他任何國家做的都多。”
這條帖子需要商榷。歐洲一些國家的“勝利日”的確是5月8日,但前蘇聯國家的“勝利日”是5月9日,比如俄羅斯的紅場閱兵式就在5月9日舉行。更重要的是,納粹德國投降只標志著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因此更準確的說法是“歐洲勝利日(Victory in Europe Day)”,英文簡稱VE Day或V-E Day。
除了VE Day,還有個英文表述“VJ Day”,即“對日作戰勝利日(Victory over Japan Day)”,用于紀念日本投降。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回答“為什么對日作戰勝利日很重要”時說,這一天才是二戰真正結束的日子。正因如此,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網站發表評論稱,“特朗普疾呼為戰爭紀念日更名,有損美軍所作貢獻(Trump's call to rename war commemorations diminishes America's military legacy)”。
特朗普帖子的后半句顯然更離譜。面對特朗普“沒有美國,就不會有解放”的說法,法新社直指他“低估了歐洲國家在二戰中的作用”,同時列出以下數據:美國1941年參加二戰后有超過40萬軍人陣亡,蘇聯有超過2000萬人喪生,英國有38.4萬軍人和7萬平民身亡,更不用說在太平洋戰場作出重大犧牲的中國。
英國歷史學者蒂莫西·阿什向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表示,歐洲人在今年的紀念活動中感到些許恐懼、威脅和被美國遺棄,同時意識到二戰后的全球秩序正在垮塌。80年過去了,不只歐洲,整個人類又一次站在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
5月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儀仗隊準備參加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