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解體,這代表一個時代就此翻篇。15個加盟國勞燕分飛,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直接加入了蘇聯昔日的敵對力量北約和歐盟。
看似一盤散沙的前蘇聯陣營,似乎已經徹底被摧毀。但實際上,只要俄羅斯還在,那么前蘇聯就有恢復霸業的基礎和底氣。
俄羅斯作為世界面積第一大的國家,核武器第一多的國家,石油天然氣位列世界前三的國家,完全有能力恢復蘇聯的霸業。那么為什么這些年,俄羅斯磕磕絆絆,愣是沒能實現這一理想呢?為什么說蘇聯并未消失,只是沉睡呢?
從超級大國,變成松散的獨聯體
1991年12月21日,11個前蘇聯加盟國在阿拉木圖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這標志著蘇聯真正解體。但同時也標志著獨聯體的成立。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此前沒經歷過解體的事情,所以當時這11個國家,本是打算用獨聯體的方式,取代蘇聯,繼續搭伙過日子的。
為什么是11個國家呢?因為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并沒有參與,他們在蘇聯解體之前,就已經宣布獨立了。這也是很多人詬病他們的獨立主權是否合法的原因,畢竟手續沒辦全。
那么問題來了,獨聯體可以和蘇聯相提并論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獨聯體全稱是獨立國家聯合體,這就是一個松散的國家聯盟,無法執行統一國家的政令。獨聯體的成員國,各自為政,不僅難以擰成一股繩,甚至有同室操戈的可能。
蘇聯就不同了,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國家聯盟,但實際上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蘇聯當局的政令,是這個國家的最高命令,是必須要全力執行的。
蘇聯巔峰時期擁有近3億人口,軍事力量和美國不相上下,核武器數量更是世界第一,在海外的軍事港口也有30多個,影響著世界近半數土地上的人民。
作為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蘇聯的國際地位,是獨聯體完全沒法比的。獨聯體更像是一個合作機構,合得來就一起合作,合不來就分道揚鑣。蘇聯時期,誰敢輕易說要分道揚鑣?
俄羅斯在努力維持獨聯體的向心力
蘇聯解體,雖然是俄羅斯一手促成的,但俄羅斯當局只是想要得到說一不二的最高權力,并非是要真正拋棄這么多領土和人口。
不過這兩者是很難兼得的,如果蘇聯解體,那么俄羅斯當局就能成為俄聯邦真正的掌舵者,但其他各大加盟國同樣也有自己的掌舵人。但如果蘇聯不解體,那么俄當局還得聽蘇當局的話,屬于二級單位的領導,話語權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兩者之間,俄當局最終選擇了前者。寧可放棄偌大的領土,也必須要先讓自己成為說一不二的那個人。至于恢復基業的事情,再慢慢想辦法。
蘇聯解體以后,俄當局如愿以償,葉利欽成為了那個站在巔峰的男人。這個時候他忽然有些悵然若失的,如果真的就這么放棄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以及1億多人口,實在是太可惜了。
獨聯體就這么橫空出世了。
蘇聯剛解體的時候,各國蘇軍直接被各加盟國給接管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俄國人也了解這一點,所以他們在改編境內軍隊的同時,也在盡可能回籠海外的蘇軍。比如說塞瓦斯托波爾港的蘇軍、德左地區的蘇軍等,都直接改編成了俄軍。
除此以外,俄羅斯為了增強獨聯體的向心力,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俄白聯盟
1996年,俄白聯盟成立,這是一個獨聯體內部的核心聯盟。俄白之間,除了沒有合并以外,其他方面基本和同一個國家沒什么區別。
這兩個都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語言、習俗、信仰十分接近,成立聯盟以后,在軍事、財政、外交等方面,幾乎做到了統一口徑。
原本俄羅斯打算將烏克蘭也拉入這個圈子,組建俄白烏三國聯盟。如果真這樣的話,那恢復蘇聯基業,將指日可待。不過烏克蘭在這方面有點不合作,他們在俄歐之間,長期左右徘徊。
第二,俄格戰爭
格魯吉亞有段時間是極為親西方的,這讓俄羅斯非常不爽。畢竟格魯吉亞位于高加索山脈以南,緊挨著俄羅斯的北高加索地區。
而俄羅斯內部,自治共和國最密集的一個地區,就在北高加索。因為這里的少數民族,和俄羅斯人的文化、信仰、習俗完全不同,幾乎就是異類,所以很難統治。大名鼎鼎的車臣就在這里。
如果格魯吉亞倒向西方,比如說加入北約,那對俄羅斯來說,將是巨大的威脅。為此俄羅斯長期占著格魯吉亞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這兩塊地,不讓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最終釀成了2008年的俄格戰爭。此戰過后,格魯吉亞消停了好一陣子。
第三,俄摩矛盾
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駐扎在各加盟國的軍隊,基本都被當地給收編了。但也有不少例外,比如說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
這地方是摩爾多瓦最繁華的地區,也是蘇聯重點打造的工業區。所以蘇聯派了一支軍隊在這里駐扎。等到蘇聯解體以后,這支蘇軍直接變成了俄軍。等于說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被俄軍給占了!
過去大家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說??扇缃穹旨伊耍氵€要占著我的田地,這有點說不過去了吧?為此,摩爾多瓦多次聲討,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在強勢的俄羅斯面前,摩爾多瓦人微言輕。
第四,經略中亞
中亞五國被人戲稱為俄羅斯的后花園。因為其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不得不依賴俄羅斯來發展自身。
所以,俄羅斯在中亞五國面前,姿態還是非常高的,也就是天朝上國或者宗主國。比如說前些年,中亞要修一條對外鐵路,要給首都改個名字,要對外出售天然氣等等,都得經過俄羅斯的許可才行。
當然了,中亞地區出現動亂的時候,俄軍也能第一時間空降,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以免親俄集團被人給推翻了。
獨聯體的內外壓力
獨聯體雖然成立了,但是存在感似乎非常低。因為各國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出了獨立發展的門道。
過去大家都是打工的,現在個個出來自己開公司當老板了,你居然讓他們再回去給你打工?你做什么春秋大夢?
嘗到甜頭的獨聯體成員們,除了俄羅斯以外,幾乎沒有一個想要加強獨聯體向心力的。為啥?因為向心力的中心不是他們唄。
比如說中亞、喀山、北高加索等地,也在謀劃成立一個泛突厥國家聯盟。烏克蘭第一時間和匈牙利簽訂軍事合作條約,哈薩克斯坦表示自己將成為世界上擁核第二多的國家,這標志著伊教徒們將擁有自己的核彈。土庫曼斯坦也對外強硬地表示,他們是否擁有核武器,由自己決定,其他國家沒有插嘴的資格。
這些都是獨聯體內部的巨大壓力。
至于俄羅斯,那當然希望自己是太陽系里的那個太陽,獨聯體的其他成員,全都圍繞著自己的轉。他們也堅信,唯有俄羅斯,才能實現恢復蘇聯基業的歷史使命。
當然了,恢復基業,不是恢復政治制度,俄羅斯早就把蘇聯的政治制度,踩在腳底下了。他們要恢復的,是蘇聯的版圖,蘇聯的人口,以及蘇聯在各地建立的工業基地和軍事港口。
獨聯體外部面臨的壓力,則是經濟壓力。
俄羅斯作為獨聯體的掌舵者,原本是要起到帶動組織一起發展的作用的。結果俄羅斯在上世紀搞休克療法,差點把自己給整休克了。緊接著又遭遇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好不容易熬過來了,在千禧年后通過賣石油和天然氣給歐洲,賺了不少錢。結果又遭遇了2007年的金融危機,以及石油價格暴跌。
所以說,俄羅斯自己都沒搞好經濟,接二連三因為外部的影響導致自己的經濟遭受重創,他們又怎么去領導獨聯體國家發展好經濟呢?
俄烏戰爭,事關蘇聯是否蘇醒
蘇聯還在沉睡,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只要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取得大勝,那俄白烏聯盟就能成立,其他獨聯體成員,自然也望風歸降,蘇聯再次蘇醒,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你以為歐洲那些國家吃飽了撐的,花那么多錢去支持烏克蘭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防止蘇聯醒來嗎?
過去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將為之顫抖。算拿破侖有眼光。其實這話如今也可以用在蘇聯身上,一旦蘇聯再次醒來,世界上又將多一個超級大國。再次蘇醒的蘇聯,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地奪回他們失去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