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天下未亂蜀先亂”,也確實,民國期間,四川軍閥的內戰頻度,高居全國第一。那么,按理應該是遍地哀鴻才對。然而,為什么四川的內戰破壞卻不大,甚至,還有很多愛看熱鬧的,親臨現場去觀戰?
十步一館,百步一樓,四川的茶館之多,令天下瞠目,是巴蜀人單純地愛喝茶嗎?
這兩個問題看似不搭界,實則都跟一個已經消失的組織有關,這就是“袍哥”。
袍哥早已遠去,江湖空留傳說。有的人以為袍哥是流氓黑社會,有的人以為是農民起義,還有很多人連袍哥這個詞都沒聽說過。
民國時期的巴蜀頂流,僅用了不到八十年,就從世俗生活中消失得干干凈凈,甚至也很難再從書本、影視中看到這個詞,相比于青幫、洪門、天地會,袍哥的出鏡率低到了塵埃里。
為何袍哥被人遺忘?也許是這個組織,做出了很多有礙觀瞻的事兒,而恰巧,又涉及到很多光榮的人物。
歷史學最偉大之處,在于它總是能在我們快遺忘的時候,貢獻出一個歷史學家,把重要的故事講給我們聽。澳門大學教授王笛的《袍哥》,就是如此。王笛老師致力于微觀史學研究,同布羅代爾的大歷史不同,微觀史學注重普通個人,或大人物的普通一面,看似細小的史料,很多時候能折射出宏觀照耀不到的東西來。
比如,曾國藩鎮壓完太平天國,在他人(包括后世)的惋惜聲中,毅然決然裁撤了湘軍。對此,公認說法是曾國藩為求自保、不想被朝廷懷疑擁兵自重。但事實上,曾國藩此舉與袍哥大有干系。
沒有四川保路運動,后來能不能有武昌起義,很難說,而沒有袍哥,就沒有四川的保路運動;袁世凱稱帝,蔡鍔舉兵討之,沒有袍哥,就不會有最終的討袁勝利。袍哥,既是終結滿清的重要推手,又是再造民國的絕對主力,按理,兩造共和,革命史書應該大書特書,但歷史的奇詭就在于,不僅史書略過,甚至深得其助的孫中山和蔡鍔,對袍哥也都是另一種評價。
其實加入袍哥的名人多了去了,蜀人把加入袍哥會叫嗨袍哥。民盟主席張瀾嗨過,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嗨過,朱老總也嗨過......可以說,沒有袍哥,就沒有這些人后來的功成名就。
袍哥究竟是什么性質的組織?即使不談兩造共和,“反清復明”的立社理念也不是拿不出手的,為何曾經的袍哥后來對往事不置一詞?袍哥對巴蜀文化有哪些至今依然明顯和深刻的影響?而今被歷史堙沒的袍哥,當年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了解袍哥,不只是進入巴蜀往事,更是去發現那些宏大敘事掩蓋下的刻意遺漏。光照不到的地方,最值得關注。正是從這本《袍哥》開始,王笛老師被譽為中國微觀史第一人,而讀者在震撼于有血有肉的“小歷史”之外,亦無不清楚,著眼點是袍哥、茶館、麻將、小人物等微觀日常,最終揭示的無不是帶有普遍意義的歷史性大問題,比如,權力如何干涉和控制人們的日常生活,地方習俗又是如何報以弱者的反抗,關注普通人、小場景,其實才最能加深對政治、社會和日常生活的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