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剛和美國簽完礦產協議,轉頭就喊話普京“愿赴土耳其和談”,歐洲四國在此時瘋狂“攪局”,這場表面上的俄烏沖突,早已演變成美歐俄三方的戰略角力。
據環球網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官網宣布,美烏礦產協議已完成全部批準程序,總統澤連斯基正式簽字。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按50:50比例設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用于開發采礦、石油天然氣及相關基礎設施項目。
盡管協議強調烏克蘭保留對地下礦產的完全主權,且不涉及債務或國企私有化,但美國通過共同管理權實現了對烏資源的“軟性滲透”。
值得注意的是,協議明確排除了烏克蘭對美國的債務義務,美方僅以“捐款”形式提供資金,未來還可能追加防空系統等軍事援助。
這一協議的簽署背后,是烏克蘭未被充分開發的資源潛力。
俄烏沖突前,烏克蘭僅開采了已知礦床的15%,但其礦藏量占全球5%,涵蓋120種常用礦物中的117種,尤其是鈦、鋰、稀土等戰略資源。
不過,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烏克蘭的稀土儲量數據仍依賴60年前蘇聯的落后勘探技術,商業可行性存疑。
這也讓外界猜測,美國此舉更多是長期布局——通過控制資源鏈,復制其在中東的能源主導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協議落地之際,美國同步批準德國向烏克蘭轉交125枚遠程火箭彈和100枚“愛國者”防空導彈。
這批武器原屬德國庫存,但因美國“最終用戶協議”限制,調撥需美方點頭。
從戰術層面看,100枚“愛國者”僅能維持基輔等大城市約2個月的防空需求,125枚火箭彈對打擊俄軍縱深目標更是杯水車薪。
這種“擠牙膏式”援助暴露出歐洲軍工產能的短板,也折射出美國的算計:既讓德國充當“送貨員”避免國內輿論壓力,又通過武器捆綁強化對烏克蘭的控制。
面對美烏聯動,俄羅斯迅速反應。
俄外長拉夫羅夫明確警告,所有援烏武器運輸車都是“合法打擊目標”。
而普京也更是突然提議,15日與澤連斯基在伊斯坦布爾重啟談判,罕見的是,澤連斯基也同意了,并表示在土耳其等待普京。
但實際上,這背后暗藏著三大博弈。
其一,按照俄方的說法,澤連斯基2022年簽署的“禁止與普京談判”法令尚未廢除,且烏克蘭能否進行自主決策尚且未知。
礦產協議簽署后,烏美利益深度綁定,美國有了“護著烏克蘭”的理由,所以,澤連斯基一邊對普京喊話“愿去土耳其和談”,一邊堅持俄方先停火的和談姿態也被視為“表演性外交”。
其真實意圖可能是向美國遞投名狀,繼續獲得更多軍援。
而特朗普一邊悄悄站了歐州的立場,威脅普京“30天內停火否則制裁”,一邊又曖昧表態“或親赴土耳其參與和談”。
這也就展現了典型交易思維——礦產協議已成籌碼,軍援則是杠桿,美俄的博弈已經漸漸擺上臺面。
其二,歐洲國家在這場博弈中不甘只當配角。
在普京發出會談邀請前,英、法、德、波蘭四國領導人突訪基輔,高調宣稱“不排除派兵駐烏”,英法更放風正與烏磋商“安全保障部隊”。
這種踩俄羅斯紅線的舉動,實則是歐洲爭奪話語權的掙扎:北溪管道被炸后,能源命脈受制于美國,如今只能通過軍事存在刷存在感。
然而,這一提議既踩中俄羅斯“北約東擴”的紅線,又缺乏具體兵力部署計劃,被分析人士視為爭奪話語權的象征性動作。
但盡管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卻可能刺激俄羅斯升級行動。
其三,和談的最大障礙,當然還是在于俄烏雙方訴求的根本對立。
俄羅斯要求北約停止援烏且烏克蘭放棄入約,而澤連斯基政府則堅持“先停火再談判”并拒絕領土讓步。
歐洲四國在基輔會晤中強調“增強烏克蘭軍事實力才是遏制俄羅斯的關鍵”,進一步壓縮了澤連斯基的妥協空間。
盡管土耳其積極斡旋,但其自身利益與俄烏博弈緊密交織,中間人角色能發揮多大作用也不可知。
短期來看,5月15日的首腦會談大概率會難產。
烏克蘭需要西方持續輸血維持戰場態勢,而戰場上占據優勢的俄羅斯可能等待一個突破的機會。
長期而言,美烏礦產合作和西方的持續軍援或將觸發俄方更激烈的反擊——關鍵基礎設施、礦場甚至援烏通道都可能成為打擊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這場博弈中的低調姿態。若美俄最終妥協,烏克蘭可能淪為棄子,而美國轉移焦點至亞太資源爭奪的風險正在上升。
這場圍繞礦產與和談的多方角力,本質上仍是美俄戰略對抗的延伸,真正決定烏克蘭命運的,或許不是基輔的決策,而是美俄能夠達成的幕后交易。
整體來看,15日的會談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和平希望,但是短暫的喘息之后,是更激烈的風暴,還是終于到來的談判曙光?
俄烏沖突的真正結束,恐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