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俁祺
導語:當代打工人的崩潰瞬間,往往從打車時連門把手都找不到開始,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汽車奇葩設計也開始涌現了出來,這種被科技支配的恐懼,正在成為新能源時代的日常。
開門變成「解謎游戲」的魔幻現實
現在的新能源車門把手,早已經脫離了傳統的“拉推”邏輯。
就比如特斯拉需要“點贊式”操作,按下右側的同時握住左側翹起的手柄,第一次使手忙腳亂是很正常的;
蔚來ET7的自動彈出式門把手看起來很酷,卻總被車主吐槽后排門把手失靈,甚至開門都得靠“玄學”;
更夸張的是豐田bZ3的內翻式設計,必須先將把手往里頂開,再下按才能開門,這一個個可以說都完全違背了最開始門把手的使用邏輯。
在小紅書上,“如何打開特斯拉車門”“蔚來門把手失靈怎么辦”甚至都開始出教程了。
最嚴重的是,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動力機械及車輛工程研究所指出,隱藏式門把手的控制邏輯復雜,部分車型車內隱藏式門把手未與機械鎖止結構聯動,導致事故后操作困難。
當事故發生的時候,這些科技感設計立刻就會暴露出致命缺陷。
今年3月鬧得沸沸揚揚的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起火后隱藏式門把手就因為斷電沒能彈出,導致車內人員被困身亡。
消防部門的實測也顯示,隱藏式車門的破拆時間長達22分鐘,是傳統車門的2.75倍,要知道每延遲1分鐘,乘員生還的幾率就會下降12%。
另一方面,在東北的冬天-40℃的低溫都很可能發生,這就會導致隱藏式門把手的電機潤滑油凝固、電阻增大,即便沒被凍住也可能因為功率不足無法彈出。
有車企工程師更是直接表示:“就算用進口件,也無法保證100%不出問題。我們同事測車時都遇到過把手彈不出的情況。”
J.D. Power也早就在調研中表示,35%用戶認為隱藏把手需要改進,操作復雜性和故障率成為主要痛點。
而且對于消費者來說,隱藏式門把手的維修成本要好幾千塊錢,是傳統門把手的10倍不止,電動結構的年均故障率也有5.7%,遠超機械結構的1.2%。
更諷刺的是,許多車企宣傳的“續航提升”效果實際上也是微乎其微,有媒體實測顯示,隱藏式門把手僅能為電車增加5-10公里的續航,這點增幅對于日常用車來說可以說是幾乎感覺不到,同時還讓車輛在事故中成為了“牢籠”。
長城汽車魏建軍就很直接地表達過:“為這點風阻犧牲安全,本末倒置。”
現在長城就已經放棄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而是采用傳統門把手,這樣消費者的維修成本也就是200塊錢左右,還不需要依賴電力系統。
跟風導致的更多設計「雷區」
更可怕的是,隱藏式門把手這種奇葩設計還不是唯一個例,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正在一步一步把用戶體驗推向深淵,甚至危及到了生命安全。
特斯拉Model X的Yoke方向盤帶起了新能源車異形方向盤的潮流,但事實上這款方向盤在高速行駛時的脫手率高達37%,緊急轉向時的抓握點不足更是導致30%的駕駛員沒法完成避險動作。
在上海的一次事故中,車主還出現因為誤觸方向盤的按鍵,導致系統錯誤地激活了自動泊車程序。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數據顯示,搭載異形方向盤的車型的事故率比傳統車型要高出43%,其中尤其年輕駕駛員的事故率暴漲68%。
如果說以上的奇葩設計是提高了出現問題的幾率,那么其他涉及日常用車的設計則更讓人煎熬。
就比如全景天幕一直被當成高端配置,但實際體驗說實話是相當的災難。
根據相關數據來看,夏天時候的車內溫度經常能飆升到50℃以上,許多車主自嘲是“坐在蒸籠里開車”。
盡管許多車企宣稱天幕玻璃能隔絕99%的紫外線,但實測顯示,全景天幕在大太陽下的隔熱效果遠遠不如帶遮陽簾的傳統天窗,甚至許多女性用戶不得不額外涂防曬來“自?!?。
用設計換流量的「參數競賽」
所以說為神馬車企總要沉迷于這些奇葩設計?答案其實就在于現在行業的“參數競賽”邏輯里。
隱藏式門把手的初衷其實就是降低風阻,有媒體爆料某車企工程師就說過:“風阻系數降低0.01cd,每百公里省0.6度電,家充的話省的錢可以忽略不計?!?/p>
即便如此,車企卻還是樂此不疲,還有某研發管理層人士透露過:“老板要求風阻系數必須低于0.25cd,否則無法宣傳。為了這個數字,只能砍掉門把手?!?/p>
這種為了參數而設計的邏輯,讓隱藏式門把手的市場滲透率從2020年的15%飆升至2025年的38%。
同時為了保證安全,某些良心車企仍在堅持暴力測試,每輛車需要完成數百次開關門測試,且還要在冬測中驗證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
但也有部分車企為了趕進度,把測試時間從10萬小時壓縮到了100小時,這自然就導致故障率的提升。
這種“重營銷 輕驗證”的模式,最終的后果也就只能由消費者買單。
政策整頓與行業覺醒
面對這種行業亂象,監管部門也是終于出手了。
前不久,工信部發布了《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強制性標準,直指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隱患。
新規要求了隱藏式門把手必須配備機械應急裝置,確保斷電后30秒內可手動開啟;
熒光標識尺寸不小于3cm×5cm,并統一采用「逃生箭頭」符號;
在-40℃至85℃全氣候環境下通過嚴格測試等等。
這些措施都直接擊中了痛點,機械備份解決斷電失效問題,熒光標識降低緊急情況下的操作難度,極端測試則確保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
在政策的倒逼之下,車企們也后知后覺地開始了反思。
例如沃爾沃EX90采用雙模設計,電子系統失效時,向上一撥隱藏的機械撥桿就能開門,兼顧了美觀和安全;
問界M8則推出了半隱藏式設計,保留傳統機械開關,維修成本降低了80%;
還有五菱星光S、寶駿云朵等平價車型更是直接放棄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主打一個皮實耐用。
這種轉變也就印證了行業規律的改變,當安全和潮流沖突的時候,務實最終會戰勝浮夸。
總而言之,汽車設計的本質還是為人服務,而不是配置表上的參數。
概念車可以天馬行空,但量產車必須經得起真實的考驗。
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的奇葩設計出現,但只要堅守安全第一的底線,汽車工業就能在創新和實用之間找到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