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東蘭縣板烈小學老師盧安克正在出租房做飯,就在這時,《感動中國》工作人員來到他家門口。工作人員告訴盧安克,他被節目組提名年度風云人物,按時參加頒獎典禮。
得知自己被提名,盧安克沒有很高興,相反卻是滿臉的愁緒,見工作人員滿臉疑惑,盧安克趕緊解釋說:“不是他感動中國,而是中國感動他。”
盧安克繼續解釋:“自己前去做支教老師不圖名、不圖利,只為和孩子們分享快樂。”既然不圖名利,就不參加表彰大會了。
盧安克的這番言論被媒體曝光后,立馬引起吃瓜群眾熱議,有人認為,盧安克這種高尚的品德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有的人認為,盧安克來中國動機不純,他深入大山恐怕有不軌行為,強烈建議將他驅逐中國。
面對輿論重重壓力,盧安克沒有反駁,后來默默選擇離開學校。那么盧安克為何來中國支教?他的離職是迫不得已,還是另有所想?
1990年夏,德國年輕小伙盧安克來中國廣西旅游,在途經陽朔縣的興平鎮時,被老百姓的淳樸與善良深深感動。得知當地教育基礎差,學生無法接受新事物時,盧安克有了一個大膽想法扎根這里陪孩子們成長。
當盧安克將這個想法告知父母之時,卻遭到強烈反對,見父母不同意,他只能暫時作罷。
若干年后,盧安克再次來到興平鎮,這時一名長者告訴他:“這里的學校快辦不下去了,因為不少老師去了大城市,老師一走孩子們便失去精神依靠。”
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走出校園,盧安克的心里真不是滋味,為了讓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他這次決定留下來。
見有人支持教育工作,大坪子八一中學的領導表示十分歡迎,在校委會支持下,盧安克順利進入八一中學任教。
盧安克重視啟發性教育,主張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求問題答案,對此他經常帶學生去戶外搞實驗,漸漸地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放,可這種教育方式卻遭到學校領導反對。
在學校看來,理論性學習才是關鍵,一味的讓孩子脫離書本,那就會毒害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為了糾正盧安克的錯誤,校領導和他進行了深入討論。
面對校領導的指責,盧安克沒有虛心接受,見他不聽勸,校領導只能將他辭退。
離開八一中學,盧安克先后在多所鄉村學校任教,都因教育理念不同,被校委會辭退。一次次打擊雖讓他沮喪,但他從未改變教學方法。
東蘭縣板烈小學正招一名生活老師,試用了很多人都不合適,就在學校領導不知所措之時,盧安克悄然出現在他們眼前。
見盧安克誠意滿滿,板烈小學決定破格錄用他,本以為這次可以安心工作,不曾想他被當地居民實名舉報了。
理由是盧安克沒有教師資格證就上崗執教,屬于違法行為,另外他沒有按流程辦理外國人居住證,屬于非法入境,介于這兩種行為,東蘭縣地方政府決定罰款整治。
除此之外,不少家長反饋,盧安克經常帶孩子們野外集訓,這讓孩子們身心疲憊,學校應該好好管管。
不久,網上關于盧安克的新聞層出不窮,怕影響學校聲譽盧安克選擇主動離職,扎根鄉村支教十余年盧安克雖有不舍但他無可奈何。
得知老師被辭退的消息后,板烈小學的部分師生紛紛替他求情。師生代表告訴校領導,盧安克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從他的身上學到很多有用東西。
盧安克關心學生的生活,時常自掏腰包請他們吃美食,遇到居無定所的學生,他就主動安排住宿,這樣慷慨大方,讓人不得不敬佩。
《感動中國》節目組獲悉盧安克的感人事跡后,便邀約他來做嘉賓,卻被他拒絕就,接受記者采訪時做了回應。
盧安克覺得,陪伴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與其教給他們講大道理,還不如讓他們從實踐中尋找答案,因為感悟往往比獲得更有價值。
如今,盧安克從事教育科研事業,事業發展得很順利,憑借多年經驗他撰寫了多部意義深刻的教學著作,這些著作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閑暇之際,盧安克會出門考察各地風土人情,雖不在教育崗位上,但所做之事都與教育工作有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