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勇 王欲然 楊睿 陳新輝
“廖老師,你取的作文題目是《我想變成一只螞蟻》,可不可以換一個?”“這是一篇小故事,建議你從變成螞蟻后的視角,把冒險經歷呈現給大家。”
5月6日晚上10點,新疆謝依特小學六年級(1)班的阿依努熱·哈孜還在和語文老師廖佳麗討論新布置的作文怎么寫——每天晚上8點到10點,孩子們如果愿意來學校寫作業或找老師輔導功課,這期間一直有老師指導學生。
4月30日,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集體代表在頒獎活動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謝依特小學是一所距離邊境線47公里的村級小學,近300名學生,多為柯爾克孜族護邊員的子女。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指出: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新疆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合影。謝依特小學供圖
讀完回信,23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心潮澎湃、備受鼓舞,這“一方書桌、三尺講臺”愈發崇高。
“繼續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在我的學校,有一群西部計劃志愿者老師,他們用一抹志愿紅點燃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五一前夕,支教老師高潮和三位同事帶著五位學生去到了北京,領取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頒獎活動上,他們表演了情景劇——《一抹紅:南疆村小的春天》。
謝依特小學表演情景劇《一抹紅:南疆村小的春天》。謝依特小學供圖
“情景劇雖然短,但這是廣大西部計劃志愿者老師的縮影。”高潮說,“我們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在建設祖國的西部。”
2023年,高潮從山西大同大學畢業,在哥哥和學長的感染下,選擇了西部計劃志愿者這條路。
“剛來時,學生基礎薄弱,學校成績在阿圖什市排名靠后,家長也不信任。”基礎差,他們從最基礎的漢語拼音、橫豎撇捺開始教起;放學后,主動給學生輔導作業;課余時間,發揮各自特長,開辦舞蹈、足球等興趣班……
2023年寒假期末考試,謝依特小學的成績就排到了全市前列。表揚大會上,學校給一大半的學生頒發了獎狀,當家長聽到孩子們成績時,開始很驚訝,隨即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看到臺下熱烈鼓掌的家長們,真的很欣慰,也很自豪。”高潮說,“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感到很榮幸,有壓力,更是動力,我們將繼續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看見世界的窗”
2023年,廖佳麗從江西宜春學院畢業前夕,在學院的公眾號看到了西部計劃的招募信息,“我第一次有機會走這么遠,一定要去看看。”
5月6日晚,廖佳麗(前左)給學生輔導作業。阿依美日木·卡斯力別克攝
揣著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廖佳麗其實算不上對口。“堅決服從安排,穩步提升成績。”廖佳麗第二天就投入到工作中。
“我們吃住都在學校,放學后孩子們可以隨時找我們補課,周末也是。”廖佳麗帶的班級有29個孩子,其中25個孩子放學后在學校“加餐”。
廖佳麗為了提升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她經常把課堂搬到室外,讓孩子把對大自然的感受真實地說出來,寫進作文里;孩子們沒有閱讀習慣,她每天下午用一節課的時間給孩子們讀文章,讓他們聽《人間草木》《駱駝祥子》《我與地壇》……
當有孩子在作文里寫到“風在觸摸我的臉,送來了雪山那邊的涼爽”,廖佳麗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教育是邊疆孩子走向更廣闊天地的鑰匙,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看見世界的窗。”
“在邊疆澆灌出最絢爛的花”
閆澤峰(二排中)與學生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2023年8月,畢業于山西省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院的閆澤峰,帶著爺爺的囑托來到謝依特小學。
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桌椅和多媒體設備,讓在鄉村小學念過書的閆澤峰有些羨慕。
良好的教學環境,令閆澤峰干起來愈發有勁兒。“學生們的父母差不多都是護邊員,每個月只有十幾天可以陪孩子。家長護邊,我們護航孩子們的未來!”
閆澤峰會在課余時間,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學生們,也會把家鄉的風土人情展示給他們。一來二去,學生們對這個教語文的“哥哥”有了依賴感。
最令閆澤峰感動的是一朵冬天里的“雪玫瑰”——去年冬季的一個雪天,有幾個學生偷偷跟著閆澤峰來到辦公室。他本以為這些孩子會用雪球“偷襲”,但展開小手,露出的是一朵用雪片做的玫瑰花。
“當時我就熱淚盈眶了。”閆澤峰認為,這是西部計劃澆灌出的最絢爛的花。
支教,是一場以愛為名的青春接力。
——最早一批志愿者之一的努爾比耶·熱合曼,始終堅持“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信念,連續續簽兩次,堅定前行在支教這條道路上;
——跨專業教學的王藝枝,從忐忑到從容,逐步形成了自己幽默、歡快的講課方式,帶領孩子領略書本里的大好河山,種下奔赴山海的種子;
——支教三年的冉雪群,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成為了他們口中的“姐姐”“媽媽”,一句“孩子交給你,我放心”,如同明燈照亮她前行的路;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2年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前赴后繼來到新疆,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揮灑青春、建功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