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5月13日訊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5月13日,武侯區教育系統“家教伴成長·潤心護未來”家庭教育宣傳周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拉開帷幕,全區中小學分管負責人、家長代表、社區工作人員代表、民警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創新實踐與成果分享,為推進“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和“教聯體”建設注入新動能。據介紹,此次活動是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實教育部“教聯體”工作方案及《武侯教育2025工作要點》的重要舉措。
活動現場,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師生帶來的情景劇《武家妹妹有心事》,生動演繹了家校社三方在學生心理健康、課后服務、社會實踐中的協作場景,讓“教聯體”育人模式從政策文本走向生活實踐。隨后的階段成果發布儀式,聚焦家校社協同育人經驗總結,推出《愛的藝術》《家長100問》兩書,收錄了武侯區家長學校2023年專題公益講座課程實錄,聚焦家庭教育痛點,融合政策解讀、實踐案例與科學方法,為萬千家庭提供行動指南,助力破解親子關系、學段銜接等熱點難題。
最引人注目的“教聯體方程式:‘資源+協同+情感’的最優解”主題沙龍環節,家長代表拋出“作業管理焦慮”“手機使用引導”等現實困惑,民警代表結合“護校安園”“防欺凌”等工作分享安全守護經驗,學校負責人則介紹了課后托管、家長培訓課程等資源支持,社區工作者提出“周末親子實踐基地”“心理健康驛站”等落地計劃。多方思維碰撞中,“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路徑愈發清晰,彰顯了武侯教育破解育人難題的系統思維。
“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這種協同育人的新格局需要三方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同時也要緊密配合,這樣才能達到協同育人的效果。我們學校就主要從‘讓每一個家庭都成為好課堂’‘讓學校承擔起育人的責任’‘讓全社會參與,把社會變成大課堂’三個方面來打造協同育人的新生態。”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中糧祥云分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郭鑫說道,“在這樣的新生態下,我們學校的娃娃的行為習慣、學習狀態等方面相較于之前,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其實我覺得好多家長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常常遇到一些自己無法破解的難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學校或者社會的力量介入,來共同解決問題。還是那句話,我覺得‘眾人拾柴火焰高’,家庭、學校、社會一起來做的話,好多問題可能就會更好解決。”社會人士代表、四川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評論部主編侯珊珊談及自己的感受時說道,“其實我認為,教育的真相不外乎就是以愛為驅動,學會愛的藝術。”
據悉,本次家庭教育宣傳周將持續至5月18日,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將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勞動實踐、心理健康等十大主題,開展家校互動、館校協同、醫教互促等系列活動,推動“教聯體”資源走進校園、融入家庭、服務社區。
據了解,當前,武侯區以“教聯體”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校家社協同育人實踐,通過整合公安、衛健、文旅等部門資源,建強社區家長學校、校外實踐基地等陣地,讓“家家有方、校校有責、社社聯動”成為區域教育新常態。“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經驗交流的盛會,更是一次行動的號角——號召全社會以‘潤心’為筆,以‘協同’為墨,共同書寫‘護未來’的教育答卷。”武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武侯區將繼續深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讓每一個孩子在家庭的溫暖、學校的滋養、社會的呵護中,向陽生長,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