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5年第二十八期(總第901期)
【按】本文首發在《作文通訊》2025年5月期上,轉回到我自己的公眾號來留下一個發表的印跡。
我們同學學習寫作文時,最初是怕寫長文,小學二三年級剛剛開始學習寫作,常常要掰著手指頭一個字一個字地數,看看是不是達到了規定字數要求,但到了初中,尤其到了初三,考試作文雖然通常要求600到800字,但常常一不小心就大大地超過了規定字數。
雖然考試作文字數上要滿足相應的限定,但日常寫作,卻不必特別在意字數的多寡,因為有比字數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寫出內容充實飽滿,情感真摯動人,語言簡潔凝練的文章,這才是寫作應該關注的焦點。
下面,我們以初中教材中的兩篇經典短文為例,做一些拆解,看看從中可以獲得怎樣的寫作啟示。
先看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只有84字,錄如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篇短文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敘事。從“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到“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一共用幾十個字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夜游的原因。蘇軾以簡潔的筆觸,寫自己被月色吸引而欣然起行,去尋好友張懷民一同賞月。
第二層寫景。從“懷民亦未寢”到“蓋竹柏影也。”其中“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是承上敘述,“亦未寢”和“相與步于中庭”,則在看似不經意中展現出兩人的深厚情誼。“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僅僅用18個字就勾勒出一幅清幽絕倫的月夜圖,運用比喻和錯覺,將灑滿庭院的月光比作澄澈積水,又把竹柏搖曳的影子,幻化成水中交錯縱橫的藻荇,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意境,既展現了自然之美,亦蘊含了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第三層是抒情。通過反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引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慨,其中“閑人”二字可以說是點睛之筆,這個“閑”有“空閑”“悠閑”“閑置”等多重意蘊,既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也有對世事的感慨和對知音難覓的喟嘆。
整篇文章雖短小精悍,卻意境深遠。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以真情實感為依托,信筆寫來,“行于所當行”,而“止于不可不止”,自然流暢,真可謂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
我們再看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也只有一百六十多字,亦錄如下: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文章開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寥寥數語,清晰交代了時間、地點、背景與人物行為。其中特別需要關注一個“獨”字,這種獨往的行為本身就透著超塵拔俗的情懷。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一句中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宏觀視角,描繪的是一個天地渾然一體的潔白世界;還有一個是微觀視角,“痕”“點”“芥”“粒”等微小量詞,將天地間景物的闊遠與微小形成鮮明對比,既凸顯出天地的浩瀚無垠,又襯托出個人的渺小如粟,更營造出一種孤獨寂寥、遺世獨立的氛圍。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這段敘事雖然很簡潔,但是充滿戲劇性。前文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盡顯孤身一人的寂寥,而在此處,竟于這冰天雪地的湖心亭偶遇知音,對飲暢談,他鄉遇故知的驚喜與超脫世俗的歡愉躍然紙上。“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巧妙借舟子之口,展開側面描寫。一個“癡”字,意蘊悠長,癡情于自然山水、癡情于遺世獨立,癡情于往昔繁華歲月,抒情議論不著痕跡,卻又力透紙背。
《湖心亭看雪》以敘事為線索,串聯起賞雪奇遇;以寫景為核心,勾勒出超凡脫俗的雪境;以抒情議論為靈魂,將家國之思、人生感慨巧妙融入其中,文章雖短,但卻韻味無窮。
通過對以上兩篇短文的剖析可知,景、情、事的有機融合是文章創作的關鍵要素。敘事應力求簡潔明快、自然流暢;寫景需注重營造如詩如畫、意境悠遠的氛圍;抒情與議論則要做到含蓄深沉、發人深省。唯有使景、情、事高度融合,渾然一體,方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我的視頻號,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古文觀止》的公益課已經講到第三十九講,每一講都有直播回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眾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