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08675
5月12日,武漢、合肥、南昌、長沙、太原、鄭州交通部門聯合發起《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交通運輸協同發展合作倡議》,提出攜手構建中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六市將圍繞戰略協同、設施共建、服務提質、治理聯動、開放協作五大方向展開深度發展,加強交通規劃對接,繪制跨區域交通規劃藍圖,共同打造中國交通“第五極”。
根據此次倡議,六地將同時加強執法協作與應急聯動,探索低碳交通模式,打造綠色出行中部樣板。在設施建設上,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鐵路項目加速推進,未來武漢至太原、南昌的通行時間將分別縮短至4小時和1.5小時以內。
解讀:當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同構成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的“四極”。中部地區具備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天然通道優勢,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去年3月,國家層面時隔五年再次舉行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會上指出:“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這是“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概念首次被提出。在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中部地區迎來新機遇。
相關專家解讀,“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是國家多個重大發展戰略的聯動和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度對接;另一方面要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
從硬件上來看,中部地區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占中國總里程的34.5%,公路網密度是中國平均水平的2.5倍,民航機場密度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4倍,高等級內河航道里程占中國總量的40%以上。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省會城市要發揮帶頭作用。
截至今年3月,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2035版總體規劃全部出爐,武漢、鄭州由此前的“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晉升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也是中部省會城市中僅有的兩個獲得國際頭銜的城市;此外,合肥、太原、長沙、南昌等地被確定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共建中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如何形成合力?據武漢發布消息,六市擬統籌推進中部地區“三縱四橫”高鐵網建設,實現武漢至太原4小時直達,武漢至南昌1.5小時直達,武漢至合肥1小時直達。南昌市代表稱,在高鐵方面,將共同爭取國家支持,有序推動長昌(九)、武咸昌等鐵路納入國家規劃。
圖片來源:武漢發布
不止于鐵路建設,在航空領域,六市將共同爭取國際航權政策,推動武漢天河機場與鄭州新鄭機場形成“雙樞紐”,協同鄂州花湖機場打造國際貨運新門戶;水運方面重點推進長江航道整治、三峽水運新通道、荊漢運河等項目建設。據悉,目前,中部六市正以“十五五”規劃為契機深化規劃對接。
#動向
四川16條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
5月12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印發《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涵蓋基礎設施、場景應用、科技攻關、低空制造、專項基金5大板塊16條政策。包括支持加快建設通用機場。對新建、改擴建A類通用機場項目,按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估算投資的10%給予省級財政性資金一次性補助。
京津兩地謀劃完善鐵路網絡布局
據天津發布消息,為推動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京津兩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謀劃了新一批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舉措,并聯合印發《2025年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提升工作方案》。在完善鐵路網絡布局方面提到,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為京濱、京唐城際加開進京車次,提升線路運力提供條件。研究增加京津城際武清站停靠車次、增投票額,緩解客流壓力,縮短通勤時間,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湖南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促進高校畢業生留湘來湘工作
5月12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促進高校畢業生留湘來湘工作,強調要強化精準施策,充分挖掘崗位,主動上門攬才,吸引集聚更多高校畢業生留湘來湘就業創業。會議指出,湖南的發展關鍵在人,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要加強宣傳引導,把湖南“求賢若渴、誠納英才”的強烈愿望、“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比較優勢以及成為創新創業沃土的美好愿景宣傳推介好,為湖南留才引才營造良好氛圍。
“杭漂”兩年,辛選集團搬回廣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關于辛選集團“撤離杭州、重返廣州”的傳聞引發行業熱議。有業內人士爆料稱,“(辛選的)大部隊已經回廣州了”,并在廣州購置兩棟物業作為總部辦公大樓。此外,辛選集團旗下大主播蛋蛋近日也在直播間透露,她已經搬回廣州,還表示公司的核心團隊已經轉移到廣州。另據時代財經報道,辛選相關人士于5月13日透露,未來辛選直播相關業務將轉回廣州,公司還是在廣州、杭州兩地設雙總部,兩地辦公。
北京金融街服務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依規在港交所上市
5月13日,據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結合當前資本市場關于支持企業上市的政策要求與政策導向,擬定了《北京市西城區關于加強資本市場生態建設和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支持北交所提升國際化水平。積極支持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北交所發展,不斷提升北交所的國際影響力。發揮駐區資源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依規在港交所上市。
#聲音
摩根大通:上調中國2025年GDP增速預測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消息,5月13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發表最新觀點,調整了對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具體來看,摩根大通上調了對2025年全年GDP增速的預測,并將中國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季度環比折年增長率)上調至3%。貨幣政策方面,朱海斌維持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降息30個基點和降準100個基點的預測不變,認為央行的貨幣政策靈活性有所上升。
#數讀
近五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達1068個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5年高考進入倒計時,有關專業選擇的討論再度升溫。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全國范圍內新增、撤銷、調整專業點3424個,29種新專業亮相。同時,首次設立“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為重點領域開通專業設置“綠色通道”。
根據教育部每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央視新聞統計了近五年(2020-2024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布點的相關數據。
統計顯示,近五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達1068個。其中,工學類501個,占比近半,遙遙領先于其他門類,這與工學作為我國第一大學科門類的情況相呼應。其次是理學(131個)、管理學(86個)。梳理近五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數量可以發現,TOP10中有6個屬于工學門類,再次印證了工學的主導地位。
#放榜
省會城市一季報出齊,合肥增速領跑十強
隨著太原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全國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一季報已全部出齊。前十強名單里,長沙GDP總量超鄭州,合肥GDP增速6.6%領跑。十強以外,競爭更為激烈,沈陽、貴陽、哈爾濱、烏魯木齊GDP總量排名各上升1位,石家莊下降1位,太原下降3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