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此次北京出臺的“身心健康二十條”,既弘揚“身心一體”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又落實當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既從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對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進行整體謀劃,又針對不同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很強的量化指標;既彰顯首都特色,又體現心理學、神經科學、運動科學等多學科領域最新成果的運用。“身心健康二十條”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育人體系,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都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呵護。
弘揚勇于拼搏體育精神,完善成長檔案制度,構建良好同伴和師生關系,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5月13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身心健康二十條”),首次將提升學生體魄和心理素質一體規劃,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各方資源,打造學生健康成長全方位支持環境。此舉既是對“雙減”精神的深化落實,更標示出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新高度。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階段,身心健康不僅是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教育現代化建設和教育強國戰略落地的重要支撐,更是國家可持續性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新征程上,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育學生熱愛生活、珍視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和不懈奮斗、寵辱不驚、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具有高度的現實緊迫性和戰略必要性。
近年來,身心健康問題逐步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性難題。身心健康問題已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擴展延伸至大中小學生群體,并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加強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將身心健康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把解決學生身心健康問題與解決學生成才發展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把身心健康工作質量作為衡量教育發展水平、辦學治校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不斷探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新途徑。
此次北京出臺的“身心健康二十條”,既弘揚“身心一體”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又落實當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既從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對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進行整體謀劃,又針對不同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很強的量化指標;既彰顯首都特色,又體現心理學、神經科學、運動科學等多學科領域最新成果的運用。“身心健康二十條”形成了一個有機的育人體系,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都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呵護。
讓學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腳下有力,正是北京這些年來一以貫之的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從啟動中考體育考試評價改革,到規定小學、初中每天一節體育課;從率先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課間一刻鐘”,到通過家長學校、家訪等形式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規律,再到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讓學生擁有未來成長需要的強健體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能夠從容面對未來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北京的教育改革與探索從未停步,而“身心健康二十條”正是對這些實踐探索的一次總結。
于是我們看到,每學年至少開展一次集體春游或秋游活動,成為引導學生感知社會、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培養健康陽光心態的“標配”;開展“班級賽”等全員體育比賽活動,成為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挫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在合作與對抗中實現身體和心理同步成長的妙招;充分利用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資源,組織研學參觀活動,成為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舒緩心情、豐富精神、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良途;將科技元素、非遺技藝融入勞動教育,成為讓學生感受勞動快樂,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優策;鼓勵教師成為學生愿意傾訴和信賴的“大朋友”,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則將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念變成了扎實的舉措。可以說,“身心健康二十條”不僅是北京對教育改革經驗的提煉,也是進一步增強學生獲得感的一份任務書。
隨著“身心健康二十條”具體措施逐步落地落實,必將有力推動北京中小學教育進一步回歸本質規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