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說起來,桂平自撤縣設市以來,也過去三十年了,可是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十八線的小城,有些不經見傳的模樣。街道、城市規劃變化不大,也就是多了一些高樓。
總體來說,城市格局沒什么變,似乎一直都在兩江夾角的地盤上折騰一般。所謂的發展過江,更像是一盤散沙,東一處西一處的,顯得缺少規劃。夸張一點來說,威記每次回去,閉著眼睛都能去到任何地方,沒有一點陌生感。
有誰能想到,它曾經在廣西來說是具有舉足輕重般地存在?
單是從廣西的簡稱“桂”字出自桂平,就能感受到這個小城的不一般。還有諸如“桂林郡”、“潯州府”等名稱,都代表了這座小城曾經的榮耀。
只不過這座小城的磅礴歷史和底蘊都隨著滔滔潯江水一路向東不復回,知道它的人也越來越少。
揾食艱難,都向前看,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有誰愿意翻開過去來看?這也注定了很多歷史都將被湮沒,不再被人提及。
所以,桂平在發展中需要丟掉包袱,輕裝上陣,正視未來的發展方向,重新起步。
因為別看如今桂平發展有些遭受考驗,但其實,也是它的機遇期。現在的桂平,無論是向東,向南,向北都是發展機會多多。
比如說蒙圩片區。蒙圩和桂平主城區同在一邊,有機場的加持,未來同城一體化是主流,不僅是滿足于交通分流功能,而自身應依托機場優勢打造臨空經濟帶,引入高端制造、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形成與主城區的產業互補。并且,它可以有效分擔桂平的交通壓力,人們過江,完全不用走大轉盤,而是從新修的郁江橋過江;
比如南區的平原,如今以木樂、大灣等鄉鎮為主的工業發展已經成規模化,工業需跳出單一加工模式,推動木樂運動服裝等傳統產業向智能化、品牌化升級,同時規劃建設快速物流通道,讓產品更高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桂平需要的是在交通上予以助力,加快這些地方的發展;
比如,北區的金田、江口片區,在柳梧鐵路的作用下,現在有成為桂平發展新區的趨勢和實力,作為桂平融入“東融”之路上的節點,桂平應該大力開發和利用這兩個地方,不占用耕地,平山擴地,為“東融”布局。并且把江口港這個深水港利用起來。
北區的發展尤其需要戰略眼光。金田鎮可借助太平天國歷史文化IP,發展紅色旅游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特色經濟;江口港則應建設成為西江黃金水道上的智慧港口,通過鐵水聯運體系將桂平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在土地開發方面,可借鑒"工業上樓"模式,在丘陵地帶建設階梯式產業園,既保護耕地又拓展發展空間。
當然了,桂平要抓住這一輪發展機遇,關鍵在于打破思維定式,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一畝三分田”的小農意識需要摒棄。不能停留在歷史的榮耀之上,因為那已經是過去。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桂平各片區發展需建立協同機制。需要統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錯位布局和生態共保聯治。比如優先推進"一小時通勤圈"建設,加快交通通連能力,比如說三江六岸的橋梁架設,公路的修整完備等等,讓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真正流動起來。只有打破行政區劃的隱形壁壘,桂平才能將地理區位的"十字路口"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聚寶盆"。
只是,桂平有這個魄力嗎?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