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濱江
這里是眾多知名AI
和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聚集地
每天都有大量員工通勤
時常引發網約車扎堆滯留的現象
使得道路擁堵不堪
大量員工不得不選擇
在距離目的地幾百米處提前下車
步行到達公司
如何治理徐匯濱江網約車扎堆滯留現象
和打通企業員工出行的“最后一步路”
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這樣一位令人矚目的95后交警
每天早晚高峰駕駛著摩托車
穿梭在車流之中
作為徐匯交警三大隊的民警
王伸圓用青春智慧和有效溝通
將這些難題一一化解
日均80公里
全年超2萬公里的巡邏里程
不同于傳統交警的在路口指揮交通, 王伸圓在 徐匯濱江的交通管理,完全是另一套“打法”。“這里有很多小馬路,光靠定點值守根本顧不過來。”
每天,王伸圓都會騎著警用摩托穿梭在大街小巷,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違停車輛,面對面和司機溝通。巡邏時段覆蓋晚高峰全周期,從下午5點晚高峰開始,持續巡邏至夜間近10點 “夜高峰”結束。
“高頻次巡邏、耐心勸導就是我的‘制勝法寶’。多跑一趟,多露一次面,群眾和園區保安心里就多一分踏實,這也是我給自己定的工作標準。”
一年下來,王伸圓的騎行里程超過2萬余公里,日均巡邏里程達80公里,里程數在隊里一騎絕塵。正因如此,王伸圓在警隊里有了一個特別的“稱號”——“離合片終結者”。頻繁的巡邏使得他的摩托車頻繁“負傷”。
但正是這份堅持,讓他在警隊中迅速脫穎而出。他以規范的執法和出色的溝通能力,實現了“零有責投訴”,贏得了轄區群眾的一致認可。
高頻率的巡邏讓他對轄區的路況了如指掌,他詳細記錄下每條可臨時停車的馬路、每個有閑置車位的商務樓,將周邊停車資源摸得一清二楚。遇到違停司機,王伸圓從不急著開罰單,他總是耐心溝通,仔細為司機指明附近可停車區域和步行路線。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司機,王伸圓說,“有時就‘軟磨硬泡’,耐心解釋和剛性執法并行,一方面告訴司機可停車的停車位,另一方面告訴他們違停的結果,充分利用好周邊停車資源。”
打通企業員工出行的“最后一步路”
徐匯濱江作為互聯網與科創企業的集聚地,網約車是企業員工通勤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到上下班高峰,成堆的網約車不僅占滿停靠帶,還呈魚骨狀溢出主干道,嚴重影響道路通行效率。
面對這一難題,王伸圓沒有采取簡單的處罰方式,而是通過細致觀察,實施差異化管理,對已接單的司機,則耐心勸導他們規范停車盡快駛離;對沒有接單、占道違停的司機依規處理。
“我希望通過溝通方式,讓網約車司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職業是有了解的,執法是為了更好地管理交通,其實長時間緩行對于網約車司機跑單也是不劃算的。”王伸圓說。
王伸圓深知,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根治交通頑疾。于是,他主動聯系轄區停車場保安,牽頭組建了“警民平安聯盟”。他將自己的手機號挨個留給保安師傅們,還特意叮囑:“以后只要遇見路邊有違停、長時間滯留的網約車,隨時給我打電話!”通過實時聯動快速疏導交通,過去水泄不通的路段如今車輛能順暢通行,頻發的剮蹭事故也大幅減少。
此外,王伸圓所在的三大隊積極與企業溝通,并協調企業停車場管理方及西岸集團,將車輛引導至地下停車庫,并允許網約車免費停車半小時,從而有效緩解了路面交通壓力。身為轄區民警,王伸圓根據支隊的實施方案,完成了這些新措施的具體對接與實施工作。
從初接手時園區交通的諸多挑戰,到如今交通狀況的顯著改善,王伸圓用青春智慧和擔當,為徐匯濱江繪就了一幅交通順暢的新圖景。他的身影,成為了這片區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努力也讓這里的每一條道路都充滿了溫暖。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文末【】與【】,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當【】數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責任編輯:楊昊霖
校審:姚佳森
終審:沈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