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展現徐匯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徐匯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區委組織部、各街道(鎮),特別推出“向新而生匯心前行——我在街區當書記”系列報道。通過街區書記的視角,記錄他們在基層治理中的創新舉措、為民服務的點滴故事,展現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的豐碩成果。
作為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街區黨支部書記,盧震炎在日常工作中與支部成員們走街串巷,在轄區沿街商鋪開展走訪。盧震炎表示:“我們每一位支部成員都在走訪中踐行‘鐵腳板、勤開口’的理念,扎實推進斜土街道新興領域黨組織體系全覆蓋工作。”
盧震炎(右一)進行走訪
選優配強,打入一支強“新”劑
一直以來,斜土街道江南街區黨支部致力于強化組織建設,以實現高效能運轉,達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為目標,統籌新興領域全覆蓋工作走訪力量。
結合日常覆蓋走訪,盧震炎和支部成員們排摸核實街區黨員情況,聚焦外省市流動黨員管理。盧震炎表示:“我通過與排摸出的黨員逐一溝通、面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分析當前的問題,推動黨員應轉盡轉,流動黨員應管盡管。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將支部黨員與流動黨員統一納管,針對沿街商鋪黨員實際情況,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資源,有序開展組織生活。”
江南街區黨支部與江南片區江南新村、日六1、日六2等居民區黨組織一起,建立江南片區共治聯盟,凝聚合力促進“墻內外”聯合,進一步推動江南街區黨支部有效運轉。
破冰建圈,交到一群新朋友
任職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街區黨支部書記后,盧震炎通過走訪傾聽民聲,了解民情,不僅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也為街道和片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但走訪過程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盧震炎和支部成員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來自沿街商鋪的不信任感,不少商鋪店家普遍心存疑慮和防備,“你們是什么管理部門?要來管什么?”是盧震炎最初接觸商戶時常聽到的發問。
盧震炎(右一)向店家贈送聯系卡
在盧震炎看來,商鋪店家的不信任雖是難題,但“張得開嘴,聊得起天”就有改善關系、建立信任的空間,“我習慣先和商戶聊聊天,聊他們感興趣的,聊一些共同點,讓商戶和我們親近起來,再去聊和工作相關的內容。先建立信任,再開展工作,然后把電話留下,把聯系卡留下,讓大家能找到我們。”
除了通過熟絡關系,何時開展走訪同樣是一門需要推敲的“學問”。對此,盧震炎分享道:“我們盡量不在商戶繁忙的時間去走訪,避免增加工作的難度。比如,餐飲行業飯點比較忙,就上午或下午去調研;而一些服裝店中午一般沒人,就可以中午去走走看。同時,我們會主動加商戶的微信,方便聯系,我還建了一個群,在群里各家商戶也可以互通有無。平時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平臺上傳下達,發布一些信息。”
經過長期走訪,一些商戶與盧震炎成了“老朋友”。零陵路的尚良美發店店主向盧震炎表示:“我們可以給老人免費理發,書記也可以找我們去為居民服務。”斜土路的梅林正廣和便利店店主說道:“如果社區需要,我們的水和米可以給批發價,我們也想為社區服務。”
從破冰建圈到凝聚眾力,盧震炎及其支部成員們的堅持走訪,讓黨員找到了組織,讓商鋪找到了溫暖,讓街區煥發了新生。盧震炎表示:“我們將繼續引導新興領域各類群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以江南街區黨支部和船奇江南黨群陣地為支撐,帶領著更多黨員和群眾參與到城市治理當中,服務凝聚群眾,讓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更加濃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