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場創投機構的公開演講中,一名投資人曾經半開玩笑地把男性的消費能力排在少女、兒童、女人、小孩和寵物之后。彼時,男性的消費行為大多圍繞著戀愛關系展開,如節日花銷、約會支出等。
然而近年來,這種局面正在發生逆轉。圍繞戀愛關系展開的消費沖動正在退潮。男性消費者,開始將消費重心轉向自我,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正在形成。
當男性開始舍得為自己花錢
2025年4月的一個陰天,小肖終于收到了自己下單購買的捷安特碳纖維自行車。這輛價格超過七萬元的頂配車型,是他送給自己的28歲生日禮物。
示意圖
在此之前,這輛車在他的收藏夾里已經存放了長達一年之久。
就在那天,小肖發了一條朋友圈,慶祝自己愿望達成;同時悄悄刪除了一條舊動態,那是三年前和女朋友"官宣"戀情的合照。
三個月之前,他和交往四年的女朋友和平分手。房子沒買,婚也沒結,留下的了一筆原本打算作為房子首付的積蓄。
小肖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作為典型的廣東男孩,他從小被父母教育,“無米唔好煲飯,無樓唔好結婚”,生活路徑清晰得近乎刻板:讀書、工作、存錢、買房、結婚。
網友:好消息,男人消費終于超過狗了。壞消息,可能還是不如貓
剛參加工作時,小肖的消費觀念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能不花,就不花。每月的工資一發下來,生活費占去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一交給父母,剩下的一半全部存起來。對他來說,為了未來犧牲當下的享受,才是有責任心的體現。
和女朋友交往的三年期間,他們為婚房選址、看盤,也幾乎攢夠了首付。雖然只能上車龍崗區的一套“老破小”,但是小肖覺得,有屬于自己的家,比什么都重要。
那幾年,他的朋友圈動態基本上除了工作、運動,就是副業兼職,很少出現消費的痕跡,為數不多的旅游動態,只有和女友共同出行的記錄。
轉折發生在2024年。小肖所在的互聯網部門經歷了一次大換血,雖然他保住了職位,但薪資也從一萬出頭縮水到了八千元左右。女友則在被裁員后,選擇回到湖南老家發展。兩人和平分手,平復情緒之后,小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消費觀念。
當把車子、房子、婚禮等“必要支出”從人生計劃中暫時劃去之后,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其實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男性“悅己消費” 的網友梗圖
那輛碳纖維自行車,其實他早就想買了。
作為一名騎行愛好者,他曾經無數次點進騎友的測評vlog,但始終沒能下單。一方面,是覺得存錢結婚才是剛需;另一方面,是覺得用幾萬元為愛好投資,好像不夠理性、不夠成熟。
但這一次,他終于按下了下單的按鈕。之后,小肖還開始一項項補作業,不僅添置了早就種草的始祖鳥長褲,還補充了專業運動手表、護具、GoPro等專業騎行裝備。
當他繞著深圳灣的公路騎行,感受到自由的夜風吹拂在耳邊的時候,他感到,對于“自己想要什么”這件事更清晰了。
"我也不是不想結婚,只是覺得現在的不確定性太強,不想把所有的錢和生活都投入到無法掌控的未來中。"小肖告訴我。
小肖的故事并不是個例。
近幾年,男性消費者的“為愛買單”正在降溫,取而代之的,是“悅己消費”的悄悄興起。
情人節、七夕、520等傳統情侶節日的消費數據明顯下降。根據艾媒網數據統計,2024年520節日禮物消費中,選擇不送禮物的男性比例首次超過30%。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年來,90后、95后的結婚意愿逐漸減弱,預計到2025年,平均初婚年齡可能會超過30歲。
與此同時,男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波士頓咨詢集團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報告就曾指出,男性在線購物的人均年支出已達到10,025元,超過了女性消費者。
越來越多的男性,不再把婚戀、家庭當作消費的主線,轉而在運動、游戲、寵物、科技等領域找到情感替代。
QuestMobile數據統計,男性用戶在科技產品、健身器材、美妝護膚等領域的消費持續增長,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消費力量。
一個新的消費時代,正在悄悄到來。
"他經濟"開始崛起
雪球數據顯示,2024年,男性消費支出增速首次超過女性。預計到2025年,中國男性消費市場規模將突破6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0%。
男性消費者開始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關注自身需求,追求興趣消費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這種轉變,已經被許多品牌和企業敏銳地捕捉到。
“他經濟”正在崛起,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與此同時,曾經如火如荼的“情侶經濟”,卻在悄悄降溫。
“14、15年的時候,每逢情人節電影上座率特別高,尤其是愛情片,幾乎場場爆滿。”深圳南山一家影院的售票員陳阿姨回憶,“但這兩年明顯冷清了很多。愛情片上映少了,看的人也少了。來看電影的,不再都是清一色的情侶,閨蜜、一家三四口也特別多,一個人來看電影的也不少。”
縮水的不只是電影院票房。珠寶、鮮花、情侶套餐,這些曾經情侶消費的標配,如今銷量也大不如前。比如主打“一生只能送一個人”的DR鉆戒,其母公司在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9.5%,凈利潤同比下滑超30%,難掩疲態。
這背后,是男性消費者對消費主義鼓吹出來的“儀式感”不再盲從。他們開始把預算投向更能體現興趣與自我認同的領域,一場關于男性消費力的“翻身仗”,已經打響。
最典型的案例,是2024年的現象級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上市當年,這款游戲的全球銷量就突破了2900萬份,銷售額達到90億元,其中超過80%的玩家均為男性。它的成功,不僅是證明了國產游戲的實力,更是男性興趣消費崛起的明確信號。
類似的熱潮,同樣出現在潮玩、手辦、動漫和二次元等領域。
庫潤數據調研顯示,2023年游戲周邊的消費客群中,66%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這些曾經的“小眾圈層”,如今也成為男性消費者深度投入的主場。他們樂于為限定手辦、組裝模型、IP周邊買單,消費的不僅是產品,更是身份認同和情感投射。
這里的戰錘棋子玩具 價值一套房
時尚與美妝品牌也沒有錯過這波風口。男士護膚品牌理然,憑借“新男士護膚”的定位迅速崛起,僅三年銷售額就突破10億元。LV、Dior等國際大牌同樣嗅到了風向,紛紛推出男性專屬的香水、護膚和配件系列。
一名廣州護膚品專柜的柜姐,也向我轉述了她觀察到的現象:近兩年,來購買面膜、精華等護膚產品的年輕男性消費者越來越多。
“有的小伙子一上來就說,‘我熬夜多、臉上干,想找成分溫和、不刺激的精華’,還有人直接問,‘我想控油祛痘,你們有沒有含果酸的面霜?’” 她說。
這種變化也反映在數據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預測,2021-2026年,男性護膚品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平均為15.88%,2026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增加至207億元。
在生活方式領域,男性也越來越“舍得”。30—45歲的中青年男性,正成為智能家居、健康科技、高端戶外的消費主力。
數據來自于《2024雙十一消費人群白皮書》
有句話叫,“中年男人三件套:茅臺、釣魚、始祖鳥”,這句話勾勒出了新中產男性的典型畫像——有閑、有錢、有品味。中國釣魚協會數據顯示,全國釣魚愛好者中,男性占比超八成,主力是35歲以上的中高收入群體,每年在釣具上的平均支出超過1.5萬元。
與此同時,2014年,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在中國市場的總收入同比增長56%,其中男裝消費額占比近75%。戶外裝備板塊成了最亮眼的增長引擎,2024年增長了36%。
始祖鳥母公司財報:中國區營收增五成,稱遠未達到滲透潛力
從為家庭、為伴侶埋單,到為興趣、為自己買單,男性消費觀的變化,正在重塑一個又一個新興市場,也倒逼消費品牌,重新考量男性消費者的價值。
在過去,男性是隱身的消費者,消費決策常常是附屬的、沉默的。而如今,男性成了消費市場的主力,男性的興趣變化,正在催生一個又一個新興的消費賽道。
對于消費品牌而言,舊的視角已經不再適用。讀懂男性消費者的興趣、節奏和生活哲學,才是打開“他經濟”這道大門的鑰匙。
“孤獨消費時代”,正在到來
這種男性消費邏輯的變化,同樣曾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
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股市暴跌、地價腰斬,大量企業裁員。年輕男性在高房價與低薪資的雙重壓力下,對婚戀逐漸失去信心。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國民生活基準調查》顯示,1990年代后期,日本25至34歲男性未婚率快速上升,至2015年已逼近50%。
與其說平成男性“不愿戀愛”,不如說這是一種現實考量下的理性選擇。戀愛成本太高,投入與回報難以匹配,倒不如將時間與金錢花在自己身上。
于是,一種新的消費邏輯悄然成型,“宅文化”“草食男”“低欲望社會”等概念正是在這一時期興起。
日本秋葉原
經濟數據指出,盡管整體經濟低迷,以"宅文化"為主的男性消費群體卻在這個時期展現出了強大的消費能力。學者東浩紀在《御宅族:日本的數據動物》一書中提到,2007年日本御宅族市場規模約1867億日元,其中18-40歲男性占據消費主導地位。
這種現象對日本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社會學家三浦展在《孤獨社會:即將到來的第五消費時代》中判斷,日本已邁入一個以“個人”為單位的消費階段。消費行為不再圍繞家庭或伴侶,而是強調“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的理念。
"孤獨消費"的觀念,推動了日本消費市場一整套新興業態的誕生。單人KTV、膠囊酒店、一個人火鍋、男士美容等迅速發展,曾被視為女性專屬的“悅己經濟”,也走入了男性的世界。
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數據,2022年日本男士護膚品市場規模達1350億日元(約合66億人民幣),是十年前的近兩倍。SHISEIDO MEN、UNO等品牌紛紛搶灘男性消費市場,推出專屬產品。
這一趨勢,如今正出現在中國。
民政部2023年數據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已突破30歲,90后、95后的結婚意愿明顯降低,“單身且自由”的生活狀態逐漸成為常態。
婚戀觀的變化直接映射到消費行為上越來越多男性開始“為自己而買”。2023年,李佳琦在直播間首次設立“男士專場”,主推香水、潔面儀、電動剃須刀等男士用品,場均觀看人數突破千萬,驗證了男性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網易嚴選也在2022年推出“一人食”系列產品,主打“一個人也要吃得好”,涵蓋迷你電飯煲、小鍋燉品、單人速食等,精準擊中獨居男性的生活痛點。據網易披露,該系列產品上線三個月,就實現了銷售額環比增長120%。
“一人食”經濟的火爆,可以窺見消費趨勢變遷的蹤跡
京東發布的《2024男士消費趨勢報告》也指出:2024年,男性在護膚、香氛、健身裝備和智能家居類目的消費同比增長超過40%,尤其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地區,增速更為迅猛。
如今的年輕男性,已經不再追求“別人眼中的好生活”,而是更關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愿意為興趣、為品質買單。從沉浸式游戲設備到電競椅,從輕奢香水到城市獨旅,他們不再討好別人,而是用消費表達自我。
“孤獨消費”對男性來說,并不是消費降級,而是一種新的價值排序。
結語
當消費市場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尚未被徹底發掘的男性消費市場,有望成為新的藍海。
對于消費品牌來說,這無疑是新的機會。但是想要抓住這波增長紅利,不僅要轉變思路,還有許多需要重新審視的問題:男性消費者的消費決策有何不同?男性消費者的消費關注點都有哪些?他們習慣在哪個平臺被種草?又習慣在哪些平臺下單?
這背后需要扎實的市場調研,也需要消費品牌在營銷渠道和推廣方式上做出調整。
當“一個人也能好好生活”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共識,誰能讀懂“一個人的市場”,誰就掌握了下一個消費時代的密碼。
參考資料:
1.QuestMobile2024男性消費洞察報告,QuestMobile
2.當新消費愛上男性,刺猬公社
3."男人衣柜"里的千億市場,新華網
4.二次元們"出征"雙11,氪出新百億市場,玩世代
5.他經濟時代:男性消費趨勢研究報告,庫潤數據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制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關注產業資訊,破解科技密碼
追趕先進技術風口,看中國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網易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