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千億級巨頭聯手了。
近日,中國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資本聯手中意資產,設立了130億規模的新基金。管理人是同為人保系的資管公司中誠資本。這只新基金,是繼去年7月,中國人保牽頭設立100億現代化產業基金后的又一次出手,顯示人保系在一級市場的積極布局。
而在一個月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這意味著從中長期來看,包括人保系在內的保險資金在支持科創投資上還會持續加碼。
管理規模超1500億的險資大佬
本次設立的基金名為“北京保實誠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工商信息顯示,它由人保資本出資100億發起設立;中意資產出資30億,為第二大LP。基金總規模130.01億元,管理人為中誠資本。
人保資本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旗下的另類投資公司。不僅涉足股權投資,還有債權、基礎設施投資。前者主要為交通、市政、民生項目提供債權融資計劃,后者主要投資新能源、倉儲物流等持有型不動產。而在股權投資領域,人保資本也一直是一級市場重要的險資LP之一。
從過往出資歷史看,人保資本投資過消費類GP天圖資本、科技類GP啟迪控股、專注于醫療投資的比鄰星創投、金闔資本和德福資本等。去年7月,人保資本還聯合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險公司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人保現代化產業投資基金,這是保險業內首個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核心目標的股權投資基金。
除了做LP,人保資本在直投領域也有多筆出資。特別是在2014年參與了螞蟻集團的戰略融資后,人保資本就加大了直投力度。比如在2020年后,人保資本先后投資了長鑫科技、晶泰科技、蜂巢能源、廣汽埃安、紫光展銳等重大產業項目。樹蘭醫療、百奧賽圖、新合生物、華潤醫藥商業等生物醫療項目,背后也都有它的身影。
根據人保集團去年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人保資本管理資產規模1534.4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7億元,凈利潤1.01億元。是一家妥妥的千億級險資大鱷。
這次管理新基金的中誠資本也與人保資本關系不菲。中誠資本由中誠信托全資持股。據稱這是中誠信托為實現經營模式升級和戰略轉型而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服務于“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策扶持的相關產業和新興產業”。
而中誠信托背后的實控人則為中國人保集團。1995年11月,中誠信托的前身中煤信托成立。2008年,財政部將其持有的中誠信托32.35%的股權全部劃轉至中國人保集團,后又經過增資擴股,持股比例升至32.92%。從2008年開始,中國人保就一直是中誠信托的第一大股東。所以中誠信托與人保資本實為“兄弟”公司,同為“人保系”機構。
另一家LP中意資產,則是由中意人壽保險、中意財產保險、昆侖信托聯合組建的中外合資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022年管理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從過往歷史看,熱衷于參與二級市場定增。特別是2020年到2022年,參與了萬泰生物、東方盛虹、晶方科技、至純科技等19家公司在二級市場的定增。
險資加速支持科創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中誠信托在2009年取得以固有資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資格,并在2012年設立了中誠資本。這一時間正是我國本土創投市場的一個高峰。當時國家相關部門開始放松對險資入市的管制,甚至推動險資進入一級市場。
比如2010年9月中國保監會就發布《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明確提出保險公司可以直接進行私募股權投資,也可以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相關金融產品的方式間接投資參與私募股權投資。這可以被視為險資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一個開端。
此后險資在一級市場出手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24年到今年4月,國家又有鼓勵險資參與科創投資的相關文件陸續出臺。2024年的文件我們就不再贅述了。來看看上個月的最新情況:
2025年4月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保險資金未上市企業重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第四條就對保險公司股權投資的范圍進一步做了規范:“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開展重大股權投資,可以投資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科技、大數據產業、現代農業等企業,符合監管規定的共享服務類企業,以及金融監管總局認可的其他企業”。簡言之,險資除了投資與自身業務關系密切的領域,剩下的就是支持科技創新了。
這一點在一周后的文件中又得到了強調。4月8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又印發了《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總之按照上述文件顯示,保險資金肩負著社會責任。要發揮長期資金的優勢和長處,服務于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而從最近兩年險資的動作看,它們在設立大規模產業基金和不動產投資基金上,積極性確實在高漲。除了上述的人保資本。中國保險、新華資本、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等都有大筆出資記錄。
比如中國保險,在去年11月,設立了“合肥申圓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高達200億人民幣。而據工商信息顯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多次對外出資,投資了晶合集成、中巨芯科技、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等公司。
去年9月,平安人壽又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一起設立了100億的產業投資基金。計劃采取“直投+母基金”的形式,將可投金額的80%投向基礎設施項目或深圳市的重大產業項目。被認為將在深圳市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上發揮重要作用。
在S基金領域險資也有嘗試。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資產已經發起設立50億元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
這些動作反映了當下險資在一級市場的重要地位。不論是國家的政策支持,還是自身對資產配置的需求,保險公司對一級市場的布局從長期來看只增不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