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1945年5月8日24時,在柏林的蘇軍作戰指揮部內,納粹德國元帥凱特爾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二戰歐洲戰場宣告勝利。由于此時莫斯科已是5月9日,蘇聯將這一天定為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又一次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如期而至。更大的規模、更多的外國領導人和更為復雜的國際背景,使本次勝利日閱兵受到空前矚目。
普京(資料圖)
而從俄方公布的名單來看,此次紅場閱兵,預計將有19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其中,印度兩次更換參加紅場閱兵的人員。先是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證實,印度總理莫迪不會出席5月9日舉行的紅場閱兵,將由印度防長辛格代為出席。然而,當地時間5月3日,印媒報道稱,印度防長也不去莫斯科,將由其副手、印度國防部國務部長代為出席,理由是國內事務繁忙。有分析稱,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并不想表現得過分與俄羅斯親密。
在俄羅斯閱兵儀式前,印度就先高調宣布“派防長出席”,結果這才沒多久,馬上要出發了,又臨門一腳改成了副防長,印度“降級出席”理由很務實,說是國內太忙抽不開身,但實際,印方的考量卻藏著自己的小心思。印度這些年左手買俄羅斯打折石油,僅僅是在2023年,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就暴增了20倍不止,從價格到規模,印度拿到優惠力度很大,不過這仍然沒有滿足印方,因為美國,正在嘗試拉攏印度,美國想在亞太嵌入一顆楔子,印度是最有利的選擇。
莫迪(資料圖)
可以說,這次紅場閱兵已不僅是軍事儀式,更是一場外交秀場。用俄方的話說:“參與此次紅場閱兵的國家人口總量占全球的51.9%,GDP總量占全球29.2%。”這組數據的潛臺詞很明確:即便面臨西方制裁,俄羅斯仍能聚集一半地球的朋友,依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同時,盡管西方多國缺席,但多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仍凸顯了俄羅斯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而巴西總統盧拉拒絕烏克蘭要求而堅持訪俄,更表明部分國家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趨于務實。
而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不僅中國領導人應邀出席,還派出了解放軍代表團赴俄,早早就抵達莫斯科,這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在俄羅斯最需要朋友的時候,中國選擇了鼎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個安排上的亮點,那就是解放軍儀仗隊目前已亮相莫斯科街頭。這并非中俄首次在閱兵中互動——自2015年起,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多次赴俄參加紅場閱兵,而俄方也曾派儀仗隊參與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這種常態化交流,標志著兩軍互信達到新高度。
普京(資料圖)
另外,普京在紅場閱兵講話,特別點名中國,直接一句話定調了中俄關系。普京在講到反法西斯戰爭國際協作時,特別提到了中國。他聲稱“我們高度評價盟軍將士、抗戰參與者和英勇的中國人民為共同事業作出的貢獻。”在談到美英法等傳統西方盟國的同時,單獨點出中國的抗戰貢獻,并且用到了“英勇”這個詞,很顯然,是對中國的一個明確態度,也是一次正面示好。這是俄羅斯國慶級別的重要日子,更是對蘇聯人民犧牲的紀念。在這樣的場合特別提到中國,足以說明,中俄關系密切,且穩定。
現在西方的歷史虛無主義,都到了“美軍解放奧斯維辛”、“蘇聯和德國共同發動二戰”的地步。中國同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受害者,日本一直有人想否認戰爭罪行、美化侵略歷史,連美國一些政客都在配合日本這些動作,美國防長公然稱贊二戰日軍“英勇”。打破西方敘事,捍衛歷史真相,維護國際正義,是中俄兩國決定今年共同舉辦抗戰勝利、衛國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