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尹星云)5月13日,以“長城之約·和合共生”為主題的2025北京長城文化節在北京延慶開幕。長城文化節期間,長城沿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開展持續全年的多元融合、精彩紛呈的長城主題文化活動。
據了解,2025北京長城文化節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北京市長城沿線各區共同承辦。本次文化節秉持專業性、國際性、參與性的鮮明特色,吸引著長城保護、價值挖掘、資源利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京津冀及長城沿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文物機構代表,以及國際社會專注于長城文化研究傳播的外交人員和國際友人。大家帶著對長城文化的熱愛,帶著對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期待,共同探討如何將長城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讓長城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開幕式上,北京市文旅局發布十條“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自駕游線路,輻射聯動長城沿線豐富的文旅資源,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長城文化體驗之旅。十條線路串聯門頭溝、昌平、延慶、懷柔、密云、平谷六區,輻射聯動八達嶺長城景區、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黃花城水長城、司馬臺長城等多個優質旅游景區,以及超2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游客可沿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主干道便捷抵達重要景點,深入體驗長城的魅力。
北京市文物局發布了2025北京長城文化節“1+4+N”活動并啟動北京長城文化節標識征集活動。本次長城文化節構建了“1+4+N”的活動體系,除精彩的開幕式外,四場京津冀長城文化重點活動也將接力登場。
長城文化節期間還將創新推出多項特色文商旅體系列活動,覆蓋傳統戲曲、現代文創、文物研討、戶外運動等領域,滿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據介紹,北京段長城全長520.77公里,遺產價值突出、文化內涵豐富。一年來,北京市扎實推進長城保護傳承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彰顯中華文明標識”實踐,獲評2024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在保護傳承方面,北京秉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原則,強化高位統籌。北京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新一輪《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完成《北京市長城保護規劃》及8個重點區段規劃編制,構建起全方位規劃體系。持續開展資源普查與考古,箭扣、大莊科等修繕項目借助數字科技和多學科研究保留原貌。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箭扣長城腳下建立,并加強科技應用,開展無人機巡護、新技術研發,搭建資源信息和災情預警平臺。
在文化弘揚上,北京依托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優勢,連續6年舉辦北京長城文化節,推出學術、展覽、文創等活動。以中國長城博物館建設為牽引打造中小博物館集群,利用VR/AR技術創新展示體驗,推動長城文化進校園。北京還以重大活動為切入點,通過組織境外記者參觀、創作短視頻提升長城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在惠民發展上,秉持“人民共建共享”理念,推出“長城 + 民俗”“長城 + 生態”等文旅融合片區。
延慶區石峽村依托長城資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千余種長城文創產品、“長城研學”“夜長城”等項目,為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探索新路徑。此外,北京貫徹融合發展理念,完成平谷、延慶長城保護區劃調整,打造“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持續完善長城文化探訪線路及展示闡釋系統。
據介紹,延慶是北京地區實有長城墻體長度最長、形制體系最豐富、區域文化最獨特、景色最壯觀、保護與發展結合最早、長城主題載體最豐富的地區,長期以來,延慶區持續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爭當北京長城文化帶建設“領頭雁”。近年來,延慶以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引領,推進實施《延慶區長城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開展50余項長城搶險保護工程,構建“網格化+專業化”管理體系,劃分三大片區、設立保護站,以“最小干預”原則守護長城古韻。2024年,延慶實施7項長城本體修繕工程,涵蓋磚石、土邊長城。同步推進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打造國家級文化地標,聯動八達嶺長城景區及周邊文旅資源,推出精品線路,推動文旅融合,讓長城文化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