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報道,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近日證實,由于美中貿易戰,中國已停止接收新飛機。報道稱,奧特伯格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由于關稅環境”,中國客戶已經“停止接收飛機交付”。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沖突對作為美國主要出口商的波音來說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飛機組裝過程中,航空公司會根據進度支付相應的款項,保證資金能夠跟得上制造進度。最后,只有在飛機驗收合格后,航空公司才會付清剩余的尾款,完成最終的交易。停留在舟山的三架波音飛機正處于產權交接的重要階段,尾款尚未結清,美國加征的關稅就突然生效了。就像一顆炸彈一樣,高額關稅在這個關鍵時刻被引爆,給原本正常的交易帶來了不確定性。
民用飛機(資料圖)
顯然,美國和波音公司都試圖逃避真正的責任,因為他們最是清楚中國暫停接收波音飛機的原因是什么,但他們不想把這個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就像特朗普不斷翻炒的“芬太尼問題”。分明就是美國自己制藥公司的利益驅動、監管機構和政商的勾結,以及兩黨的斗爭將其當作政治正確,但美國方面就是要甩鍋。特朗普想要讓中國承擔違約的損失,但也得先捫心自問一下,究竟是誰先違約在先。
特朗普和波音CEO的一些說法看似有理有據,根據商業合同的慣例,一方違約確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中國航司之所以拒收這些飛機,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國政府無端加征的關稅讓飛機都采購成本劇增,原定的交易條件無法繼續履行。隨后,波音公司那邊自己也承認,如果丟掉中國市場對他們打擊特別大。他們還說,如果中國接下來還是不接收已經訂好的飛機,他們就考慮停止為中國市場生產大型客機。
特朗普(資料圖)
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制造商,一般主要生產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它不僅是美國的頭部企業,同時還是美國最頂尖的制造業,在美國的經濟領域可謂舉足輕重。看兩組數據:2022年,波音公司出口營業額為270億美元,當年美國的總出口額為25000億美元。也就是說,波音一家企業的出口額,就占了整個美國出口額的1.1%。其實,2022年的占比還算少的,2019年,占比達到了1.8%。
馬來西亞航空集團高層表示“中國拒絕接收波音飛機給馬來西亞航空集團的機隊擴張提供了機會,目前公司正在與波音進行磋商接收這批中國不要的客機”。印度航空也表示自己想要采購波音公司的客機,并且希望波音公司能夠改變一下交付順序的優先級,能夠讓印度航空更快獲得飛機。不過擺在波音公司面前的一個問題是真的能夠按時向這些國家交付訂單嗎?此前波音公司就因為產量問題已經下單的客機訂單都被排到了2030年之后了,如今的波音公司在經營出現重大問題的情況下,這個產能很有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民航客機(資料圖)
此前有報道稱,若美歐貿易談判結果不能讓歐盟滿意,歐盟計劃對約1000億歐元(約合11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另有消息人士稱,民用飛機將出現在這一關稅清單中。據悉,歐盟擬議的反制措施最早將在當地時間7日與歐盟各個成員分享,并在最終確定清單之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磋商,期間清單上的產品可能發生變化。空客和波音的主要供應商、發動機制造商通用電氣CEO卡爾普(Larry Culp)上個月與特朗普進行了面對面交談。
就算哪些國家愿意跪在美國面前也無所謂,美國的產業霸權不過是早一點完蛋和晚一點完蛋而已,根本不會出現決定性的轉機。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不僅擊碎了波音的中國市場夢,更在全球航空業投下了長期陰影。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所言:“當兩個超級大國在貿易戰場上廝殺時,受傷最深的往往是那些依賴全球化生存的跨國企業。” 這場博弈的最終代價,或許遠超任何人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