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本文,別猶豫,馬上跟著我做一個超簡單的動作——金雞獨立。沒錯,就是像武俠片里那樣,瀟灑地抬起一只腳,單腳穩穩站著。
可別小瞧這個動作,它竟然能預測死亡風險,你敢信?
也許此刻你正滿心疑惑,心里犯嘀咕:“就這么個平平無奇的動作,咋就和生死大事扯上關系了呢?”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眾多權威研究都表明,這個看似簡單的平衡測試,就像是我們身體的“健康小哨兵”,能提前給我們發出一些健康預警信號。
閉眼單腳站立:預測死亡風險的“小動作”
閉眼單腳站立這一簡單動作,竟能預測死亡風險,這并非危言聳聽。2022 年 9 月《英國醫學雜志》子刊的研究顯示,單腳站立穩定 10 秒的表現可預測中老年人的生存能力,證實了平衡能力與死亡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
研究中,組織了 1702 名 51 - 75 歲的中老年人參加單腳站立測試。結果顯示,年齡為 51 - 55 歲的被試人群,未通過測試的比例為 4.7%;而年齡為 71 - 75 歲的被試人群,未通過測試的比例高達 53.6%。在為期 4.16 - 9.41 年的隨訪里,未通過測試的人群死亡率比通過測試的高 84%,且健康狀況較差,患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的比例較高。
此外,梅奧診所的研究也表明,單腿站立時不斷縮短的保持時間,比握力衰退、步態改變等傳統指標更能精準反映人體的衰老進程。年輕健康者閉眼單腿站立平均可達 30 秒,但這項能力每十年會悄然流失約 2 秒。
對于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若閉眼單腳站立堅持不到 10 秒,未來 4 - 9 年的死亡風險明顯提高。所以,大家不妨試試這個動作,若堅持不到 10 秒,就要重視起來,加強平衡能力鍛煉,為健康加分。
平衡能力:反映全身健康狀態
平衡能力看似平常,實則與身體疾病緊密相關,能反映全身狀態。多項權威研究揭示了其重要性。
瑞典一項研究對4927名70歲且無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跟蹤調查發現,側向平衡問題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升高相關。韓國近13萬名60歲及以上成年人中,平衡能力受損者患冠心病或中風風險更高。2024年兩項研究還表明,平衡能力受損與老年人患癡呆癥風險增加有關聯。
平衡能力下降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若平衡能力突然變差,還伴有手抖癥狀,需警惕帕金森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和神經反應速度下降,平衡能力也會降低,老年人尤其要關注。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癥等,還有內耳疾病、腦部疾病等,都會影響平衡能力。此外,視力和聽力下降也會干擾平衡感。
4個動作,助你提升平衡力
平衡力對日?;顒又陵P重要,常做以下4個動作,能有效提升平衡力。
1.單腳站立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緩慢抬起一只腳,盡量保持身體穩定,膝蓋不要彎曲。堅持30秒后換另一只腳,重復3 - 5組。隨著平衡能力提升,可嘗試閉眼進行,增加難度。這個動作能鍛煉腿部和核心肌群,增強身體對重心的控制。
2.踮腳尖
雙腳并攏,雙手自然下垂,緩慢踮起腳尖,將身體向上抬起,達到最高點后停留2 - 3秒,再緩慢放下。重復15 - 20次,做3組。踮腳尖能強化小腿肌肉,提高腳踝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3.坐立起身
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在地面,背部挺直。不借助手臂力量,緩慢站起,然后再緩慢坐下。重復10 - 15次,進行3組。該動作可鍛煉腿部、臀部和核心力量,增強身體在起坐過程中的平衡控制。
4.側弓步走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向一側邁出一步,成側弓步,膝蓋彎曲不要超過腳尖,同時另一條腿伸直。保持幾秒后換另一側,重復10 - 15次,做3組。它能鍛煉腿部和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提升身體在側向移動時的平衡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