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萬雄鷹翱翔神州,
盡智魄載十億慧芯呼喚華夏。
——《國務院給予江上舟同志挽聯》
01
前沿導讀
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副董事 Karl Breidenbach在美國EE Times平臺發布聲明稱,中國對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最早可能會在明年對美國的芯片產業造成沖擊,導致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出現生產延遲和成本上升的情況。
并且他還借媒體平臺對外發出警告:如果在 2025-2026 年期間,中國繼續保持甚至收緊對美國企業在稀土材料上面的出口管制,那么對于那些沒有做好多元化準備的公司,將會面臨著成本上升、生產放緩、產能受阻、制造組件延遲發布等惡劣情況。
02
稀土管控
中國宣布對美國企業實行稀土材料上面的出口管制,發生在特朗普對華施加額外關稅的時間內。
2025年4月4日,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了第18號文件,宣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七種稀土材料實行出口管制。
這些稀土材料對于國防科技、能源產業,以及半導體芯片生產至關重要,美國企業想要采購來自于中國的稀土材料,必須要先獲得中國政府的出口許可,不然中國企業可以拒絕將材料出口給美國企業。
美國華盛頓特區智庫CSIS曾經發布過一份報告,盡管美國政府在近幾年中花費了大量精力來重塑本國的芯片產業鏈,并且一直在想方設法降低供應鏈的風險,企圖在產業鏈當中拋棄中國。
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依然保持著對精煉材料和稀土材料的壟斷地位,美國短時間內無法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針對中美兩國在稀土材料上面的競爭發布了自己的預測:
如果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惡化,那么中國部門將會收緊對外許可證的發放。一旦惹怒中國,那么相關部門可能會選擇在一夜之間關閉所有材料的許可證發放,這對美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噩耗。
稀土材料是中美進行談判的籌碼之一,中方希望用開放、合作共贏的方式與其他國家一起發展經濟技術,創造一個繁榮昌盛的國際貿易體系。
但是美國政府一再破壞這種和平共處的原則,所以導致了中方選擇用稀土管制的方式提醒美國。如果兩國的緊張局勢在未來能有所緩解,那么中國的出口管制可能也會放松不少。
2023年,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了第23號文件,宣布對鎵、鍺兩種材料物質進行對外的出口管制。海外企業想要從中國企業的手里購買鎵、鍺材料,必須要獲得中國部門的許可證,不然中國企業可以拒絕與其合作。
在中國宣布對鎵、鍺材料實行出口限制之后,美國便開始在國際范圍內找尋投資對象,讓其開發鎵、鍺材料技術,試圖替代中國企業。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預測,未來幾年內,一些曾經依賴于中國企業供應的傳統材料,將會被開發出替代品。例如加拿大的DRAM 級鎢、日本的無鏑磁鐵模塊,甚至是正在開發的 Ga?O? 或氮化硼等新型半導體材料。
盡管美國想盡辦法來拋棄中國供應鏈,但是先進芯片的制造工藝極其依賴于關鍵的稀土元素,這些元素覆蓋了從高精度設備到晶圓制造材料,中國擁有這些材料的最大話語權。
03
供應鏈風險
中國對稀土材料的管控,直接影響的就是半導體產業鏈整體的制造成本,這會導致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國際芯片產業鏈會迎來價格的上升。
摻雜了鏑、鋱材料的釹鐵硼合金,是光刻系統和晶圓處理機器人的一部分。中國對兩種材料進行管制,將會限制住這些晶圓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導致芯片廠出現延遲交付的情況。
而釹鐠合金會產生強大的永磁體,這種永磁體將會被用在光刻機的掃描和刻蝕機的刻蝕工藝步驟。整個芯片制造的關鍵環節,均離不開稀土材料,中國企業在稀土材料的制造上面占據主導地位,優勢明顯。
波士頓公司對此表示,中國的每一項出口都需要特殊的許可證,并沒有跟美國一樣實行全面的封鎖制裁。
只要通過了中國部門對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的審查,確定海外企業不會將采購的中國材料應用在不被允許的地方,那么這些企業依然可以獲得來自于中國企業的稀土材料。
由此可見,中國依然秉承著合作共贏的方式與全球的企業進行貿易往來,但是美國一再對中國乃至全球的貿易體系進行沖擊,中方只能選擇以出口管制的政策予以還擊,以示警告。
往期經典回顧:20萬+閱讀量
往期經典回顧:40萬+閱讀量
往期經典回顧:100萬+閱讀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