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1939年深秋,寒冬將至,抗聯第二支隊因物資匱乏,果斷采取了一次奇襲行動。
他們的目標,是一個存放著大量物資的日軍倉庫。
可行動開始前,支隊長卻下令:只拿皮大衣,別的不要。
他為什么下這樣的命令?這場奇襲行動又將怎樣展開?
奇襲計劃
1939年深秋,東北抗聯第二支隊剛剛經歷了與敵人的幾場惡戰,損失慘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軍實行“歸屯并戶”政策,將大片的村莊夷為平地,將村民趕進集中監視區,將抗聯與百姓之間賴以生存的聯系硬生生切斷。
深山老林成了抗聯的唯一棲息地,而即將到來的冬季,則是戰士們的最大敵人。
營地里,許多戰士因為寒冷和饑餓倒下了,有人手腳凍得僵硬,關節幾乎失去了活動能力。
他們的眼神依舊堅定,但如果沒有保暖衣物和足夠的食物,這個冬天或許會成為他們的最后一場戰斗。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時,營地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支隊長王效明從山林中快步走來,手里拿著一張粗糙的地圖。
“同志們,有好消息!”王效明將地圖攤開,放在地上,用樹枝在一處地方圈了個記號。
“偵察員剛傳來消息,在密山縣西邊發現了三個日軍倉庫,里面儲存著大量物資,包括棉衣、皮大衣,還有其他過冬用品。”
聽到這個消息,圍在四周的戰士們眼睛一亮,疲憊的神色中多了一絲振奮。
但還未等他們開口議論,王效明又壓低了聲音,補充道:
“不過,倉庫周圍有日軍把守,雖然看守的兵力不算強,但行動必須萬無一失。我們只能動用小隊執行奇襲。”
話音剛落,戰士們的議論聲頓時安靜下來,這是一次冒險的任務,但這也是一次幾乎無法拒絕的機會。
缺衣少糧的日子,讓他們在山林中苦熬的每一天都格外煎熬,寒冬逼近,如果再沒有御寒的衣物,整個支隊都可能被寒冷吞噬。
圖片來源于網絡
“支隊長,如果有機會,我們是不是全帶回來?”一名年輕的戰士忍不住問道。
“不可能,”王效明果斷地搖了搖頭,“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和體力,能帶走多少都得靠人力扛,重點是——只拿皮大衣,別的全不要!”
“只拿皮大衣?”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
王效明點了點頭,用低沉的聲音解釋道:“皮大衣耐寒、耐磨,而且比普通棉衣更適合我們在密林里行動。”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堅定,“我們不是為了搶物資而搶,而是為了活下去而戰!”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番話讓戰士們的表情從疑惑轉為肅然,目光中多了一份默契的理解和決心。
隨即,王效明繼續布置任務:
“倉庫分成三處,我們分成三隊,分別突襲不同的倉庫。一大隊去最遠的,二大隊去另一個,支隊部和警衛營負責最后一個。行動定在三天后,夜晚八點開始,所有小隊必須同時行動。到時候,一大隊和二大隊到達指定位置后,發出紅色信號,我們一起動手!”
戰士們聽著支隊長的安排,紛紛點頭應下。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了確保奇襲能夠成功,幾天時間里,支隊的骨干們通宵未眠,分析地形,推演可能發生的變故,甚至為每個意外制定了備用方案。
出發的日子終于到來,戰士們將身上的行囊緊了又緊,背后只帶了最輕便的裝備,因為帶回皮大衣的重量可能遠超預想。
“出發!”隨著王效明一聲低喝,戰士們悄無聲息地向敵人倉庫的方向推進。
他們白天隱藏在密林深處,躲避敵人可能的巡邏,只有夜晚才抓緊時間行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偶爾有人體力不支,其他人便主動輪流分擔物資,沒有一個人掉隊。
生死突襲
三天后的深夜八點,戰士們終于抵達了預定位置,潛伏在倉庫外不遠的一片矮樹林中。
從這里望過去,能清楚地看到倉庫的輪廓,那是一座高墻環繞的建筑,外面布滿了鐵絲網,圍墻后還有一道三米寬的壕溝,周圍豎立著幾盞昏黃的燈籠,照亮了部分區域。
日軍的哨兵正拖著步伐來回巡邏,偶爾傳來幾句日語,顯得懶散無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隊伍中,指導員李忠義接到了行動命令,他用手勢示意身邊的戰士們準備行動。
雖然山林中漆黑一片,但每個戰士都能看清他的指令,這些經過無數次戰斗的抗聯士兵,對彼此的默契早已無需言語。
“我們必須悄無聲息地潛入,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李忠義低聲說道。
戰士們點了點頭,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日軍的防線,還有時間的緊迫和生死的考驗。
四名精干的戰士腰間系著繩索,肩上背著工具,雙手緊握武器,悄然向倉庫靠近。
圖片來源于網絡
走到鐵絲網前,二班長呂德才從背包里掏出一塊氈墊,小心翼翼地鋪在鐵絲網上。
氈墊能夠吸收金屬的聲音,也能防止鐵絲刮破衣物,他們依次攀爬過去,每一個動作都小心到極致。
剛剛翻越過去,遠處的哨兵突然轉頭看了一眼,他們立刻趴在地上,屏住呼吸,直到哨兵再次走遠,才繼續向前。
圍墻是下一個障礙,葛萬寶和呂德才拿出預先準備好的木杠子,一人撐住底部,另一人小心地將杠子架高。
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忠義第一個攀上去,雙手剛觸碰到墻沿,忽然“咔嚓”一聲輕響——木杠子竟然斷了。
他的身體一陣搖晃,險些掉下來,李忠義死死抓住墻沿,用盡全力穩住身體。
他咬緊牙關,借著這點力量奮力一躍,終于翻過了圍墻,接著,他扔下繩索,其他人迅速攀爬而上,一個接一個翻進了圍墻。
翻過圍墻后,他們發現自己已來到倉庫的外圍,四周被高高的木板墻環繞著。
戰士們順著墻角摸索,終于找到了一扇小門,李忠義蹲下來,用手輕輕觸碰門軸,果然,生銹的鐵門稍一推就發出輕微的吱吱聲。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干脆解開腰帶,對準門軸撒了一泡尿,戰士們忍不住輕輕笑了一下,但很快恢復了嚴肅的表情。
這些看似荒誕的舉動,卻是在艱難環境中長期積累的戰斗智慧。
推開門后,三名日軍士兵正在屋內休息,李忠義靠近窗子,回頭打了個手勢:“別驚動他們,直接解決掉。”
說完,他一個箭步沖到門前,用力一腳踹開木門,里面的日軍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迅速制服。
戰士們麻利地用繩索將他們綁了起來,堵住嘴巴,塞進角落,確保不會驚動其他敵人。
完成這一切后,他們迅速轉移到倉庫的大門前,幾個戰士已經掄起大斧頭,用力劈砍鎖鏈。
木門被撞開,倉庫里面堆滿了整整齊齊的棉衣、皮大衣,甚至還有一些日用品,戰士們看到這些物資,眼神中多了一絲興奮。
“支隊長說了,只拿皮大衣!”李忠義低聲提醒道,他們迅速將皮大衣捆成一包包,肩扛背馱,每個人的動作都快如閃電。
此時,遠處的夜空中突然升起了紅色的信號彈,這是其他小隊成功突襲的信號,幾乎同時,倉庫外傳來日軍急促的腳步聲和喊叫聲,敵人發現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快撤!”李忠義一聲令下,戰士們扛起皮大衣沖出倉庫,幾名戰士順手撿起干草堆放進倉庫,用火柴點燃。
熊熊大火瞬間吞噬了堆滿物資的倉庫,伴隨著火光,戰士們迅速向密林撤退。
日軍追擊
剛剛經歷一夜的突襲,日軍的追兵緊追不舍,時間的緊迫。
“快點!不能停!”支隊長王效明在隊伍前頭低聲催促,任何一秒的耽擱,都可能讓后面的敵人追上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了“啪!啪!”幾聲清脆的槍響,戰士們頓時警覺起來。
“敵人已經追上來了!”李忠義迅速判斷出情況,他沉聲說道:“繼續走,別停下!一定要把皮大衣帶到安全的地方!”
隊伍立刻調整方向,順著山間的小路加快腳步,沖進了更深的密林中。
但山路越走越崎嶇,加上每個人都背著沉重的物資,體力消耗得越來越快。
王效明見狀,果斷下令:“把皮大衣先藏起來!輕裝行動,等敵人撤了,再回來取!”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戰士們立即將皮大衣背到一處隱秘的山溝中,扒開厚厚的落葉和土層,將捆好的皮大衣埋藏在地下,有人還特意在附近做了標記。
敵人的槍聲越來越近了,日軍的小隊顯然已經循著抗聯戰士留下的痕跡追了過來。
戰士們迅速散開,隱藏在周圍的樹叢后,緊緊握住手中的武器,準備迎接一場惡戰。
敵人一接近,戰士們便立即開火,精準地打擊日軍的追兵,敵人猝不及防,頓時陷入混亂,但卻依舊試圖圍堵抗聯隊伍。
戰斗中,李忠義的腿部被一顆流彈擦傷,但他咬著牙不讓自己倒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一邊換彈夾,一邊對身邊的戰士喊道:
“別戀戰!繼續撤退!敵人不敢夜戰,天黑了就是我們的機會!”
戰士們依托山林的地形,和敵人周旋著,一邊打,一邊迅速撤退。
終于,到了晚上,敵人漸漸失去了戰士們的蹤跡,不敢貿然深入,只得選擇暫時停止追擊。
抗聯戰士抓住這個機會,迅速分散隱蔽,順利擺脫了敵人的包圍圈。
第二天一早,隊伍再次出發,他們來到了昨晚埋藏物資的地方,扒開厚厚的積雪,重新找到了皮大衣的埋藏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就在戰士們將皮大衣背上肩時,遠處傳來了日軍的喊聲,原來,敵人并未放棄,仍在繼續搜山,他們循著山林中的蹤跡,已經漸漸靠近。
“走!”李忠義一聲令下,戰士們迅速分散行動,各自背著皮大衣向不同方向突圍。
敵人雖然人多,但卻被戰士們靈活的戰術所迷惑,始終無法徹底追上,最后,戰士們將皮大衣成功帶回了安全的營地。
這一年冬天,抗聯第二支隊的戰士們終于穿上了厚實的皮大衣,抵御住了東北深山中零下幾十度的嚴寒。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雪地中,他們披著皮大衣繼續奔襲、戰斗,與敵人斗智斗勇。
每一件皮大衣上,仿佛都寫滿了戰士們的頑強和智慧,也書寫著抗聯隊伍不屈不撓的生存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