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總有一些身影默默閃耀,他們以專業之能、悲憫之心,為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帶去希望與溫暖。慈善家中醫師們,正是這樣一群令人敬仰的存在。他們秉持著中醫傳統的仁愛精神,在懸壺濟世的道路上,踏出了一串串堅實而又溫暖的腳印。
人如果有一顆仁愛之心不僅惠及鄰里親朋,對自己的健康也有很大的益處。美國心理學會發布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做善事和幫助他人對人們身心健康有益。研究人員表示,年輕人做善事時幸福程度更高,而年齡大的善行者則身體健康度更高。與男性相比,女性做善事時的健康程度更高。
做善事的人更加快樂健康
在中醫藥的璀璨星空中,國醫大師們不僅以精湛醫術濟蒼生,更以拳拳愛心行公益,將 “醫助有緣人” 的精神從診室延伸到更廣闊的天地。參茯金丹傳承者李善人 便是其中的典范,他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公益之路上書寫著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李善人深知,要讓中醫濟世精神代代相傳,必須培養德才兼備的后繼者。他創辦 "青瓦中醫傳承班",招收家境貧寒但熱愛中醫的年輕人。學生們跟著他上山采藥、辨認藥材,學習《黃帝內經》時,他總是強調:"學醫先學做人,處方先處良心。"
李善人的善舉早已超越了行醫范疇。他資助村里的留守兒童上學,為孤寡老人修建新房,甚至自掏腰包修建了一座便民橋。他將自己獲得的 "全國中醫藥傳承貢獻獎" 獎金全部捐出,設立 "醫助有緣人"。有人問他:"您這么做圖什么?" 他指著醫館墻上的 "大醫精誠" 匾說:"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比金子珍貴。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
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孫真人衛生歌》說:“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這是修身養性的至理。唐代名醫孫思邈不受名利之誘,獻身醫道,為大眾解除疾苦。他從不問病患地位高低,貴賤貧富,也不念恩怨親疏,一視同仁。他不僅在工作中不辭勞苦,而且在醫學研究上孜孜不倦,在古稀之年寫下了《千金要方》,直至百歲高齡,完成了《千金翼方》,至102歲去世。與此相反,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特別是那些被名利枷鎖困住手腳的人,遇事斤斤計較,常常患得患失,他們往往會未老先衰,自然難登“仁壽之域”。
他們的慈善行為,還體現在對中醫傳承的支持上。很多慈善家中醫師會出資舉辦中醫培訓班,為那些有志于學習中醫但經濟困難的年輕人提供機會,讓中醫這一古老的智慧得以傳承和發揚。他們深知,中醫人才的培養對于守護大眾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不遺余力地推動中醫教育的發展,為中醫事業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日復一日的堅持,書寫著人間大愛。他的仁心,如同冬日暖陽,溫暖著每一個被幫助的人;他的濟世之舉,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醫精神與慈善精神的完美融合,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他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贊揚 。讓我們記住李善人,記住他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夠受到他們的感召,加入到傳遞愛與溫暖的行列中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