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陳壹
“寶馬525Li,32萬落地,手慢無”......
這是最近頻繁出現在寶馬銷售朋友圈的文案。
應該很多人沒想過,寶馬5系(參數丨圖片)這個中產標配,居然有一天會變成“價格屠夫”的刀下亡魂。
而更魔幻現實主義的是,寶馬iX1也開始對折賣了,在部分地區,這臺車貸款的話甚至只要15萬就能開走,比搶茅臺還刺激。
也難怪,網友調侃“現在買寶馬,建議自帶計算器,因為銷售報價可能比股票跌得還快,瞬間感覺自己的車鑰匙都貶值了”。
想當年,寶馬5系可是中產精英的“社交硬通貨”,一句“開寶馬坐奔馳”讓多少人咬牙刷卡也要上車。到了2025年,畫風突變:4S店里,525Li裸車價直接砍到28.6萬,比指導價少了15萬,落地價32萬,還便宜過隔壁國產新能源頂配。
某車主在網上分享“去年花50萬提的2024款,現在縮水10萬,這貶值速度太讓人心寒了,什么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現在不買立省100%”。
寶馬的“骨折價”只是冰山一角。
保時捷Macan新能源49.8萬起,瑪莎拉蒂Grecale格雷嘉45萬開走,奧迪Q7跌破50萬……曾經的豪車三件套,如今集體上演“跳樓大促銷”。
比價格更扎心的,是這些豪車引以為傲的“品牌溢價”正在被國產新能源按在地上摩擦。
極氪001 FR把零百加速卷到2秒級,小米SU7 Ultra標配城市NOA和激光雷達,華為問界M9直接玩起“智能座艙全家桶”。
至于寶馬5系,還在用2.0T發動機+48V輕混,最大馬力258Ps,網友直接吐槽“這動力參數,放國產車圈連青銅段位都夠不上”。
更絕的是,寶馬iX3和X3長得像雙胞胎,被戲稱“油改電行為藝術”,而國產車早已用純電平臺甩開十條街。
這場豪車降價潮,表面看是“庫存壓力大”,實則是傳統車企電動化轉型的“大象轉身”。
BBA曾以為靠“車標信仰”就能躺贏,結果被國產新能源一套“科技+性價比”組合拳打懵:理想L9把冰箱彩電沙發搬進車內,蔚來ET5用換電站解決續航焦慮,比亞迪干脆掏出一整套“刀片電池+DM-i混動”的技術全家桶......年輕人一邊試駕一邊感嘆“以前覺得買BBA是人生贏家,現在發現買國產車才是真性價比之王”。
題外話,去年寶馬因“傳動軸異響”上了315,車主維權時售后一句“修修就好”直接點燃全網怒火,這份“悠然自得”比傳動軸異響還刺耳。
故事的另一邊,寶馬在嘗試改變:拉上阿里搞AI助手,和華為HiCar聯名,甚至在沈陽建新工廠搞“本土化2.0”......但對中國車主來說,“油改電+貼牌智能”的操作像極了泡面包裝上的“圖片僅供參考”,相比之下,小鵬G9的800V超充5分鐘補能200公里、蔚來ET7能識別百米外易拉罐的激光雷達、以及能讓車“跳舞”的比亞迪云輦系統,顯得可愛多了。
這場變革不僅是技術碾壓,更是商業模式的降維打擊。
特斯拉靠直營店砍掉中間商,蔚來用“用戶運營”把車主變成粉絲,理想搞起“發布會綜藝化”,而寶馬還在依賴4S店瘋狂壓庫存,甚至需要靠金融貸款和售后維修續命。
2024年,寶馬全球利潤暴跌35.8%,中國營收縮水22%,隔壁比亞迪的凈利潤反而暴漲445%,理想單車毛利也一度超過特斯拉。
當BBA忙著“降價求生”時,國產車卻在“漲價沖高”,你看仰望U8,不直接賣到百萬級了嗎!
以前沒錢買國產,現在沒錢買國產。
寶馬價格的崩盤,不僅是市場的洗牌,更是時代價值觀的轉變,當年輕人不再為“車標信仰”買單而豪華品牌們仍在吹“百年底蘊”時,勝利的天平就已經開始悄然傾斜,就像《三體》里說的“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在電車時代,能定義豪華的從來不是歷史,而是技術。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