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神秘的賀蘭山巖畫,是何人何時所刻,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0
分享至

全文共2363字 | 閱讀需6分鐘


巖畫是一種石刻文化,是人類祖先以石器等作為工具,用粗獷、自然的方法進行石刻,以記錄他們的生產生活乃至天地萬物的形象,是人類先民們給后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歐洲南部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巖畫被認為是已發現的最早期的巖畫

中國境內至少存有約十萬余幅古代巖畫,分布在東起大海之濱的連云港,西達藏西阿里的日土,北至大興安嶺,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多個省區,遍及100個以上的縣級行政單位,這其中就包括巖畫數量上最多的賀蘭山巖畫群。

時間回到半個多世紀前的1969年初春,畢業于寧夏大學中文系的,時年20多歲的李祥石作為下鄉干部,被派往寧夏賀蘭縣參加金山公社的“兩教”(即社會主義教育和集體教育)試點工作。在一次檢查工作期間,信步游逛的李祥石在賀蘭山口發現了一塊突出的巨石,上面刻畫了牛、馬、羊、駱駝、虎等許多動物,還有一些怪獸模樣的動物根本叫不上來名字。


諸多巖畫中最有名的一幅,太陽神巖畫

再繼續走下去,不僅是動物,巖石上還畫著各種奇奇怪怪的人類。亂石嶙峋,北風蕭蕭,這里是人煙稀少的塞外之地。眼前這些不知何人何時所做的畫作讓李祥石是又驚喜,又害怕。當晚,李祥石向村子里的老人詢問石刻畫的來歷,老人們都說不清楚,只說是爺爺的時候就有了。

第二天,李祥石又央求與他一起下鄉的王社長,再給他一天時間,他要仔細看看山墻上的畫,這一次他又發現了更多,更驚奇的巖畫。時值“文革”期間,李祥石本人也并非專業考古工作者,所以在好奇之后就將這件事情暫時擱置。直到近10年后的1978年,他無意中從《科學知識》雜志上了解到,賀蘭山里的那些“石頭畫”是有重大考古價值的巖畫。于是他獨身一人再次回到了賀蘭縣,找到了更多更驚人的圖案。不過可惜的是,由于“農業學大寨”引水修渠的緣故,一部分巖畫被炸掉了,其中就有一幅當地老人所說的,十分珍貴的西夏王李元昊的出行圖。


巖畫就這樣漫無目的地刻在山體上


一些巖畫上的符號已經有了甲骨文的雛形

當時還在賀蘭縣科技衛生局工作的李祥石,感到如果再不實行保護的話,這批珍貴的巖畫很可能將不復存在,于是他主動要求調到賀蘭縣愛衛會工作,一邊投入到巖畫研究,一邊向政府及媒體呼吁對巖畫進行保護。1983年9月,經過多年積累和幾個月的辛勤寫作,李祥石終于完成了《寧夏賀蘭山賀蘭口巖畫調查報告》,并將這篇稿件寄到《文物》編輯部。《文物》編輯部隨后又將李祥石的調查報告轉到寧夏博物館,賀蘭山巖畫這才被文物考古界所知曉。

到了1984年,經過李祥石的努力,寧夏日報、寧夏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相繼對賀蘭山巖畫進行了報道,賀蘭山巖畫的保護也走上了正軌。李祥石后來也成為專業的巖畫研究者,被聘為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巖畫研究中心研究員,后出版了多篇與巖畫有關的論文與著作。


巖畫上的人面繪畫

幾十年來的保護研究,文物工作者們清理識別出人面像群、雙羊出圈、太陽神、手印圖、大眼睛人面、坑穴之虎等多幅圖像,還有不計其數的畫在巖壁甚至只是一塊石頭上的圖像,據統計,刻在賀蘭山內一條條山溝巖石上的巖畫累計超過30,000幅,組合畫面在6,000幅以上。1996年,賀蘭山巖畫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以賀蘭山巖畫為基礎的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入口

實際上,李祥石也并非第一個發現巖畫的人,早在他之前的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已經注意到這些巖畫:

地理志曰:渾懷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齊平,徙歷下民居此,遂有歷地之名矣。南去去北地三百里。河水又東北歷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虎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 《水經注卷三 河水》


酈道元像

那么,如此規模巨大,形式繁多又充滿神秘感的賀蘭山巖畫,究竟是何人,又在何時刻畫的呢?

在距今8000年到3000年之間,位于黃河中游的賀蘭山地區正處在溫暖濕潤的歷史時期,這里樹木蔥蘢,水草豐茂,植物分布廣泛。從更大的地理范圍來看,我國大興安嶺以西,阿爾泰山、陰山以南,燕山、祁連山、阿爾金山以北,是一條內陸草原地帶。這條草原帶由東向西延伸,經西亞南俄草原,直達南歐黑海沿岸,在遙遠的古代,這是一條極其遼闊的草原谷地。

這片谷地是包括獫狁(xiǎn yǔn)、鬼方、匈奴、突厥、柔然、契丹、黨項等民族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所以巖畫最早是由遠古時期游牧民族藝術家們所創造的,這是確鑿無疑的。


人面像群巖畫

至于巖畫最早的刻畫時期,至今史學界依然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巖畫最早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0年)以前,因有些動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滅絕;有學者根據人面形象的出現,認為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公元前2,000-公元前1,500年之間);有學者根據將巖畫中鹿與虎的紋飾與商周時期出土的文物進行對比,認為巖畫年代上限應在商周或略早(公元前1,600—公元前250年)。

需要指出的是,賀蘭山巖畫并不只有早期少數民族先民所作,而是從商超之前一直到秦漢南北朝,再到隋唐至西夏時期均有刻畫,元代以后的巖畫制作則多為帶有喇嘛教色彩的佛教圖案與梵文題刻等。因此,可以說賀蘭山巖畫沿襲了兩千多年。當然,無論是誰刻畫的,這些內容都是人類所作,而非一些自媒體吹噓的是外星人等非自然的力量所作。


巖畫部分圖形的拓印

賀蘭山巖畫歷經千年的風雨,以古樸野性的風格,揮就了一篇傳承了千年之久的歷史畫卷。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我們的先民們,在文明還未開化的早期,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到了現代幸而有李祥石先生這樣負責任的文物工作者,我們才能跨越時空與先人們產生交集,這對于我們當代人又是何其的幸運。

參考資料:

[1] 寧夏賀蘭山:難忘的秘境之旅寧夏新聞網2009年09月05日

[2] 李祥石――賀蘭山巖畫發現第一人 人民網2005年11月16日

[3] 許成 衛忠賀蘭山巖畫斷代研究《文物》1993年9月刊

[4] 薛正昌賀蘭山巖畫文化《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3月第2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國家歷史》 incentive-icons
《中國國家歷史》
《中國國家歷史》連續出版物
4349文章數 3889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貴安新區:三年大變樣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迁西县| 章丘市| 平舆县| 彭阳县| 合肥市| 华安县| 曲阜市| 印江| 肃宁县| 溧水县| 龙泉市| 西乌珠穆沁旗| 开平市| 河源市| 清涧县| 施秉县| 靖西县| 东乡县| 杭锦后旗| 邯郸县| 丹寨县| 大丰市| 达拉特旗| 门源| 墨竹工卡县| 噶尔县| 洞口县| 永泰县| 南投县| 延安市| 太康县| 额尔古纳市| 合作市| 四会市| 辉南县| 美姑县| 高邮市| 浏阳市| 专栏|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