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碑林博物館 展覽陳列全新亮相,以嶄新的面貌、豐富的內涵和多元的展示向觀眾展現碑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老館區到北區場館,從單一的石質文物到多元的文物類型,該館的全面開放不僅是空間的拓展,更是文化深度與廣度的延伸。
老館區:經典傳承,底蘊深厚
老館區一直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核心區域,這里保留著第一至第七展室、石刻藝術室和石刻藝術館等經典陳列。這些展區不僅是該館展品的根基,更是其獨特魅力的源泉。
“十分清晰,比拓片還清楚。”有一群來自北京的書法愛好者跟身邊的朋友一邊賞析《開成石經》,一邊互相交流討論。據悉,這種令觀眾耳目一新的展示效果,得益于館方在更新展柜和照明設備同時,還給所有碑刻展柜更換了“低反”玻璃。
第一展室圍繞《開成石經》本體,以《開成石經》的刻立背景、遷移經過、歷代保護和研究成果為主線,以七朝石經遺存、石經刊刻歷史和儒家經典體系的形成為輔線,全面展現了《開成石經》的歷史意義和文獻價值。
《開成石經》局部
明代石經補字局部
第二展室陳列有清刻《孟子》《大學》《中庸》等碑刻,部分加裝隔震設施,增設了多媒體設備引導觀眾了解碑刻細節。
第二展室
第三展室則陳列了漢《倉頡廟碑》、前秦《鄧太尉碑》《廣武將軍碑》、隋《孟顯達碑》、唐《道德寺碑》《李暢碑》《郢州刺史碑》《三階大德禪師碑》、宋《大觀圣作之碑》《德應侯碑》《折克行神道碑》、元《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京兆知府劉尚神道碑》等歷代碑刻,聚焦碑刻形制的種類和發展演變。
第三展室
第三展室
第四、五、六展室主要展出歷代石刻線畫,士人、名家詩文書跡刻石,以及反映社會史、地方史、西安碑林史的史料碑刻。有細心的觀眾觀察到,在文物隔壁展墻上看到一些精美紋飾,據館方介紹它們來自平時觀眾不易發現的文物內壁,使展覽兼具知識性、普及性和趣味性。
第四 展室
第四展室
第五展室
第六展室
第七展室陳列“關中本”《淳化閣帖》,增加了互動展項,配合展廳燈光和展覽設施的改造,使觀展體驗更好。
第七展室
“石刻藝術館”仍以“長安佛韻”為主題,展示長安地區的佛教造像碑和單體佛教造像。有觀眾發現館方對部分文物說明文字和輔展內容進行了修訂,還增加了多媒體設備和互動展項。新增北周保定五年范令造佛立像、唐力士像、唐11面觀音像、唐法藏佛座等精品文物。
唐力士像
唐 11 面觀音像
唐法藏佛座
步入“石刻藝術室”,暖色調的氛圍使陳列在這里的畫像石、石棺、石犀、石虎不再嚴肅,有觀眾評價展廳燈光和文物燈光的整體色調體驗感更舒適,館方介紹部分柜內的背板、說明牌和輔展墻的造型以及部分文物的說明文字和輔展內容進行修訂,還增加多媒體設備和互動展項。調整后的李壽墓志和蓋被分開展陳,志文和志蓋上的文字可以近距離清晰閱讀。
“ 石刻藝術室 ”局部
李壽墓志和蓋
據悉,老館區在保障文物安全為前提,遵循最小干預和可逆性原則,將保護和展示相結合,重新規劃空間布局和參觀路線,著力加強環境照明和文物低反玻璃,更換陳舊的展柜、展具,充實展覽內容、完善輔展信息、增加互動展項,以期讓碑刻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好。
北區場館:全新專題,多元呈現
北區場館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傳統展品內涵注入新的活力。這里新開設5個專題展覽,每個展覽都從不同角度展現西安碑林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這些專題展覽內容豐富多樣,形式新穎獨特,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文化體驗。
北區場館一層的“星耀長安——西安碑林博物館碑刻珍品展”精選26件碑刻珍品,分為東、西兩個展區。嶧山刻石、曹全碑、皇甫誕碑、孔子廟堂碑、同州三藏圣教序碑、集王書圣教序碑、多寶塔感應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玄秘塔碑等珍貴文物都展示在該展區中。
皇甫誕碑
多寶塔感應碑局
孔子廟堂碑局部
負一層的“漢字·書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歷史展”陳列著630件(組)展品,展現西安碑林作為文化地標的獨特地位。該主題展不僅展示漢字的演變歷程,還深入探討書法藝術的發展脈絡,讓觀眾在欣賞書法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漢字文化的魅力。正始石經(殘石)、唐《集王書圣教序碑》宋金時期整幅拓本、北宋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京兆府府學新移石經記、北宋興慶池禊宴詩、元代京兆府重修宣圣廟記等珍貴文物可在該展區見到。
曹魏正始石經(殘石)
唐《集王書圣教序碑》宋金時期整幅拓本
負二層的3個專題展同樣精彩紛呈。
“貞珉千年——于右任與鴛鴦七志齋藏石展”通過170件(組)文物資料,展現了于右任先生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貢獻;鴛鴦七志齋藏石是于右任先生慷慨捐贈,用方寸文字記述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北魏歷史畫面。該展318方各類碑石中,著名的《熹平石經·周易》殘石,便保存于該展區,是于右任所購,為現存體量較大一塊,兩面刻字共400多字,主要內容為《周易》的卦爻辭。此外,還有北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于仙姬、元均之、元保洛、元孟輝、元信、元暉、元寶月等大批北魏高等級墓志為首次公開展出。
唐人寫經《熹平石經·周易》(殘石)
北 魏“鴛鴦七志”展區
北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志
“絲路石語——中古碑志與絲綢之路展”以128件(組)碑刻墓志為核心展品,讓觀眾近距離領略碑志文化和石刻藝術的恒久魅力,該展區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一級文物,還有大批珍貴墓志為首次公開展出,如有來自絲路沿線古國的商人、僧侶、國王后裔等墓志及張弼、唐遜、吳德鄘、賈溫等絲路貿易、“兩市”貿易官員的墓志,西域鄯善國王后裔鄯乾、粟特后裔米繼芬和曹惠琳、粟特薩保其子翟突娑等墓志,部分珍貴拓本也為首次展出。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展廳一角
“驤騰百世——昭陵六駿專題展”展廳,展廳內除“颯露紫”和“拳毛騧”流失海外,其余四駿“特勤驃”“青騅”“什伐赤”“白蹄烏”均為原文物。它們雄渾大氣、剛健質樸,是唐初國家建構與跨文明交融的物質見證。該展廳不止陳列有昭陵六駿,還補充有陶馬、昭陵相關的昭陵沙盤、昭陵御道圖等介紹。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來源:文物陜西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責 編 | 王越美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