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中國還是美國?三國領導人空降北京,打開天窗說亮話
當特朗普高調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時候,多數人或許并未意識到這句口號背后的復雜含義。在他的施政下,美國的外交政策經歷了一場變革,尤其是對所謂的美國“后花園”國家來說,這種變化更顯得措手不及。沒想到的是,這番打壓,竟然讓越來越多國家看向中國,特朗普徹底破防了!
(特朗普上臺后,為緩解壓力,將槍口對準拉美國家,如巴拿馬和墨西哥)
1、美國危機轉嫁,拉美國家成為目標
首先,哥倫比亞成為了特朗普決策的第一個“受害者”。
在打擊非法移民問題上,特朗普采取了強硬措施,加征關稅、限制簽證,甚至加大對其進口商品的審查力度。哥倫比亞這個經濟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無奈之下,只能迅速做出回應,與美國達成妥協以求自身平穩過渡。
然而,哥倫比亞并非孤例,特朗普將目光移向了另一個近鄰——墨西哥。
特朗普的策略可謂一石二鳥,在處理美國境內債務危機時,他直接將風險轉嫁給鄰國墨西哥。建立隔離墻、施加關稅,種種措施下來,墨西哥被迫在壓力下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財政負擔。這種帶有明顯“甩鍋”性質的做法引起了墨西哥的警覺,促使其不得不尋求其他國際合作機會。
不僅如此,巴拿馬也在特朗普的目標名單上。通過國務卿魯比奧的親自出馬,美國政府向巴拿馬施加壓力,以控制運河為要挾進行軍事威脅。面對這種強勢姿態,巴拿馬幾乎沒有反抗的余地。
(巴西、智利領導人親自抵達中國,并在論壇開幕前合影)
2、美國“后花園”,中國來了!
特朗普一系列的“甩鍋行動”讓拉美國家坐立不安,他們逐漸意識到必須要在國際舞臺上尋求新的盟友。而中國,憑借其一貫的開放政策和持續增長的國際影響力,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些國家爭相合作的對象。
在特朗普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下,拉美國家開始傾向擁抱來自東方的新伙伴關系,而這種轉向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些國家間的舉動,很快引起西方媒體關注。尤其是近日,《衛報》、《彭博社》等多家外媒不約而同地將焦點聚集在北京。
報道稱,中國與美國談判后,召開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峰會——第四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
在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背景下,眾多拉美外交部長紛紛飛抵北京,表達與中國建立持久合作關系的意愿。其中,巴西總統盧拉、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以及智利總統,更是親自跑來北京,亮出足夠誠意。
(中國與拉美國家之間的合作,不僅局限于經濟層面,還有基礎設施等)
3、中拉論壇時間點,耐人尋味
事實上,拉美與中國的聯系不僅僅停留在經濟領域。
近年來,中國對巴西、秘魯和智利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支持,比如資金援助修建橋梁、港口及水壩。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也令這些國家在面對北美市場時有了更多選擇,逐步減少對北美地區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拉論壇的召開正值中美關稅摩擦緩和之際。而巴西總統盧拉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目的在于與中國構建更加緊密和多元化的合作關系,同時也對外釋放出“支持中國”的姿態。
巴西總統盧拉更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他不僅強調中巴關系的巨大潛力,還表示,長期以來的“華盛頓共識”通過強加改革和削減權利來換取投資,一直是許多拉美國家的痛點。
而中國提出的合作方式則截然不同:尊重、伙伴關系和平等互利成為其主旋律,反映出中方在處理國際關系時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隨著拉美國家不斷“開綠燈”,未來與中國的合作還會越來越多)
4、中國為更多國家提供了一個范本
因此,中拉之間的合作,不僅打破了美國對拉美地區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的長期壟斷,也為這些國家在多極化的國際舞臺上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簡言之,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拉美國家能夠更好地發展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逐步擺脫對單一國家市場的過度依賴。
正因如此,英國《衛報》在相關報道中指出,中國通過這一舉措展示了其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堅定決心,并利用這一平臺來增強其在全球事務中的存在感。
隨著中拉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預見,中方與拉美國家之間將有更多的合作項目啟動。這不僅包括傳統的商品貿易,更可能擴展到高科技、綠色能源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
總之,總體來看,中拉之間日益緊密的合作不僅有助于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也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即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是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良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