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夜里騎車像摸黑走鋼絲,現在路燈亮得比城里還亮堂。”64歲村民張建華指著頭頂的太陽能路燈感慨。她口中的變化,源于2024年12月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區花園鄉卡讓拉村竣工的新路燈項目:20盞太陽能路燈沿800米道路次第排開,每盞燈根據環境狀況自動調節亮度,從項目申報到“燈亮了”僅僅用了15天。
新疆哈密市伊州區人大常委會以民生微實事為抓手,精準破解群眾“急難愁盼”。花園鄉人大代表阿布列里木·依沙克介紹,該路段作為596戶1624名村民通往城區的唯一一條鄉村主干道路,長期存在夜間出行隱患。花園鄉人大主席團通過代表聯絡站收集民意后,申請6萬元“民生微實事”專項資金。“這些燈能根據光照自動啟閉,天越黑亮度越高。”64歲村民張建華感慨:“以前走夜路心慌,現在能散步賞景,連樹葉都綠得更鮮亮了。”
(圖為哈密市伊州區花園鄉卡讓拉村主干道如今已裝好路燈)
隨著路燈點亮,村莊同步啟動環境提升計劃,“路面衛生也更好了,專門安排了三位保潔員。”阿布列里木·依沙克指著整潔的道路補充道。民之所盼,行之所向。路燈亮了,群眾的心也暖了,村民們紛紛稱贊。這個路燈項目被村民譽為“明星”項目,意為黑夜里明亮的星,諧音“民心”。
(圖為哈密市伊州區花園鄉卡讓拉村主干道如今已裝好的路燈)
距此不到20公里的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惠康園社區居委會門前,一座長24米、寬4米的“和樂傳習長廊”同樣見證著民生溫度。這座由當地居民提議、通過“民生微實事”項目改建的文化空間,原為社區閑置空地,如今廊內裝飾著長城、祥云、牡丹等主題彩繪,與居民共擬的廊名交相輝映。建成以來,各族群眾在此演繹十二木卡姆傳統歌舞,或圍坐暢談休憩,使長廊兼具文化傳承、休閑娛樂、鄰里交往等多重功能。
(圖為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惠康園社區居委會門前已建好的“和樂傳習長廊”)
(圖為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惠康園社區居委會門前的“和樂傳習長廊”,各族群眾載歌載舞)
惠康園社區依托文化陣地開展紅色觀影活動,曾兩周內組織5場《哪吒之魔童鬧海》主題觀影,吸引875人次參與。“電影里百折不撓的精神特別激勵人。”伊州區惠康園社區黨委書記吳淑娟表示,通過電影包場形式讓不同群眾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是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
西河街道惠康園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創新推行“代表聯絡站+”模式,將10名進站代表(含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三級人大代表)編入5個網格。通過“線上+線下、站內+站外、流動+固定”等多種形式,全天候收集群眾訴求,定期開展接待選民活動,傾聽民生訴求,收集意見建議,暢通民情民意雙向反饋渠道,累計形成33條民生建議。2024年以來,人大代表已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安全生產檢查、人居環境整治等基層治理活動6次,惠及群眾445戶1675人次。
2023年起,哈密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一系列精準施策、快速響應的微實事項目,有效完成民生微實事項目14個,受益群眾達2.6萬余人,切實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生活中的“關鍵小事”,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真正做到了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
“微實事撬動大民生絕非偶然。”哈密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姍表示,從路燈項目15天速辦到文化長廊空間,體現著“群眾‘點單’——精準‘定單’——代表‘驗單’”的閉環機制。下一步將持續深化人大代表聯絡站功能,讓每件民生實事都成為照進群眾心坎的“暖心燈火”。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朱歆柯穆)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