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印巴沖突爆發6天之后,印度總理莫迪總算發表公開講話,直接將10號雙方約定的聽話協議表述為“暫停”,不少人覺得這就是印度并未完全放棄軍事行動的信號。
尤其是雙方在停火之后,通過中國衛星拍到的一些畫面,讓人感受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信號......
墨跡未干的停火協議
這停火協議簽的,本身就透著一股子詭異,印巴前腳還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后腳白紙黑字剛落下,那邊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斗機就掛著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朝著巴基斯坦的努爾汗、伯拉利空軍基地一頓招呼。
時間點卡得死死的,就在協議生效前六個鐘頭,這操作,簡直就是賭場里簽完合同,右手還沒從紙上拿開,左手就把最后的籌碼給扔了出去,玩的就是心跳,幸虧天上有眼睛,中國的衛星把這一幕拍了個真真切切。
照片上,努爾汗基地的總統專機坪上,彈坑一個挨一個,伯拉利基地的梟龍戰機機庫更是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巴基斯坦的紅旗-9防空系統雖然拼死攔截,還是折了五條人命,其中一位還是中隊長,一架薩博-2000預警機也當場被打成了殘廢。
最有意思的是巴基斯坦的反應,吃了這么大一個啞巴虧,既沒有跳起來破口大罵,更沒有當場撕了那份剛簽的停火協議,他們反倒是拿著中國衛星拍下的照片,滿世界嚷嚷,擺出一副“我挨打了,但我特守規矩,你看印度多不是東西”的委屈模樣。
如果不是能忍,那就是背后有高人指點,這樣一番操作下來,既保全了國際形象,又實實在在賺了一把同情分,頗有幾分武林高手硬接對方一掌,表面云淡風輕,暗地里運功化解的范兒,因此難受的,自然是印度了。
不過已經被嘲諷慣了的印度似乎并未怎么在意,甚至還自己曝光衛星圖片說炸了巴基斯坦的軍事基地,如果說導彈襲擊是擺在明面上的拳頭,那印度在水上的小動作,可就是藏在袖子里的匕首了,陰損至極。
停火協議是簽了,可印度控制著杰赫勒姆河上游的三座大水閘,愣是給你關得死死的,一滴水都不放,這一下子,巴基斯坦下游九成的春耕農田可就抓瞎了,眼瞅著就要顆粒無收,這招“水武器化”,可比古代戰爭中斷人糧道還狠毒。
兩國之間,本來有個簽了65年的《印度河用水條約》,算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最后一點體面和規矩,可現在,這玩意兒到了莫迪政府手里,儼然成了一張可以隨時打出去的王牌,兵不血刃,就能讓千百萬人沒飯吃。
早前就有過先例,一次恐怖襲擊之后,印度立馬翻臉,宣布暫停執行條約,后來更是直接把杰納布河的水給掐了,結果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杰赫勒姆河水位一夜暴漲三米,下游的村莊眨眼間就成了水鄉澤國。
這活脫脫就是“水淹七軍”的現代翻版,讓同樣手握核武器的巴基斯坦徹底沒了脾氣,總不能為這點水就真扔核彈,可眼睜睜看著農業要崩盤,經濟和民生雙重壓力,這現實的巴掌打在臉上,誰也扛不住。
更要命的是印度掐斷水源的時間點,再過那么十來天,就是巴基斯坦小麥大面積收割的當口,印度要是繼續這么卡著脖子不放水,巴基斯坦的“大糧倉”旁遮普省,小麥收成怕是得減產四成以上。
巴基斯坦兩億多張嘴等著吃飯呢,這要是真鬧出大規模糧荒,那樂子可就大了,國家穩定都可能出問題,難怪巴基斯坦外長急得跳腳,放出狠話:“要是再敢斷水,那就等于是宣戰!”
軍事對抗或再度升級
停火協議的紙面文章做得再漂亮,也掩蓋不了雙方悄悄進入戰備狀態的冰冷現實,印度那邊,把“烈火-5”彈道導彈往前線挪了挪,部署到了靠近巴基斯坦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這邊也不含糊,“沙欣-3”導彈的發射架,也默默對準了新德里的方向。
說起來也挺諷刺,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在之前的沖突里栽了大跟頭,被巴基斯坦打下來足足六架,臉都丟到姥姥家了,按說吃了這么大虧,總該反思反思吧?可印度倒好,反而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更加瘋狂地要買美國的F-35。
巴基斯坦呢,眼看印度要升級裝備,也不得不再次擴充自己的軍事裝備,結果就是,兩國的軍費開支,比沖突前噌噌往上漲了三成半,這可苦了南亞的老百姓,晚上睡覺都得睜著一只眼。
停火之后,這種表面上風平浪靜,私底下卻暗流洶涌的對峙狀態,就跟兩個拳擊手,裁判明明都喊停了,倆人還在拳臺上保持著格斗姿勢,互相瞪著眼,繞著圈子踱步,誰也不肯先松勁兒,就怕對手不講武德。
國際上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分析家,都把5月24號這個日子在日歷上重重地畫了個圈,因為這一天,既是巴基斯坦春耕用水的最后期限,也是印度等著接收法國戰斗機關鍵零件的最后日子。
中國衛星戳破迷局
這南亞一出事,各路神仙都想來插一腳,美國人最積極,在社交媒體上忙不迭地搶功勞,吹噓是自己的調停才讓印巴暫時消停;俄羅斯呢,也就是打打電話,動動嘴皮子,隔靴搔癢;反倒是中國商業衛星拍下的那些高清照片,成了打破僵局,揭露真相的關鍵。
跟那些傳統大國動不動就選邊站隊的粗暴玩法不同,中國這次介入南亞局勢的方式,顯得更有章法和智慧,這種“我不直接下場跟你掰腕子,但我畫條紅線讓你不敢亂來”的策略,實實在在地為動蕩的地區局勢注入了一絲寶貴的確定性。
停火協議不過是幾張白紙黑字,打印在A4紙上是如此輕而易舉,但真正的和平,卻需要深深鐫刻在民族的記憶深處,融入每個人的血脈骨髓之中,才能生根發芽。
十幾天后的南亞,或許不會爆發驚天動地的新一輪戰爭,但是,克什米爾山谷中的野花,恐怕依舊會倔強地從炮彈坑的邊緣悄然綻放,不是嗎?
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2025-05-13《莫迪講話沒提美國,也沒把停火歸功于特朗普》
極目新聞2025-05-06《印度切斷河水,不讓“一滴水”進入巴基斯坦,意味著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