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西湖,陸續迎來新生命的誕生,野生鴛鴦寶寶們接二連三地破殼而出。走在湖邊,總能欣賞到一幅幅鴛鴦媽媽帶著小家伙們悠然暢游的溫馨畫面。
美好的圖景,需要有人去守護。5月14日中午,西湖孤山景區印學博物館門前,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營救正在上演。四米高的柳樹上,11只困在樹洞里的小鴛鴦,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鴛鴦媽媽在洞口著急地呼喚著寶寶們出窩
這窩小鴛鴦的動向,早被鴛鴦護衛隊和景區工作人員盯上了。作為西湖“老居民”,景區保安王彬掰著指頭數:“從前天母鴛鴦離巢覓食開始,我們就知道小鴛鴦快出窩了。”可誰也沒想到,這個本該自然發生的過程,會演變成一場緊急救援。
鴛鴦媽媽獨自出巢覓食,身邊的樹上有著自己的一窩小寶寶。可能因為缺乏經驗,它把巢穴筑在了離洞口很深的柳樹干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鴛鴦媽媽越來越著急,不停地在洞口附近飛上飛下
當天早上7點,記者在現場看到,鴛鴦媽媽不停地在樹洞進出,發出急促的叫聲,似乎在催促窩里的孩子。但直到中午11點,本該歡脫躍下的小鴛鴦,仍不見蹤影。鴛鴦護衛隊隊員盯著樹洞直皺眉:“按往年經驗,這會兒小鴛鴦早該跟著媽媽下水了。”
樹的上方就是巢穴的入口,筆直的樹干加上反向的洞口,讓鴛鴦寶寶無法離開巢穴
看著隔壁鄰居一家路過,這只鴛鴦媽媽顯得更加焦急
景區保安王彬趴在樹干上聽里面的小鴛鴦的動靜,確定鴛鴦巢穴的具體位置
問題出在那棵筆直的柳樹上。巢穴距離洞口足有兩米多高,對羽翼未豐的小鴛鴦來說,堪比懸崖峭壁。透過樹皮裂縫,能看到小家伙們在幽暗的樹洞里擠成一團,不時躁動著,卻始終不敢邁出第一步。
景區應急小組帶著工具趕到現場,查看柳樹和里面小鴛鴦的狀況
“不能再等了!”王彬立即掏出對講機,按照應急預案上報。不到十分鐘,景區應急小組就帶著工具趕到現場。他們小心翼翼地撬開樹皮縫隙,動作輕得像給樹“做手術”。
隨著縫隙透進光亮,第一只小鴛鴦試探著探出腦袋,緊接著第二只、第三只……
王彬戴著防滑手套守在樹下,接住每一只躍下的小鴛鴦,像托著易碎的珍寶:“必須戴手套,不能讓人類氣味影響它們。”他一邊說著,一邊眼睛還緊緊盯著樹洞,生怕漏接一只。
當最后一只小鴛鴦安全落地,湖面上等候多時的鴛鴦父母立刻游了過來。看著11只毛茸茸的小家伙撲棱著翅膀圍到媽媽身邊,人群中響起輕輕的歡呼聲。
救助完11只鴛鴦寶寶,不確定有沒有落下小鴛鴦的王彬繼續仔細聽著樹洞里的動靜
這位在西湖邊工作22年的東北漢子說起過往的救援如數家珍:“前年圣塘景區那次更驚險,25只小鴛鴦,母鴛鴦帶走10多只就走了,剩下四五只卡在樹洞里。我們追著母鴛鴦的路線,抱著小鴛鴦跑了大半圈西湖才追上。”
看著寶寶們安全回到自己身邊,似乎感受到人們的關愛,這只鴛鴦媽媽帶著孩子久久不愿離去。
從2005年首次發現鴛鴦在西湖繁殖,到如今每年新增上百只新生鴛鴦,守護這群“湖上精靈”早已成了西湖人的默契。景區保安、環衛工人都會主動提醒游客:“別靠太近,別投喂,讓它們安心長大。”
這場持續三小時的營救,不過是西湖守護者們日常的縮影。但正是這些平凡的堅守,讓西湖不僅有湖光山色,更有生命接力的溫暖故事不斷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