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微博設置關注100天才能評論,媒體以為發現了新大陸,王化說的應該是實情,為了防止水軍,早就這么設了。不過,設置關注100天才能評論的很少,一般是設置7天。王化還回應了小米汽車銷量的謠言。
小米可能是以前過于安逸了,坐擁潑天流量,做什么成什么。小米汽車上市后,大定一直排到半年后。半年是啥概念,小米的對手都又推出了兩款以上的新車了。到時候,車主還都會為這款半年前發布的車感到驕傲嗎?
一、小米汽車的制造
制造環節成了瓶頸,小米建設了一個高起點的智能工廠。這是小米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不過,顯然,小米缺乏了對制造的敬畏,初期購買的車小毛病會略微多一些。相比之下,華為很明智,不參與制造環節,但對制造提出了遠超原企業能力的要求,逼迫企業提高制造標準。前一段時間有人質疑問界的生產、理想初期的生產,其實,起點都比小米高。小米汽車工廠從零建廠,且還沒有全部建成就面臨超負荷的產能要求。產線沒有足夠的磨合期,可能是影響小米汽車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制造環節符合經驗曲線,隨著批量穩定上升,制造環節的質量快速提高了。而且從初期購買用戶的反饋看,大家對小米汽車的質量還是基本認可的。
二、小米汽車的技術
近期,對小米汽車的技術(或設計)的質疑不少。
問題一:智駕。在智駕宣傳里,小米排不到前三,更沒有說是“遙遙領先”,這是行業共性問題,小米在積極努力縮小與領先者的差距。
問題二:高速駕駛的安全性。有質疑高速帶來的問題的,也有質疑近期的限速設置的。我倒覺得,小米的限速措施應該更果斷一些,并積極投入資金培育車主安全意識。同時弱化紐北賽道跑圈。面向大眾的年輕車企和不斷刷紀錄的高速跑車之間,小米初期應選擇前者。
問題三: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這問題比阿維塔的風洞質疑容易解決得多,官方做個對比測試,把結果放出來就好。如果在看到對比結果后,還想退,沒開始生產的訂單,應支持退。
問題四:小米自己組裝的某車電池,目前并沒有信息證明其更不安全。小米應該拿出數據來證明其安全性。如果確有問題(可能性很小),應果斷召回。
三、快速上量帶來的全程服務問題。
如,不專業的售后服務,銷售網點的專業性,電話客服的專業性,等。
四、小米汽車的公關
很多自媒體都認為近期小米汽車的公關失敗,甚至認為,有些做法是“內鬼”提出的方案。負面集中爆發,企業確實很難,但不能當鴕鳥,這也與之前善于引導輿論的小米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應分清輕重緩急,重點問題直面并積極回應。
(一)小米SU7、SU7 Ultra、YU7的用戶群體完全不同,追求也不同,對車的認同度也不同。小米公關傳播的細分不夠。
(二)小米汽車的關注度起點很高,外觀辨識度高,就要做好應對高度曝光風險準備。高關注度帶來了專業人士的分析,也帶來了蹭流量的,刺激了“米黑”,甚至有MCN也積極發布、轉發與小米汽車相關的內容,如何應對。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多家車企均有起訴自媒體的行為(包括小米),自媒體在編輯內容時,已經熟練應用了各種反投訴手段。
(四)小米SU7車主與小米手機的用戶重疊度是不是很高?是否符合年齡偏小、駕車經驗偏少、易沖動、愛冒險的特點,小米如何擔負起培育新車主的責任?
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不只是公關部門的事,需要全方位思考。公關要盡快梳理存在問題,逐漸回應外界的關切,同時,也需要快速補足薄弱環節,適當減慢汽車生產的節拍,以減輕供應鏈壓力,提高交付汽車的質量。例如,回應汽車質量的排名遠比騎車銷量的排名要重要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