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提起1950年6月就義于臺北馬場町的4烈士,就不得不提吳石的副官聶曦,但是事實是此時聶曦不是吳石副官,而吳石的副官王正均也是吳石情報組成員,但是他比4烈士晚就義2個月。
今天就讓我們了解吳石情報組最為關鍵的2個“副官”。
1、聶曦的重要性
聶曦1917年出生于福建福州。聶曦在福州三坊七巷宮巷長大,本家親戚聶能輝家居住在三坊七巷懷德坊水玉巷。聶能輝后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他對聶曦產生了很大影響。聶曦長大后參加了國民黨軍。抗戰時期,出任第四戰區參謀長的吳石,將聶曦這個福州老鄉選調到身邊當隨從副官。
聶曦追隨吳石轉戰抗日戰場,一身正氣的他對吳石非常忠誠。抗戰勝利后,1946年春,吳石調任國民黨國防部史料局(1948年5月改為國防部史政局)局長,他安排聶曦兼任史料局(史政局)總務組組長。
吳石與共產黨人秘密接觸,聶曦都忠誠地履行好安全保衛責任。重要的時候,吳石安排聶曦向黨組織傳送搜集來的軍事情報,聶曦從未失手。1949年初,吳石為傳遞情報經常坐火車往返南京與上海,有時親自到上海愚園路儉德坊2號何遂住所送情報。
何遂是吳石的密友,時任國民黨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是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要的統戰關系和情報關系。何遂兒子何康是中共地下黨員,根據中共中央上海局安排,何康擔任吳石的交通員。在隨扈過程中,聶曦與何遂及何康都非常熟悉。緊急時,吳石包好情報,寫明“何遂收”,由聶曦送達。
吳石為人民解放軍取得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決定性勝利立下奇功,其中就有聶曦作出的重要貢獻。
1949年2月,吳石就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聶曦作為副官隨行。經吳石、聶曦選拔,王強擔任了吳石的隨從參謀。
5月,已敗退臺灣的國民黨電令吳石將保存在福州的500箱重要軍事機要檔案資料運送臺灣。吳石以“軍運緊,調船難”為由,僅以百余箱參考資料、軍事圖書權充絕密檔案,列為第一批,派人先運往臺灣。6月上旬,根據吳石的命令,聶曦和隨從參謀王強等把余下的298箱絕密檔案全部轉移到位于福州倉前山麥園路的福建省研究院書庫匿藏。
8月15日,也就是吳石飛赴臺灣的前一天,聶曦把王強秘密帶到吳石住所,吳石盼咐王強保護好這批檔案,并與福建省研究院院長黃覺民和立法委員劉通聯系。8月17日福州解放,王強很快把這批軍事絕密檔案全部移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司令部。
1949年8月16日,聶曦隨同吳石奔赴臺灣。此時,吳石已升任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長陳誠,這時擔任在臺灣新組建的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憑借與陳誠的關系,吳石推薦聶曦擔任了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總務處交際科上校科長。聶曦就任交際科長前,設法調來潛伏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年輕軍官王正均擔任吳石的副官。
2、王正均的革命之路
1924年農歷正月二十九日,王正均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懷德坊水玉巷賽月埕2號。父親王鳴琦,又名王桂尹,幼承家訓,飽讀詩書,是位儒生。母親練時馨,出身福州望族,為遠洋世家練氏之女,幼讀私塾,畢業于福州女子家政學校。王正均出生時,家道中落,家里主要依靠當小職員叔叔的微薄收入接濟生活,父親做些抄抄寫寫的零工補貼家用。王正均兄弟姐妹四人,其為長子,下有胞弟王正臻、胞妹王正椿和王正禧。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戰爆發后,王正均一家生活陷入困境,奶奶因饑寒交迫而病故。1939年,王正均從福州私立福華中學畢業,因無錢繳學費,學業優良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
1940年,王正均父親被活活餓死,停尸三天無錢下葬,家里將王正均最小的妹妹王正禧以30公斤地瓜面和兩塊光洋的價格,賣到平潭給人當童養媳。王正均用賣妹妹所得,含淚將父親安葬。
為了養家,剛滿16歲的王正均托人幫忙開了一張高中畢業文憑,我到了一份在福州市郊郭宅鄉抄寫田賦糧冊和戶籍冊的工作,每月薪酬50公斤糙米,但只做了三五個月就失業了。王正均只好像父親當年一樣,利用自己的一手好字和好文章,替人代寫家信賺錢養家糊口。
抗戰勝利后,王正均考入國民黨福州新聞檢查處當文員,全家搬到三坊七巷宮巷,與吳石副官聶曦家為鄰。經常來聶曦家的聶能輝,是王正均居住在三坊七巷懷德坊水玉巷賽月埕時的鄰居。在宮巷居住生活期間,王正均與聶能輝過往甚密。而將王正均引上革命道路的,正是聶能輝。
聶能輝是福建閩清人,中共地下黨員,吳石副官聶曦的親戚,也是王正均二嬸娘家的親戚。抗戰初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安排下,聶能輝與一批福州熱血青年參加了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被俘,被關押在江西上饒集中營,后參加赤石暴動成功越獄,重新回到了新四軍,被中共地下黨組織派往福州從事地下工作。
南京解放前夕,聶能輝在江蘇被捕,后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
1946年,王正均受中共地下黨組織指派,打入南京國民黨國防部二廳,為中尉軍官。王正均堂弟王興(原名王正興)后來回憶:
“一天,忽聞堂哥王正均要去南京,去得非常突然,甚至連同母親打招呼都顧不上。不久,他從南京回來就是國民黨國防部二廳中尉了。至于是誰介紹去的,怎么當軍官的,連王正均的母親都不知道。”
據史料記載,中共地下黨組織充分利用福州人重鄉誼的性格,將一批福州進步青年安插到國民黨國防部等要害部門,王正均就是其中之一。王興后來回憶說:“王正均突然高就,我們全家都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把整個家族所有沾親帶故者過濾了一遍,沒有發現一個人在軍界工作。”而王正均突然穿上軍裝進入國民黨軍隊中樞機關,背后正是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布局。
3、在臺灣潛伏的日子
聶曦外表英俊,處事精干,長袖善舞,廣泛活躍于國民黨軍中,建立起方方面面的交誼關系,為吳石開展情報工作提供了方便。但吳石并沒有對聶曦明示中共的機密和組織關系,而是心照不宣,憑著多年來的信任,具體分派給他一些工作任務。聶曦從不過多詢問,總是干凈利索、滴水不漏,積極圓滿完成吳石交辦的任務。
1949年秋,聶曦兩次冒著生命危險前往香港,將吳石搜集的一批重要軍事情報交給中共中央華東局對臺工作委員會第二工作隊負責人萬景光。
1949年8月,中共臺灣省工委機關報《光明報》遭到破壞后,國民黨在全島大力搜捕地下黨組織,嚴控人員進出臺灣島,實行極為恐怖的高壓政策。特別是負責全島軍事行動的陳誠,鼓勵檢舉揭發,一時間,整個臺灣陷入一種瘋狂狀態,告密揭發成風,人人自危。
王正均隨國民黨國防部先遷廣州再遷臺灣,繼續在國防部二廳任職。到臺灣后,王正均很快就與吳石、聶曦取得了聯系。此時,吳石已經升任國防部參謀次長,聶曦擔任國民黨在臺灣新組建的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總務處交際科上校科長。在就任交際科長之前,聶曦與新派來擔任吳石副官的王正均交接了工作。中共香港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劉人壽后來回憶:“吳石赴臺后,曾派人到香港與我聯系過,許多事都請示我們,我知道他換了副官。”
王正均在吳石情報組承擔的主要工作,是為吳石收集、傳遞情報。據國民黨相關檔案記載,王正均主要在吳石與陳寶倉之間傳遞情報,并將陳寶倉繪制成表格的國民黨在臺灣駐軍部署及沿海防御工事圖等重要情報,交給中共地下黨交通員,最后這些情報輾轉送到了中共香港地下黨組織負責人手上。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派遣秘密黨員朱楓由香港赴臺,擔任吳石的交通員。朱楓與吳石取得聯系后,吳石向她提供了多批極為重要的絕密軍事情報。朱楓迅速把吳石提供的情報傳回祖國大陸。事后證明,吳石提供的這些情報極具軍事價值,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此時,朱楓與吳石每星期聯絡一到兩次,每次都是聶曦安排、隨同和做掩護工作。
朱楓還單獨聯系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第一次被國民黨特務抓獲,但他擇機逃跑,擺脫特務后潛藏起來。一天,他設法在與朱楓約定的會面地點建昌行南北雜貨店,留給朱楓一張字條。朱楓看到“老鄭”(蔡孝乾代號)留言后,知道又有地下黨員被捕了,“老鄭”讓她早日離開臺灣。
盡管蔡孝乾并未與吳石直接接觸,但特務們在他的記事本上查出了“吳次長”三個字。當時,國民黨統治集團內姓吳的副部長雖不多,但身居高位的吳石一時還沒有徹底暴露。
這時,中共臺灣省工委和許多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國民黨在島內實施戒嚴,進出臺灣的海空通道全部被控制、關閉,去往香港的航運斷絕,島內抓捕中共地下黨員風聲鶴唳。沒有國民黨高官幫助,任何人都很難離開臺灣。緊急關頭,朱楓求助吳石。
之前,聶曦已經冒死出面為一位地下黨員辦理了“出境證”。
由于朱楓面臨危險,吳石冒險決定送離朱楓,再次交代老部下聶曦辦理。朱楓離臺只能乘飛機暫避到還為國民黨軍隊所控制的浙江舟山定海,然后另外設法私渡回祖國大陸,但如何乘飛機前往舟山定海也讓人頗費腦筋。
聶曦設法為朱楓辦了一張“出境證”,又找到在國民黨空軍司令部任職的參謀王濟甫,打聽到最近有一架從臺灣飛往舟山定海接送兵員的軍用運輸機,便又通過空軍朋友的關系搞到了一張搭乘許可證。
1950年2月4日,這天是農歷立春,聶曦開車接上朱楓,由王濟甫陪同一起前往機場,一路上所有檢查盤問都由王濟甫應付,朱楓非常順利地登上了飛機。聶曦向吳石作了匯報,他們心里頗為安慰,期待朱楓能從舟山定海平安回到祖國大陸。
很快,國民黨特務就循線查到朱楓飛往舟山定海。
2月18日,朱楓在舟山被捕。聶曦幫助朱楓乘機離臺的事證,成為他“通共”的直接證據,“共諜”嫌疑被進一步確證,聶曦深陷囹圄。吳石也因此暴露,于3月1日被捕。
4、英勇就義
1950年2月,聶曦被捕,押往國民黨保密局監獄刑訊。3月,吳石、王正均、陳寶倉也相繼被捕。
在獄中,面對威逼利誘和嚴刑拷打,聶曦、王正均都采取了拒不承認、“死不悔改”的態度。聶曦除對于自己經手辦理的事證“供認不諱”,沒有其他呈堂證供。王正均對任何問題都以“不知道”“不懂得”相答。國民黨特務誘勸他們:“你們僅是副官,系吳石從犯,只要認罪,只要悔過,或許能保住性命。”
但他們寧死不屈,不愿以犧牲革命氣節而茍且偷生。王正均在絕筆信中寫道“我無言可訴”,抱定了獻身的堅定決心。
經嚴酷審訊,國民黨特務一無所獲。審訊情況上報后,蔣介石暴跳如雷,親手下達了“吳石匪諜案”死刑令。1950年6月10日,聶曦與吳石、朱楓、陳寶倉在臺北馬場町英勇就義。臨刑前,聶曦留下了一張英雄照:身穿白襯衫,下半身扎在軍褲內,腳穿馬靴,兩手反綁在背后,但表情自然,面露微笑,英氣凜然。
照片公布后,臺灣島內媒體紛紛報道稱,“聶曦形象英武,大義凜然,死前毫無懼色”,他忠貞不屈的光輝形象被廣為傳頌。聶曦臨刑前這張照片,堪稱舍生取義的經典瞬間,令人驚嘆不已。
1950年8月10日,第二批因“吳石匪諜案”被判處死刑的王正均等人被押赴臺北馬場町刑場。臨刑前,王正均鎮定地給在臺灣省儲蓄公司當職員的堂弟王灃(又名王正魯)寫下絕筆信。
全文如下:
魯弟:
一、我因吳石案被牽連處死。
二、所有我之衣服用具均寄存在前次長吳石公館(可往查中正西路185號吳陰先兄)。
三、我無言可訴,四嬸只我一子,未奉終養,天下以均為不忠不孝之人。希你日后歸家視四嬸為己母,椿小二妹已長大,宜嫁之也。
四、你應好好做事小心謹慎為要。
你見此書時吾為陰間一鬼矣。
草草順祝康安
魯弟是王正均在臺灣的堂弟王正魯。由于王正均尚未婚娶,孑然一身,遺信只能寫給這位最親的親人了。信中主要是交代后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王正均抱憾忠孝不能兩全,但他已下定決心“無言可訴”。可以看出,王正均已放下一切,直面生死,甘作“陰間一鬼”。遺信幾經輾轉終于從臺灣送回祖國大陸,由王正均堂弟王興珍藏。2011年,王正均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聶曦、王正均作為吳石情報組的重要成員,擔負著協助吳石開展情報收集傳遞和其他秘密工作的重要使命。他們追隨吳石,潛入臺灣,深入虎穴,冒著生命危險圓滿完成任務,直至暴露英勇就義。他們以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獻身祖國統一事業的壯麗篇章!他們的革命氣節,他們的忠貞不屈,永遠令人景仰!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