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已經101歲的少帥張學良在夏威夷去世,留下了數億美金的資產。
這筆錢當時引起了小的爭議,因為少帥在36歲以后就被軟禁,幾十年都沒有自由,他哪來的遺產呢?
其實這筆錢,是少帥的原配于鳳至在海外做生意、炒股掙來的,總數不少。當時有臺灣媒體高喊,要讓少帥把欠臺灣政府的錢還回來,但張家后人不在意,把大部分財產捐了出去。
說少帥欠臺灣政府的錢,其實就傳聞中軟禁少帥花的生活費,據說總數高達上億臺幣,曾讓老蔣非常驚訝。
從1937年開始,張學良在大陸和臺灣島輾轉十幾個地方,被關了54年,這里面的生活費、安保費、房租,都是政府買單。
據傳說,少帥住的地方都是山明水秀的景區,吃的都是上好食材。他身邊總是有高級“保鏢”,還有游泳池、網球場,假如這些都是真的,那張少帥確實花了不少錢。
可是也有很多證據顯示,張學良的幽禁生活比較貧寒,粗茶淡飯,住的很簡陋。所以張少帥不僅不該為幽禁付款,還應該向老蔣和后人要賠償。
那么在被幽禁后,張學良都去過哪些地方?張少帥的生活真的奢侈嗎?他的幽禁生涯到底是怎樣的?
【一】
“回南京表誠意,夫人不會害我”
1936年“西安事變”后,老蔣為什么不槍斃張學良,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
主流說法是,當時戴笠和宋美齡去西安撈人,作為少帥的老情人,宋美齡懇求張學良放人,許諾不會追究。張學良聽了宋美齡的話,這才陪著老蔣回了南京。
少帥曾對手下說:“回南京以示誠意,蔣夫人不會害我的。”
沒想到老蔣轉頭翻臉,張學良下獄,把自己的妻子陷于不義。所以關押張學良已經是宋美齡能接受的極限了,后來,宋美齡經常對人說:“是我們對不起漢卿。”
其實,這是給宋美齡臉上貼了金,因為不殺老蔣,是西安事變各方的一致決議,不是張學良一人決定。
而老蔣后來也不可能殺少帥,一者少帥的東北軍還在,且殺張,可能讓東北的日本人手拿把柄,打出不利于南京的旗號。
其次,張少帥再怎么說,也是老蔣的換帖兄弟,江湖出身的老蔣,干不出這種事兒。
1937年,張學良被判10年的監禁,此后10年,在大陸換了十幾個關押的地方。
起初,張學良關在浙江奉化,但很快抗日戰爭爆發,他只能跟著大軍往西南走,在江西、湖南、貴州居住。
當時,張學良身邊跟著于鳳至和趙一荻,也就是趙四小姐。
在浙江奉化、江西萍鄉、湖南郴州和湘西、貴州修文和貴陽時,張學良的生活較好,因為于鳳至在照料生活。
要知道,于鳳至出身大戶人家,后來代表張家打理產業,家財頗豐,少帥雖然被軟禁但吃住都是一流的。
張學良到一處,往往采買好煙好酒,住大園子,連身邊的特務都住單間。雖然外界不讓張學良接觸朋友,但宋美齡、宋子文、陳誠這些人還是能見他的,也會贈送禮物。
于鳳至是愿意陪著張學良的,但1940年,她不幸得了乳腺癌,只能去美國治病。臨走前,她讓在上海帶孩子的趙一荻來陪伴張學良。
于鳳至一走,加上抗戰進入膠著期,張學良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例如他在貴陽期間,因為急性闌尾炎住院,需要營養品,但市面上只能買到雞蛋。
出院后,張學良轉往貴州開陽,在一個閉塞村莊隱居,吃的粗茶淡飯,堂堂張少帥和趙四小姐,居然開始養雞、種菜,只為了吃得好點。
彼時日本人在中部開戰,老蔣下令不再給張學良專門修建住處,或者尋找大園子,有什么住什么,甚至在息烽縣的集中營住過一段日子。
由此,張學良一是感受到抗戰危急,二是感覺老蔣對自己已經不上心。他給宋子文訴苦,給老蔣去信,但都沒下文。
【二】
隱居臺灣,張學良只是囚徒
抗戰末期,張學良被關在貴州遵義的桐梓縣,他通過廣播知道日寇要投降,整天算自己要重獲自由的日子。
在少帥心里,當年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西安事變,不就是為了抗日。現在日本人投降,自己和委員長也是“恩怨全消”,老蔣會給自己一個自由。
而且退一萬步,當年軍事委員會判處自己10年監禁,按法理,時間也快到了。
所以抗戰勝利后,張學良給老蔣去信,要求還自己自由。
但1946年11月,張學良和趙一荻,被飛機送往臺灣。之后,他在臺灣的新竹縣井上溫泉居住,這里是日本人留下的度假區,在山坳之中有一排小樓,四處無人,只有一條路通到外界。
張學良在這里前后住了十幾年,期間不僅沒有受到優待,甚至一度斷炊。
幸好在大陸時,張學良已經會種菜、養雞、養鴨,平時還釣釣魚,所以他白天經常在地里忙碌,吃的很多都是自己種的食物。趙四小姐也學著縫縫補補,維護兩人的衣櫥。
這一階段,所謂的“政府”給張學良的花銷就是警衛人員的工資,以及少量的生活物資。至于所謂的溫泉、別墅,都是日本人留下的遺產,不僅不花錢,甚至不想修繕。
鮮為人知的是,井上溫泉的房子就是木屋,冬熱夏冷,讓人難以忍受。且供電很差,經常斷電,用蠟燭照明。
監視張學良的特務“老劉”劉乙光,也帶著老婆孩子住在這里,后來受不了環境,老婆孩子都搬走了。
宋美齡曾在50年代來看張學良,給張學良送了生活物資、書籍,結果張少帥求宋美齡給老蔣說說好話,還要求和東北或者美國聯系,給自己送點錢。
張學良這一時期心態有較大的變化,1949年,在李宗仁上臺前后,他一度要被釋放。但老蔣堅決不從,下令陳誠不遵守李宗仁命令,必須關押張學良。
彼時老蔣丟了大陸,張學良害怕自己會被處決,所以在宋美齡勸他信基督教后,張學良居然從50年代開始學習基督教,信仰耶穌。
每天早上起來,張學良就開始祈禱,然后吃早飯,打理菜園子、喂雞喂鴨、釣魚、散步。別墅附近有網球場,但那是宋美齡要求修建的,而且并沒花多少錢。
無論張學良去哪,身邊都有幾個特務跟著,老蔣不許他接觸外人,不許隨便寫信,只有少數一個人能來看他,帶的東西也很有限。
然而,張學良彼時已經是個老人,對所謂的自由已經看淡,只希望能多和人接觸。
1960年代初,張學良和趙一荻在教堂受洗,成為基督徒,老蔣夫妻在旁觀禮。此后,張學良的待遇好了不少,可以每周參加禮拜,和人接觸。他還在臺北住進了樓房,最后在這里住了30多年。
【三】
遺產頗豐,但張家左右為難
根據一些網上的流言,說張學良和趙一荻一年的生活費要200萬元,曾讓老蔣看后大罵“娘希匹,這夠養一個團了”。
其實稍有常識,就知道這不可能。
上世紀中后期,臺幣和人民幣的匯率在1:4到1:5左右。200萬臺幣,就是約40萬人民幣,這在20世紀70年代是個天文數字,等于今天的幾千萬元。
哪怕是在今天這種消費發達的時代,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要花掉幾千萬元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坐著私人飛機環游世界。
試想張少帥和趙四小姐兩個人,住在木屋,吃粗茶淡飯,足不出戶,怎么可能一年花掉幾千萬元?就算養一個警衛連在附近看守,這個錢也花不完。
所以這種流言不值一駁。
唯一有可能的是,把少帥54年的幽禁生活算在一起,把所有開支累積計算,200萬臺幣的花銷是可能的。
到1975年春天,老蔣去世了,張學良送了挽聯。
不久后小蔣上臺,張學良等待自己被釋放,但居然沒有下文。據說老蔣死前親自交代:“不能放虎!”
小蔣時代,張學良在臺北的住所居住,能接受各種老友的拜訪。他年事已高,告別了不少老朋友,包括看管他20多年的劉乙光,都在80年代初去世。
張學良得益于長期鉆研宗教,心態平和,生活規律,所以身體很好。1988年小蔣去世后不久,到1990年,張學良終于獲得自由。
彼時,他的老友、親人所剩不多,原配于鳳至在美國生活,恰好在1990年去世,兩人沒見到最后一面。
張學良獲得自由后,在臺灣擺了壽宴,大宴賓朋,并接受了電視臺、私人學者的訪問。隨后他遠走美國,在美國度過晚年。
這時候的張學良名下已經有不少錢,這都是于鳳至留下的。
于鳳至在美國治病后,因為戰爭的原因,就留在了美國。且老蔣不允許外人看張學良,于鳳至就把孩子接到了美國,后來她專注投資,在股票和房地產上賺了大錢。
在世時,于鳳至住在加州,早早給張學良買了房子,準備接他到美國養老。沒想到她先走一步,沒等到張學良來找她。
去世前,于鳳至立下遺囑,把數億美金的資產留給張學良,讓小兒子張閭琳保管。張學良到了美國后,兒子找到他,張學良才知道自己有這么多錢。
但對于90多歲的老人來說,財產已經是一串數字了。張學良把錢放著基本不動,傳說最后幾乎全部捐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這次捐贈,外界都想不通,因為張家不是無人,后人也要用錢。
而且張學良多次表示對東北家鄉有虧,為何不捐錢給東北,幫助家鄉發展呢?
據歷史學家的分析,張少帥這次捐贈,其實不是幾億美金,而是大約500萬美金。哥倫比亞大學設立了張學良研究中心,存著古董、文件、影像資料,可見少帥還是為了自己的身后名。
當時他在美國留下非常多的采訪資料,敘述了完整的前半生,涉及大量的歷史故事。很多人可能忽略,其在人生巔峰,基本算是中國的領導者之一。
張學良身上,牽扯著整個中國,甚至半個世界的歷史。他早年和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關系好,后來是老蔣的換帖兄弟。他和延安關系不錯,曾援助延安,還和周恩來是朋友。
張學良和日本人來往密切,認識不少高官,甚至和皇族有來往。在歐洲,張學良留學、下野時期,和德國、意大利法西斯走得很近,見過納粹元首和墨索里尼,知道很多歐洲秘聞。
當年的信件、口述的錄音、家藏歷史文物、古董,這些東西,都放在哥倫比亞大學。
張學良希望學校能還原歷史,給自己一個公正客觀的歷史評價。
對于一個在大陸、臺灣都極富爭議性的人物,這個愿望,值得他付上一筆重酬。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莫德惠三探幽禁中的張學良》,石灣
2.《張學良臺灣幽禁地變更始末》,孟紅
3.《幽禁歲月:侄女口述張學良50余年“籠中島”生活》,張閭蘅
4.幽禁歲月:侄女口述張學良50余年“籠中島”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