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這部由陸川親自操刀進行劇本改編并擔任導演的網劇,大可在看完后有個很大的疑問,也認為是本劇最大的邏輯漏洞,那就是姚濱彬持槍報復李超的設計并不合理,甚至是疑點重重的。
首先要說的是,大可并沒有看過原著小說,所以本文的觀點僅僅是針對電視劇而言的。
其實就整部電視劇來說,無論色調、演員還是節奏的把握都算得上佳作,唯一稍顯薄弱的就是故事本身了。
《借命而生》總體上邏輯不太合理或者略顯單純的地方甚多,比如犯了死罪的彬彬本來能跑,卻最后沒跑;又比如本來只是小罪的徐文國,反倒莫名其妙的跑了;比如礦場里對徐文國的刺殺,本來是偷偷摸摸的行為,卻偏搞了個幫派火拼的大陣仗,最后偷雞不成蝕把米;再比如徐文國最后的報復行為和決策能力,怎么看都看不出來他是如何從身無分文的逃犯變成一個集團大老總的。
其實這樣的大小問題劇中很多,那大可又為什么要說姚濱彬誤殺李超這里是最大的問題呢?因為整部電視劇皆是因這個誤殺而起的。
可以說,若沒有了姚濱彬盛怒之下的扣動扳機,就沒有李超的被殺;李超不死,徐文國和姚濱彬就不會坐牢;這哥倆平安無事,近說的話,他們會按照各自的生活曲線,去感受自己平凡或者壯闊的一生;遠說則是警察杜湘東也不會執拗于姚濱彬和徐文國的案件,而拋下孕妻去千里大追捕;如果杜湘東不去追查案件,他的妻子也不會因為大出血而死,那么杜湘東則早晚會完成夢想去當刑警。
這一切的一切,劇中所有人的生命軌跡,都因為姚濱彬拿著一把自認為打不出子彈的槍,去找李超復仇而起。
其實,姚濱彬復仇怒火之盛,是可以被理解的。自幼看著李超欺辱母親,姚濱彬恨李超入骨。和李超在車間吵架時,他喊著要弄死對方,雖然有氣話的嫌疑,但也足夠反應其心間對這個混蛋車間主任無比的痛恨。
電視劇以憤怒——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情緒來制造離奇故事的起點,本身是無可指責的。但它錯就錯在設計情節的時候對合理性估計不足,造成了故事的根基并不牢靠,也讓大可對這條“借來的命”產生了些許的疑問。
現在,我們順著這個起點來一起看看吧,看一下姚濱彬的復仇之路是如何開始和如何結束的。
在保衛科長劉廣才的挑撥下,姚濱彬拿出自己私造的槍支,怒氣沖沖的去找李超了。
姚濱彬知道手中的槍沒有撞針,是個打不響的鐵疙瘩。這個設定也是電視劇故事成立的根本,那就是姚濱彬不是故意殺人,而槍為什么會響,會射出子彈,則是故事最大的懸念之一。
那么這也就引出下面一個問題,姚濱彬為什么要拿著打不響的槍去報仇呢?
根據電視劇的情節展示,姚濱彬兄弟倆的這把“假槍”,是當眾露過面的。
在廠區外的臺球廳中,徐文國被廠長兒子唐大少爺帶著一幫小弟按在了地上,是姚濱彬舉著槍沖進來給徐文國解了圍。
姚濱彬年輕,氣盛且沖動,他也許知道在中國社會里,非法持槍會是怎樣嚴重的后果,但腦中激蕩著的少年的荷爾蒙讓他不顧一切的拿著槍沖出來。
而徐文國雖然也沒老成到哪去,但他畢竟年長幾歲,又被養母委以托付,希望他能好好照顧弟弟姚濱彬。所以當弟弟持槍來救自己時,雖然看起來帥極了,但徐文國早就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在這里,年長又早經社會歷練徐文國耍了一個小計謀,那就是聲稱姚濱彬拿的是玩具槍,這樣既讓被槍嚇傻了的唐大少跌了面子,又當眾為弟弟姚濱彬解了圍,并把嚴肅的持槍事件順道的變成了假槍的惡作劇。
在那個時代,臺球廳一類的地方實際起著兩個作用,一就是其自身的娛樂性質。而再者,臺球廳實際上有著“江湖”信息集散地的附加功能。
被一把假槍嚇傻的唐大少,這條炸裂的信息在臺球廳里如同時下的朋友圈或短視頻那樣被迅速傳遞開來。所有人都知道了,唐大少被玩具槍嚇呆了,而玩具槍則是徐文國的弟弟姚濱彬帶來的。
此時此刻,一把能打出子彈的真槍,被徐文國用計給設定成了玩具槍。消息傳了多遠多快并不清楚,但大概率李超已經耳聞了姚濱彬是有把假槍的。水庫邊上,大雨中的李超被姚濱彬用槍指著,卻絲毫沒有懼意,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李超不害怕,姚濱彬的嚇唬就失去了意義,憤怒中的姚濱彬對著李超扣動了扳機。只是出于姚濱彬意外的是,槍響了,李超倒在了地上。
當然,這個是后話。如果事件按照常規的情況發展,在扣動扳機的一瞬間,姚濱彬根本不會產生任何的報復快感。因為不論李超是否事先知道這把槍是打不響的,但在他絲毫不害怕姚濱彬的情況下,一把啞火的槍,除了能換來李超更大的嘲笑和姚濱彬更大的屈辱外,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小說中快意恩仇的效果。
前面說過,姚濱彬年輕且氣盛,但他并不是一個完全沒有頭腦的虎小子,他對自己的未來是有期待的。
防空洞中,姚濱彬領著哥哥徐文國和“嫂子”孫永紅來到自己布置的一處“仙境”中。在這里,他告訴徐文國,這里其實是為自己和未來女友準備的浪漫之地,只是為了哥哥,他愿意先借出來給徐文國用一下。
防空洞外,徐文國和姚濱彬等人坐在山腰處,看著廠區繁華的夜景。姚濱彬對徐文國說:
“不出十年我就是六機廠的廠長。”
這一切都說明,姚濱彬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未來規劃,他并不是一個不顧一切的,不計后果的魯莽人。
但極度憤怒下,年輕人失去理智,這也符合常理。李超是個惡棍,姚濱彬對李超的恨意中包含著殺意,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以,當劉廣才帶來哥哥和母親被李超弄下崗的消息時,姚濱彬心中的怒火已經旺盛得無法抑制的地步了。
姚濱彬要去報復李超,邏輯從這里是成立的,但也僅僅截止到了這里,因為后續的設計讓邏輯開始變得有些別別扭扭了。
大可說姚濱彬是真的怒火中燒,不殺李超無法泄去心頭之恨。那么,他帶著一把無法打響的槍就變得莫名其妙了。
也許有人會說,年輕人正在氣頭上,拿著假槍去嚇唬仇家,怎么說都算是合理的吧?
沒錯,嚇唬人是合理的。但真正不合理的地方就在“氣頭上”這仨字里。
那么,這里也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姚濱彬到底是不是在“氣頭上”呢?
一個人被怒火燒昏了頭腦,不暴打對方不足以出氣的情況下會有兩種選擇,第一就是隨手拿起什么就打什么,第二則是尋找最趁手的家伙什,以便于報仇的時候得心應手。
姚濱彬善于修理,所以他的“修配廠”最不缺的就是這“趁手”的家伙什。但姚濱彬既沒有隨手拽出一根鐵棍,也沒有翻箱倒柜的去找一把重量適合的鐵板手,而是頗費周折的去秘密地點翻出那把被哥哥藏起來的、打不響的假槍。你說他是真的在氣頭上呢?還是假的在氣頭上呢?
如果是真的氣到極致,姚濱彬拿假槍就很奇奇怪怪的了。可如果姚濱彬知道手中的槍真的能打出子彈,雖然符合他急于報仇的心理,卻又和故事的主旨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好,我們向后退一步,假設姚濱彬雖然生氣,但并沒有氣到上頭,氣到不顧一切。他保持了基本的理智,他不敢真的打死或者打傷李超,只是想去嚇唬李超一下,并希望能借此改變母親和哥哥下崗的遭遇。
這里顯得有些合理了,可姚濱彬偏偏翻出一把很多人都知道的假槍,并拿著它冒雨去大橋下找到李超。
這里,故事又回到了本文開始的那段描述,李超并不怕他,并用語言極盡侮辱之勢。臟話和嘲諷一串串地從李超那張黑洞洞的嘴中傾瀉出來。此時此刻,姚濱彬覺得無限屈辱,他要發泄憤怒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李超倒在地上,讓他知道嘲諷自己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而扣動扳機明顯不是最佳的選擇,一把啞火的槍,除了能讓李超更加肆無忌怛外,又能產生什么后果呢?憤怒中的姚濱彬把鐵槍當錘子砸出去,都比扣動扳機來得讓自己瀉火。
事態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的,姚濱彬扣動扳機了,槍響了,李超倒了,姚濱彬嚇跑了,劉廣才出現了,并殺死了半死不活的李超。
電視劇后來交代的很清楚,這一切都是唐大少授意之下的陰謀,劉廣才負責具體實施。他們借刀殺人,利用姚濱彬的的手,掃除了唐氏父子侵吞國有資產上的絆腳石李超。
然而這里也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廣才看似奇思妙計,但他到底有多少能實施成功的可能性呢?
《借命而生》圍繞槍案而起,那把到底能不能打響的槍也就成了整個故事核心中的核心。而這把槍在劇中其實和三個人有直接關系,那就是造槍的姚濱彬,卸了撞針的徐文國和仿造了一把一模一樣的槍的劉廣才。
姚濱彬造槍是為了報仇,徐文國卸撞針是為了保護姚濱彬,劉廣才仿造則是為了嫁禍給姚濱彬。劉廣才仿造這把槍,可謂是費盡了心機,因為姚濱彬造槍可以隨意設計外形,而劉廣才卻要保持外觀一致。
劉廣才也知道姚濱彬恨李超,造槍的目的就是想殺李超。槍和李超就是他計劃成功的關鍵節點,但有另一個節點卻可能成為他失敗的最大誘因,那就是這把槍是公認的假槍。劉廣才縱然諸葛再世,又有多少把握,覺得姚濱彬會拿一把打不響的槍去假戲真做的變成那把殺人的刀呢?
劉廣才只能賭,賭徐文國把卸掉的撞針裝回去,賭姚濱彬又偷偷的做了其他撞針并偷偷按上去,因為只有這樣,姚濱彬拿著槍去報仇的可能性才會大大提高。然而他的賭還有前提條件,那就是這些所有的假設都需要在貍貓換太子之前完成,否則槍被調過包,不論是徐文國還是姚濱彬都能立刻看出問題的。
但這里就又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了,劉廣才賭的這兩個可能,只要有任何一個被實現,那他劉廣才仿造姚濱彬的槍并煞費苦心的去調包不就成了多此一舉嗎。
因為那把槍又從假槍變成了可以打死李超的真槍,那你劉廣才還去調個什么包啊!一句挑撥的言語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又何必把自己弄成殺人犯,最后身陷囹圄呢?
可是劉廣才如果不這么做,那陷害本身就沒了意義,姚濱彬拿著自己造的真槍打死李超,他就又變成了真的殺人犯,那整部電視劇就變得站不住腳了。
在大可看來,《借命而生》值得被看做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因為它的氛圍感營造的很足,電視劇通篇都處于充斥著壓抑氣氛的迷離之中,這也是電影導演去導電視劇的優勢之一。
高濃度的電影語言,在被稀釋并分攤到電視機屏幕中后,依舊可以散發著大屏幕才會看到的精致與魅力。而這種精致不僅是節奏上的把握,還有色差、光影和構圖上的考究。
陸川以電影導演的身份,去把握電視劇的節奏,明顯是手到擒來的。在他的鏡頭感染下,演員的情緒被調動發揮到極致,這些都是《借命而生》被值得稱贊的地方之一。
但陸川也依然延續了自己講故事能力不足的缺點。《借命而生》很多地方設計的都不算合理,其疑點重重之多甚至蓋過了故事的懸疑性本身。
原著中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無奈,是帶有著濃烈歷史悲劇感的。而在陸川的筆下,卻被加入了權貴草菅人命的離奇情節。其實這樣的改編,是可以讓給影視劇故事更加精彩的。但問題就在于陸川編的故事太過離奇,為了合上這個離奇的點,又不得不編出更多離奇的緣由。最終造成漏洞太多而難以自圓其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