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住青旅有錯嗎?”這年頭連住旅館都要有年齡焦慮了嗎?
最近,一位大姐的遭遇讓全網吵翻了!她在敦煌旅游,開開心心住進青旅4人間,結果同屋的年輕女生一聽她40歲,當場變臉:“我們不和老年人住,你們有老人味,還打呼嚕磨牙!”
大姐懵了:“我這就成老年人了?”
青旅作為青年旅館,通常價格比較低廉,許多人住在一起,是很多預算有限的背包客首選。而對于青年的定義,我國是15-34歲,因此許多35歲以上的人看到“青年”兩個字都會繞道而行。
帖子一發,網友直接炸鍋。有人支持年輕人:“青旅是給小孩玩的,中年人湊啥熱鬧?”
但更多人怒懟:“40歲就老?你活不到40嗎!”
事件經過:
這位大姐(化名李姐)本來覺得青旅熱鬧,還能認識新朋友。剛進屋的時候,老板客客氣氣的,感情還挺不錯,于是她就住下了。
沒想到剛入住,同屋的00后女生就問她:“姐姐你多大?”李姐沒多想:“40啦?!?/p>
結果對方臉色一變,小聲和同伴說:“我們不和老年人住,她們身上有味道,還打呼?!闭f完直接收拾行李換房了。
李姐又氣又委屈:“我每天洗澡,也不打呼嚕,怎么就被貼標簽了?”
她把經歷發上網,瞬間引爆討論。
網友吵翻天:
年輕人站隊:“青旅上下鋪吵死了,有些大媽半夜嘮嗑、早上5點收拾行李,誰受得了?”
“不是歧視,是真有代溝!上次一阿姨非要給我介紹對象,怕了怕了。”
有年輕人問,中年人住青年旅館,那27歲可以住養老院嗎?你還別說,前段時間好多年輕人住進了養老院,為了逃離996、享受老年人的營養餐,有些以陪伴抵扣房租,也沒有被老年人嫌棄。
比如杭州濱江區民政局推出的“陪伴養老”項目,每個月只要交300,并為老人提供不少于10個小時的陪伴服務,就可以入住“養老院”免費標間,大大省去租房成本。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心態都這么狹隘,有很多人在旅途中和不同的年輕人交朋友、聽故事,畢竟旅游就是為了經歷人生百態的。
中年人反擊:“笑死,00后嫌棄80后老?等你40歲被20歲叫阿姨,別哭!”
“窮游還要分年齡?有錢誰不想住五星級?”很多人嘲笑別人40歲窮的人啊,說不定到了40歲還不如別人。
也有中年人“叛變”的,認為都40了,沒有必要跟年輕人擠在一塊。舒舒服服的住酒店不好嗎。
其實民宿不一定不好,酒店也不一定好。酒店有統一的管理,能得到最低的保障,但是旅游如果想要一些驚喜和意外,個性化而且還能交朋友,也都是見仁見智的。
中立派則稱:“打不打呼嚕和年齡無關!我大學室友20歲呼嚕震天,我媽50歲睡覺安靜如雞。”
問題是,年輕人的經濟條件也許選擇不了酒店,但是中年人有沒有選擇青年酒店的權利呢?
青旅為啥不待見中年人?
國際青旅聯盟早就說過:“青年旅舍不是按身份證年齡定義的,而是心態!”如果按照國際統計局標準,似乎卡35歲并無不妥,不過國際上對青年的上線定義是45歲。
何況,國外70歲背包客住青旅的大有人在。
但是國內很多青旅確實“悄悄”地不接35+客人,青旅老板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去年北京胡同里那家網紅青旅勸退了一位50歲的背包客,老板私下坦言:"真不是嫌棄年紀,萬一半夜從上鋪摔下來,這責任算誰的?"
衛生問題更讓人頭疼。有家青旅的保潔阿姨抱怨:"有些中年客人拿著放大鏡挑毛病,床單上發現根頭發就要換房??稍蹅冞@價格,哪能跟星級酒店比呢?"
最微妙的還是氛圍問題。在成都一家青旅做前臺的小伙子說得直白:"年輕人來這兒圖的是熱鬧,突然進來個長輩,大家連玩笑都不敢開了。"
他指了指墻上"禁止午夜狼人殺"的告示,"上周剛有個大叔投訴說孩子們太吵。"
更深的問題也許是,社會在“淘汰”中年人?
從職場“35歲不要”到旅游“40歲別來”,中年人越來越難。
有網友說:“現在社會對年齡太苛刻了,上班嫌我早,退休嫌我老,我們八零后招誰惹誰了?!?/p>
青旅原本是共享、互助的地方,現在住個店都犯了天條。
有網友建議:“不如按生活習慣分房,打呼嚕的一間,安靜的一間,比直接拒絕強!”
結尾:
40歲被嫌棄"老",轉眼20多歲就被10后喊"阿姨",這年齡鄙視鏈簡直沒完沒了。說實話,當自己在20歲的時候覺得40歲真的很“老”,但每個人都有到40歲的一天。
青旅該不該設年齡門檻?中年人連窮游的資格都要被剝奪了嗎?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
你怎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