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游記】11. 泰寧歷史文化主題園:凝固千年時光的青銅史詩
泰寧古城的雕塑,非常值得書寫一番。
古城外的廣場有泰寧古城歷史演變簡介,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宣傳牌,而是橢圓形的圖文并茂的那種。
廣場上的花叢中,在高大的大小兩輪風水車旁,塑有一座高平臺,平臺上坐著兩位泰寧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南宋時期的狀元鄒應龍,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兼樞密院參知政事,另一位是明朝天啟年間的兵部尚書李春燁。他們處在通往泰寧古城的風水口,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弈。
這些都不算什么稀奇的,最讓人震撼的是,泰寧古城對面,有一條河流,名叫金溪河,河畔,有一道靚麗的風景,是泰寧歷史文化主題園,這里有全國縣級最大的群雕——《泰寧賦》。
《泰寧賦》如同一幅立體的歷史長卷,以19組青銅雕塑與1組風水輪主題雕塑,凝固了公元前234年至公元1934年間泰寧跌宕起伏的歲月。這座由著名雕塑家張立旗先生匠心打造、占地19102平方米的藝術長廊,用67個人物、10頭牛、1口井與5匹馬的生動群像,將泰寧的科舉傳奇、民俗風情與人文壯舉,鐫刻成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記。
沿著蜿蜒千米的雕塑群漫步,仿佛踏入時光隧道。從戰國烽煙到紅軍長征,泰寧2200年的歷史脈絡在青銅的光澤中鮮活起來。每一尊雕塑都在訴說故事,每一處細節都在傳遞溫度,磅礴的氣勢與靈動的市井百態交織,既有金戈鐵馬的壯闊,又有煙火人間的溫情,這般震撼的藝術呈現,在全國縣區級中堪稱首創。
千年歲月為泰寧積淀了無數傳奇。無諸校獵的豪邁、鄒工開泰的智慧、朱熹題壁的風雅,還有紅色蘇區時期周恩來、朱德等革命家在此揮斥方遒的身影,都化作雕塑群中永恒的瞬間。
每一組雕塑都有故事。
單是細看那組“李綱著書”,便能感受到這位抗金英雄被貶泰寧丹霞巖時,在孤寂中筆耕不輟的堅韌——1130年,他在此完成《易經內外篇》,留下詩文佳作,將失意化作文化的瑰寶。
李綱福建邵武人,字伯紀,他也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宋高宗趙構泥馬渡江,建立南宋后,起用李綱為宰相,但他在職僅77天,就因為投降派的排擠而被罷官。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安置在海南。于建炎四年也就是1130年在泰寧的丹霞巖居住了一年多,與眾多的詩詞愛好者結為好友。在丹霞巖中寫成了《易經內外篇》一書。《瑞光巖丹霞禪院記》、《修供羅漢巖因訪丹霞長老》詩一首。
尚書求言,這位就是明朝的兵部尚書——李春燁,李春燁,尚書府第就是他告老還鄉之后建的,李春燁一生六歲開始讀書,十六歲中秀才,三十六歲中舉人,四十六歲中進士,為官十年晉升十四級,后人便用: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急流勇退12個字概況他的一生。在未為官之前,為了敬孝心給79歲的母親過壽,但又無力籌措精美的食品,便寫了一篇《求言小引》,請老師和同學寫些文章為他母親過壽,文章感情真摯,言辭懇切,母子情深,催人淚下。
“淘金人家”雕塑則揭開泰寧隱秘的財富密碼。這座古稱“金城場”“金泉場”的縣城,因金溪沙金富集而聞名,江西淘采工跨越半個世紀的淘金足跡,在雕塑中重現。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挖和寶山金礦隧道的時候,發現古時已有人挖過,據考證,很可能是宋朝時的遺跡。宋代礦工的鑿痕穿越時空,與現代開采的隧道在此相遇,訴說著跨越千年的資源傳奇。
而“市井之娛”雕塑里,客家藝人頂著長竹竿雜耍的詼諧姿態,勾勒出泰寧文化交融的生動圖景。泰寧古為閩越族,東漢末年開始有漢人陸續遷入,現在漢人占99%之多,泰寧文化也陸續從中原傳來,從閩越先民到中原移民,從雜耍絕活到民俗風情,這座山城的包容性在雕塑中展露無遺。
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當屬泰寧中國工農紅軍總部、紅軍這些紅色主題的雕塑。泰寧是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將泰寧開辟為中央蘇區21縣之一,1931年至1933年,紅軍三進三出泰寧,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聶榮臻、楊尚昆等都曾在這里指揮紅軍作戰過,我們所看到的這兩位便是朱德總司令和周恩來總政委,率領紅軍作戰,對革命充滿信心的英勇氣勢。
“朱周躍馬”定格了朱德、周恩來率紅軍征戰的英武瞬間,他們目光如炬,身姿矯健,仿佛能讓人聽見當年的號角聲。泰寧作為中央蘇區核心區域,2800余名熱血兒女投身革命,紅軍街、紅軍總部舊址至今仍在訴說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只是此行匆匆,未能一一探訪,留下些許遺憾。
這一組組雕塑反映了泰寧的歷史和文化。在這里,您可以了解泰寧的發展史,同時欣賞到精美的青銅藝術。特別欣賞泰寧用這種方式來闡述自己千年的歷史文化,不愧是狀元之城。
主題園內,鐫刻張立旗2004年8月9日寫的《泰寧賦》的古城牌坊古樸莊重,全文如下:
泰寧賦
千載靈秀動
紫氣染丹霞
百代宏篇生
瑞光照歸化
無諸校獵金鐃山
梅福煉丹棲真巖
鄒公開泰
宗祠列章
頌漢唐戀古鎮之悠遠
憶兩宋覓名城之綿長
歷九夏出名宅尚書府第懷古
經三春入幽居世德堂前柱香
把酒凌虛尋覓處
卻醉于明城殘石
恍惚兮俊彩星馳
嗚呼哉回首經年
囑學東五魁坊
觀隔河兩狀元
一門四進士同賀
單巷九舉子共勉
李綱著易
楊時倡道
朱子行吟邑留題四壁
遺琴封硯感梅雪太極
元實春江唱十詠
日彩啟奏薦人雄
求言小引敬母賢
四世一品孝當先
閩越才俊傲天下
伍寧育人對三元
最顯激情澎湃
獵獵紅旗迎風展
更是壯懷激烈
三千勇士戰猶酣
戰馬嘶鳴
朱老總雄風猶在
文韜武略
恩來公氣貫長虹
渴飲紅軍井水
登臨城中山巒
俯首望
壁壘遺失三闕
而如今
承約緣合一脈
設曲徑而潤芳草
雕群英而澤泰寧
疊溪潦而池潭靜
弈子眩而尚書驚
風水輪轉
古井涵溟
樂聲縈繞兮清風生
茶香飄異兮煙霞濃
引西神東居
布黃道星吉
佑一方福地
合妙法玄機
百竹園中觀綠
丹霞館內賞石
伐竹取道
游儒鄉靜波九龍潭
神奇漂流
繞仙山曲水上清溪
狀元巖處
揮懸虹巨筆
金龜寺前
寫摩崖天書
大金湖畔映丹嶺
碧水輕舟戲諸賢
移步大佛地
道法一池蓮
登上甘露寺
更覺小周天
不得不贊嘆!張力旗所寫的《泰寧賦》是對福建省泰寧縣豐富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深情描繪。將泰寧幾千年的歷史、人物、風情、風俗融為一體,從古代的文人墨客到現代的科學家,從唐朝的武將到宋朝的文人,再到現代的革命家,栩栩如生地展現了泰寧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文字中流淌著滿滿的歷史豪情和文化底蘊。
磚石筑就的古城門巍峨聳立,與對岸的古城遙相呼應,仿佛在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正如那句經典宣傳語所說:“泰寧,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名城。”哪怕是小小的狀元文化廣場,在玫瑰的馥郁香氣中,也浸潤著千年文脈的芬芳,讓人不禁沉醉于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韻味之中。
(2619 圖35 2025/5/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