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網約車 花15萬元購買新能源車準備跑網約車,卻因4S店失誤導致車輛淪為"黑車"。究竟咋回事兒呢?
近日,杭州的胡先生向媒體反映,他在極狐中心杭州蕭山店購車時遭遇合同履約糾紛,維權過程一波三折。
今年4月,胡先生在極狐中心杭州蕭山店,購入一輛極狐阿爾法S5新能源車,明確告知銷售購車用途為網約車運營。
由于不懂營運車輛的上牌流程,胡先生便委托4S店進行辦理,銷售合同上約定的也是由4S點代辦保險上牌,交付的是營運車輛。胡先生提供的微信溝通記錄顯示,其在購車群中多次強調需辦理營運車輛手續,銷售也承諾"全程包辦"。
然而一周后,胡先生拿到行駛證時發現車輛性質竟為非營運。根據《杭州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實施細則》,網約車須為出廠新車且登記性質為預約出租客運。這意味著這輛已上牌的新車徹底喪失網約車運營資格,且杭州明確規定非營運車輛不可轉為營運性質。
面對胡先生的質問,4S店工作人員起初推卸責任,稱是代辦上牌人員操作失誤,僅愿賠償一兩千元,并建議胡先生去起訴或找媒體。
于是,胡先生聽從了4S店的建議,將自己的遭遇曝料給了浙江衛視小強在線。在記者陪同胡先生到店采訪時,工作人員先是質疑記者身份,后又以負責人不在為由拒絕回應。
隨后,在媒體的幫助下,杭州市蕭山區交管部門核實后發現,問題出在4S店提交的申辦材料缺失關鍵文件——既未提供出租車預受理證明,也未口頭告知需辦理營運牌照。而負責此事的姜經理以“主管金融業務,不熟悉辦證流程"為由,回避采訪。
對于胡先生的遭遇,有律師明確表示,購車合同明確約定車輛用途為營運,因4S店過錯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消費者有權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額退款。
而當媒體深入介入后, 4S店態度終于發生了轉變,主動提出協商解決方案。
目前最新進展為,極狐4S店承諾為胡先生更換新車,并將問題車輛轉為店內自用,承擔全部保險、過戶費用。胡先生表示則表示,僵持下去沒有意義,能提到合規新車就行。
該事件暴露新能源汽車銷售環節的代辦服務亂象。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辦理營運車輛時需全程監督材料遞交,必要時留存書面憑證。對于企業而言,專業服務流程的規范性和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仍是亟需補上的重要一課。
對于胡先生這樣的遭遇,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