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金萍 深圳報道
在全球幾乎所有的主要經濟體,咖啡都是一種“舶來品”。
它起源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走入各大地區和城市。人們在咖啡館里對話、思考,舶來品也奇妙地完成了向本地文化嵌入的轉化。
咖啡來到巴黎,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象征。咖啡來到北美,被視為華爾街商業化現代版圖的一種載體。咖啡于1840年左右相繼來到廣州、上海,承載著開埠通商、睜眼看世界的好奇心。
當咖啡來到深圳這座全球“最年輕的超大城市”,有著何種意味?
春夏之交的深圳節日大道,氤氳著一種混合的香氣,它有著埃塞俄比亞咖啡豆的焦糖香,也有哥倫比亞瑰夏的柑橘調,還有云南咖啡的草木香。
4月29日到5月5日,為期7天的第五屆福田咖啡生活周在深圳舉行,近200家咖啡品牌齊聚,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一場關于咖啡味覺、視覺的沉浸式游樂體驗。咖啡愛好者一次性品嘗到百種特調咖啡,也可尋覓獨屬于自己的風味咖啡豆,甚至在現場,咖啡愛好者可體驗從咖啡果到“杯中飲”的全過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福田區主流商圈總客流量同比增長29.97%。
從簡單的“杯中物”到“文化符號”,咖啡在成為都市人群生活一部分的同時,也在凝結成城市消費文化的具象化展示體。
38歲的David Rozali第一次來到中國。他皮膚黝黑,笑起來頗像是亞洲人。身為柏林The Barn前首席烘焙師的他,創立了以“告別無趣咖啡”為主題的Rozali Coffee。
在2025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上,他帶來一款產自厄瓜多爾的咖啡豆。他發現,中國消費者更偏好中淺烘的果香調,與德國人嗜好深烘的傳統截然不同。
“深圳像一座實驗室,能快速驗證全球口味。”Rozali說,他走訪了深圳多家咖啡廳,與中國咖啡師進行了深入溝通,他發現,深圳咖啡市場非常大,咖啡師也在認真對待每一杯咖啡,這里咖啡文化的土壤遠超他的想象。
“深圳咖啡師們和愛好者會比許多柏林人都懂咖啡。”他甚至開玩笑地說。
在福田中心區工作多年的王玨,在福田咖啡生活周首日打卡了6家品牌,成為了“咖啡獵人”。
山西老陳醋美式以及“雙皮奶 Dirty”,都是她在咖啡節上的新收獲,獨特的風味讓她很滿意。這位白領“咖啡獵人”認真記錄每一杯的口感曲線,并不斷向周圍朋友推薦。
她并不在意飲用咖啡過多讓自己睡不著,畢竟一次性匯聚近200家咖啡品牌的“大場合”應不多見,一次性可以品嘗這么多口味的咖啡機會并不多。
“喝咖啡早就不是為了提神,而是一種生活儀式。”她說。
在深圳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林麗,已經是個“老外貿人”,是這座“中國外貿第一城”的一員。
咖啡正在成為她取悅自己的方式。國際貿易行業讓她“見多識廣”。去年開始,她發現福田咖啡生活周上售賣豆子的商家越來越多,來自非洲、美洲、亞洲三大咖啡原產地的各種風味豆子幾乎都可以在深圳找到,到咖啡節上尋找小眾咖啡豆成為了她每年逛咖啡節的保留項目。
“咖啡不是簡單的功能飲品,而是體驗世界口味的一種方式。”她認為。
咖啡愛好者們正悄然完成從 “尋味” 到 “尋豆” 的蛻變,咖啡也隨之化作他們與朋友分享生活方式的獨特媒介。在一家名為璞咖啡的品牌前,來自香港的楊先生一邊端著一杯咖啡慢慢品嘗,一邊與該品牌咖啡師交流咖啡理念。對于該品牌咖啡師提出的回歸咖啡本源的理念,更是頻頻點頭贊同,他告訴記者,不僅喜歡與咖啡師交流咖啡理念,在咖啡節上,可以挑選到給朋友分享的咖啡豆也是其重要打卡原因。
第三方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咖啡產業規模達2654億元,人均年飲用數已上升至16.74杯。其中,深圳以每平方公里擁有2.23家咖啡店數量的密度,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一位。
更多的消費者將咖啡作為休閑社交載體和商務場景——咖啡已從功能性飲品,升級為城市文化的象征符號。
由此,更多元的消費需求正在不斷涌現。深圳咖啡市場白皮書顯示,除了近8成消費者因為提神醒腦的功能選擇喝咖啡外,咖啡成為社交和休閑的重要飲品,其中58%的消費者在娛樂休閑時飲用咖啡,44.3%的消費者通過咖啡進行商務社交。
這種咖啡消費需求,更成為城市文化的映射。在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近8成的咖啡品牌提供特調咖啡——凍梨美式、山茶花下、心蘋氣和……“深圳年輕人既要‘快’——即拿即走,又要‘新’——全球風味。”
有咖啡品牌主理人認為,這種“效率型體驗”背后,是城市年輕化、高流動性與開放基因的投射。
除了各具特色的風味,不同的“特調”中還折射著咖啡產業鏈的價值裂變。
如果將鏡頭調轉,福田咖啡生活周上還有另一批主角。他們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咖啡展商。除了單純的咖啡售賣之外,他們因為各種理由來到現場。
天津ATU Café的展位前,一款青蘋果維也納特調正引發愛好者品嘗。“7天預計銷售額4萬元左右。”主理人透露,這家曾以門店現制為主的品牌,正將重心轉向供應鏈。
這次福田咖啡生活周期間,他們第一次帶來了多款咖啡豆,這是因為品牌經歷了五年左右的發展,正在從單純的賣一杯咖啡向賣咖啡周邊(咖啡機、咖啡豆)等轉型,希望借助這個活動了解消費者對其態度。
主理人發現,隨著喝咖啡人士的增加,同時結合現在消費者追求質價比的消費習慣,喝咖啡的場景也在發生轉變,在辦公室磨一杯咖啡也成為眾多辦公室人員的選擇。
對于咖啡市場的未來發展,主理人很樂觀,他告訴記者,該品牌已經開啟走出天津計劃。
轉型背后是消費場景的遷移。《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中顯示,中國咖啡消費中,辦公室手沖比例從2020年的12%躍升至2024年的35%。“消費者追求‘質價比’,買豆自沖成為新趨勢。”ATUCafé主理人解釋。
云南比頓咖啡則通過“莊園可視化”模式嘗試將一杯咖啡的價值,從舌尖延伸至千里之外的田間,再進一步鏈接上文旅與體驗經濟。
比頓咖啡師方啟磊告訴記者,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已有基礎,但仍需讓更多人了解云南咖啡,不只咖啡豆,更了解一杯咖啡背后的故事,比如云南咖啡品類、云南咖啡種植過程等。
為此,他們不僅帶來了云南生產的各類咖啡豆,如黃波旁咖啡豆,還希望讓咖啡愛好者深入了解每一杯咖啡背后的故事,從種植端到采收,再到初加工、深加工,讓咖啡愛好者深度體驗每一個環節,從而推廣云南的咖啡+文旅。
“已經有多位咖啡貿易商對我們感興趣,希望去投資咖啡產業相關項目,更有很多咖啡愛好者在購買了咖啡周邊產品后,希望去莊園了解”。方啟磊告訴記者。
橫向對比,東京以“咖啡師大賽”推動技術標準化,倫敦咖啡節聚焦B端資源整合,深圳則提供一個咖啡產業價值裂變的風味試驗場,正如有咖啡行業觀察人士所言:“咖啡節讓云南豆從原料出口變為品牌敘事。”
咖啡節不僅鏈接了愛好者和咖啡品牌商們,也將咖啡產業的上下游相關人士緊密相連。
東莞寮步粵咖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鐘笑平是一位咖啡產業新兵,正式踏入咖啡產業不過兩年。她所在的公司正在聯合華南農大培育一款具有嶺南特色的“荔枝風味咖啡豆”,如果培育成功,將縮短珠三角運輸周期至48小時(傳統進口豆需15天),同時也有望將咖啡樹從栽種到結果的時間縮短在兩年左右(傳統咖啡樹結果周期需要3-5年之久)。
這款咖啡豆預計今年11月將迎來首次收成。從目前開花情況預測,畝產量有望達到甚至超過云南的收成水平。
談及踏入行業的原因,她告訴記者,改變人們對中國咖啡產地的固有印象,推動廣東成為新的咖啡產區是其初衷。這是因為咖啡對保質期、儲存條件有更為苛刻的要求,珠三角作為重要的咖啡消費市場,需要從上海、云南等地獲取咖啡豆來源,時間周期相對較長,因此團隊希望通過在珠三角地區種植咖啡,為本地咖啡愛好者提供一杯高品質咖啡。
來到福田咖啡生活周,她既希望了解到目前國內生產咖啡豆的品質,也希望了解咖啡行業發展前端,以此獲取資料,推動相關政府支持將咖啡豆新品種事業在廣東省推廣。
在福田咖啡生活周上,除了希望將生產端與消費端快速鏈接起來的種植團隊,也有攪動咖啡全球貿易的人。
來自咖啡發源地埃塞俄比亞的公使即是此類人。他借助此次活動,將埃塞俄比亞咖啡進行推廣。
他表示,咖啡是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埃塞俄比亞人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其經濟價值。在咖啡生活周上,他希望找到更多愿意投資埃塞俄比亞的中國企業,與企業攜手成立合資公司,開展增值業務,實現定向共設、共享收益,從而實現雙贏。
咖啡除了鏈接產業,也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媒介。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距離深圳近3000公里,其首府延吉是全國咖啡密度最高的小城。延吉市常住人口不足70萬,其咖啡店密度已經超過一線城市,每萬人咖啡店擁有量近乎是上海的4倍。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商務局副局長關亞菲,攜帶當地咖啡品牌一同出現在福田咖啡生活周上,學習活動經驗是其首要目的。
這是因為,在5月中旬,延吉也將舉辦一場咖啡節,希望通過學習福田咖啡生活周的氛圍打造,在延吉復刻一場同等熱鬧的咖啡節。
(圖:延邊州的展臺頗具特色/李金萍攝)
關亞菲認為,福田咖啡生活周擁有的良好氛圍,是政府通過扶持企業、提供場地,營造一個吸引全球咖啡品牌集聚的開放市場的結果。
她告訴記者,希望展示獨具特色的延吉咖啡文化,更希望以咖啡為媒,邀請更多貿易商前往延吉,將延吉打造成為鏈接韓國、俄羅斯等區域的樞紐城市。
事實上,咖啡節成為區域發展媒介的背后,是中國爭奪全球咖啡話語權的縮影。
當埃塞俄比亞公使遞出咖啡杯、德國烘焙師記錄風味偏好、云南咖農展示莊園故事時,“香味外交”重塑城市IP。
從陸家嘴的密度到福田的鏈接力,從倫敦的產業聚合到延吉的邊城野心,一杯咖啡的全球化試驗揭示了一條新路徑:通過“輕資產、強鏈接”的節展IP,激活產業鏈,塑造文化符號,吸引全球資源。從“深圳速度”到“深圳風味”,咖啡經濟或將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味覺注腳,而深圳福田將是重要一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