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5月14日,中美之間的關稅戰暫時實現降溫,中國對美關稅正式降至10%,而美國對中國關稅也降至30%,未來90天將非常關鍵。
我此前曾做出預判,這個時間可能會持續3到6個月,并且中美雙方實際上還留下了諸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潛在的沖突點無疑將成為未來90天或180天內雙方貿易博弈的定時炸彈。
因此,在接下來3到6個月的時間里面,我們需要密切關注事態進展。
在此提醒大家,我們香港全球化中心預計將在未來2到3天內,公布一份關于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企業轉型影響的研究報告。
01
言歸正傳,5月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中方領導人也親臨現場。同日,巴西總統盧拉也正在中國訪問,他預計將在5月14日離開北京。
無論是中拉論壇部長會議傳達的信息,還是中巴領導人會談后所發表的聯合聲明,都存在至少是間接針對美國的成分。尤其是,中巴兩國領導人共同呼吁反對單邊主義,倡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
關于盧拉和中國的關系,以及他在左傾問題上的看法,全球都已有所了解。這次會議上,中國除了向相關國家提供約660億元人民幣的支持外,還和巴西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
這些行為背后,一方面,是在宣示中國和拉美地區國家在自由貿易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立場;另一方面,也是在表明雙方在市場上可以為彼此提供重要的支持。
至于其中更深層的含義,大家應該都明白。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呼吁中國企業盡可能遠離美國,分散風險,將原本依賴的美國市場分割成多個小型市場,并通過這些小市場來替代美國市場,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無論在農產品還是其他方面,巴西都是一個理想的替代市場。因此,我認為未來中國與巴西之間的合作大有可為。
此外,中國和巴西在中美關稅戰“停火”的前一天也簽署了相關協議,雖然在議程和日程上可能是巧合,但在戰略層面,特別是在心理暗示的意義上,這具有深遠的含義。
眾所周知,盡管中美貿易戰暫時按下暫停鍵,但雙方真正的硬戰其實才剛剛開始。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得到了來自拉美、巴西的支持。因此,這實際上對美國產生了許多心理暗示和警示作用。
但我仍想強調,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未來90到180天內,中美之間將展開一場貿易博弈的硬仗,中美聯合聲明留下的某些潛在的“坑”,可能會成為定時炸彈。
02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俄烏。
5月15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將在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目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經啟程前往伊斯坦布爾,但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親自參與,尚不得而知。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多次被記者問及此事時,始終回避正面回答,含糊其辭。
雙方舉行直接會談是普京親自提出的,但最初澤連斯基對此并不情愿,他要求如果要進行直接會談,俄羅斯必須首先同意雙方停火30天。
后來,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特朗普親自向澤連斯基提議后,澤連斯基才同意前往。
從現在情況看,澤連斯基已經啟程前往伊斯坦布爾,顯示出積極的態度,但俄羅斯方面仍然處于未知狀態。
5月15日普京本人或其副手可能會出現在現場,因為佩斯科夫已經暗示了這一點,即俄羅斯并不承認澤連斯基的合法性。
俄羅斯一直強調,澤連斯基的任期已經結束,他們應該重新進行選舉。
因此,普京極可能會利用這一點,不直接與澤連斯基進行談判。
如果普京親自出席5月15日的會議,這將是一個重大的信號;如果普京不是親自出席現場,那這也是一個重大的信號。
但無論普京是否親自出席,俄羅斯派出何種代表,哪怕是副部長級別的人物,澤連斯基都將被迫與之見面。
如果真是這樣,對澤連斯基而言,這無疑是極大的恥辱。
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澤連斯基,在無奈之下,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的多重壓力下,拿出了一個所謂的談話誠意。
然而,后面還有兩個更大的炸彈。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最近幾天正在訪問沙特,接下來幾天他還將前往卡塔爾或阿聯酋進行訪問。
沙特是特朗普第一任期上任時的首訪國家,這次特朗普再次首先訪問沙特,體現了美國對沙特的重視。
而這和2018年的卡舒吉事件沒有任何關系,純粹是沙特有財力,同時又是地區的老大等。
5月13日,特朗普參加了沙特當地一個投資論壇時,宣布了兩項重大事項。
其中一個,就是特朗普將派遣國務卿魯比奧參加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會議,并表示如果時間允許,他本人也可能親自前往。
雖然特朗普是否參加還有變數,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魯比奧將代表美國前往伊斯坦布爾。
假設普京會親自出席會議,那么這次會議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魯比奧現身會談現場,使得會議變成三方會談;二是他分別與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進行會面。
無論如何,我們都非常關注魯比奧在伊斯坦布爾的現場會發揮著什么作用。
另外,我們收到來自莫斯科的消息,無論最終派誰去,俄羅斯此次的議程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確認俄羅斯對某些領土的合法性,這一點表述得很明確。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仍然是中國的朋友,我盡可能以委婉、中立和克制的語氣來表達和闡述我的評論。
換句話說,俄羅斯將在這次伊斯坦布爾會議上,要求烏克蘭承認其對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的合法性。
合法性和主權是兩個概念,但至少合法性是主權的首要前提,這一點非常明確。
第二,俄羅斯還提出,要求烏克蘭政權去納粹化。
大家回憶一下,三年前俄烏戰爭爆發之前或者之初,俄羅斯提出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去納粹化。
盡管許多西方國家并不承認這其中的訴求,但戰爭持續三年多之后,對西方和烏克蘭來說,這場戰爭打了個寂寞。
現在,俄羅斯將在伊斯坦布爾會議上重提舊文,再次把這個訴求提出來,而且還加上了領土的訴求。
坦率地說,澤連斯基是否要吞下這苦果,這是他要思考的問題。
如果魯比奧參與此次會議的話,美國的立場將如何?是站在俄羅斯這邊,還是烏克蘭這邊,又或是站在中立這邊?
我相信美國不會站在烏克蘭這邊,站在中立這邊也很難,也有可能表面上看似中立,實則傾向于俄羅斯。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又處于什么立場呢?
截至目前,我們尚未收到德、法、英三國會現身伊斯坦布爾的消息。所以,明天在伊斯坦布爾,俄羅斯會派誰出席?他們有哪些訴求?現場又會爆發怎樣的激烈爭論?澤連斯基是否會被迫接受不利條件?后續又將如何發展?
這些疑問都將在伊斯坦布爾一一見分曉。當然,這里面有看熱鬧的成分,也有看門道的成分。
對于俄羅斯的訴求,我會以中立、謹慎、克制的態度來表達和闡述自己的評論。
實際上,我個人并不贊成某些做法,但我不想讓自己的觀點影響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判斷,也不想左右大家對這件事的分析。
03
另外,昨天特朗普在沙特宣布的另一個重大事項,就是將全面取消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
大家都知道,敘利亞前總統巴沙爾在2024年12月被迫離開敘利亞,前往俄羅斯并放棄政權后,敘利亞成立了新政府,且這個新政府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總體較為良好。
這背后有著長達十幾年的敘利亞戰亂作為背景,這場悲劇即將慢慢落幕,敘利亞不但迎來了和平的曙光,隨著美國此次與敘利亞關系緩和并停止制裁,也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
但這背后,實際上也包含著美國在緩和與俄羅斯關系方面的戰略考量。
雖說巴沙爾離開了,可敘利亞一直都是俄羅斯極為看重的戰略要地。敘利亞不僅是文明古國,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同時和中東其他地區一樣,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美國全面解除對敘利亞長達多年的經濟制裁,顯然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此外,還有個小插曲,特朗普在14日與敘利亞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會面了。
艾哈邁德·沙拉曾是一個基地組織敘利亞分部的負責人,該組織后來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他之后還成了敘利亞當地另一個恐怖組織的頭目。不過,他在2006年脫離了基地組織,并于2024年解散了自己在敘利亞的恐怖組織。
特朗普此次要在沙特與他會面,著實耐人尋味。
但如果我們了解美國以往的行事風格,就會知道美國常常與曾經的敵人重新握手言和,也經常與過去的盟友或支持者反手為敵。
就拿本?拉登來說,本?拉登曾經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重要情報人員,是不是很讓人意想不到?
所以,看待美國的種種舉措,我們不必過于當真,千萬不能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洞察其背后的本質。
今天說了這么多,都是關于13日、14日、15日這三天發生的諸多事情。
從13日中美貿易戰按下休止鍵,開啟90天的緩和、談判與博弈,到昨天中國與巴西以及拉美地區展開的一系列相互支持的實際行動,再到今天即將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俄烏會談。
我們可以關注一下普京是否會出席,以及在這期間美國會如何向澤連斯基施壓,迫使他接受不合理的條件。這幾天,我們不妨密切留意這些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