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迪拜5月14日電 (記者管克江)巴格達市中心的尼蘇爾環島邊,工程車轟鳴,工人行走在鋼筋扎成的“密林”之巔——由中鐵國際旗下川鐵國際總承包的尼蘇爾交通樞紐項目進入了最后攻堅階段。再過兩個月,巴格達最大規模的道路交通施工項目將全線竣工,屆時巴格達地區交通擁堵狀況將較既有程度緩解80%以上,并減少交通污染和噪音。
尼蘇爾交通樞紐項目一景。川鐵國際供圖
自伊拉克戰爭以來,巴格達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停滯,而人口卻劇增到1100萬,由此導致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眾多問題。據統計,在巴格達市區行駛的汽車平均時速為20公里左右。2023年3月,伊拉克總理蘇達尼宣布了一攬子計劃,準備在巴格達修建橋梁、道路和立交橋等19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尼蘇爾交通樞紐項目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項目,包括兩座大橋、五條隧道,及重建項目周邊道路、改造區域內既有各類公共設施、地下管線和電纜等。
川鐵國際項目總經理郭小偉介紹,項目地處巴格達市中心,受到伊各界廣泛關注。伊拉克總理蘇達尼本人先后5次到現場視察,高度肯定中企成就,并希望以此項目帶動巴格達城市建設新發展。很多媒體和民眾自發到現場采訪或直播。
在項目管理部,辦公室墻上張貼著各式各樣顏色標注的工程線路圖,線路分布密密麻麻,有的線路相互疊加成為一團黑色。據介紹,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管線。郭小偉說:“項目涉及既有公共設施、地下管線和電纜等情況復雜,且大多無圖紙、無既有資料。我們與伊拉克政府合力對區域內的各類公共設施、地下管線和電纜進行了詳細調查,并推薦采用中國現有城市管廊理念,對其地下管線和電纜進行改造。”在施工中,中企在伊拉克還首次采用橋梁蓋梁后張法技術、首次推廣使用盤扣式支架系統等,讓伊方見證了中國技術、中國設備的高水平。
工人在進行五號隧道施工。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據介紹,交通樞紐項目中的兩座大橋和四條隧道已經完工通車,第五條隧道即將完成封頂。郭小偉表示:“伊拉克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國家,目前正處在重建關鍵階段。我們將高質量完成伊拉克工程項目,為中伊深化‘一帶一路’合作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