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一架裝載有800毫升血液的無人機從武漢血液中心飛往武漢亞心總醫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 徐尚思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和新一代數智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低空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已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準確把握低空經濟的內涵及其意義,才能有效運用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成果,促進低空經濟安全健康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低空經濟之所以被稱為新質生產力,是因為其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突破了傳統生產力的邊界,形成了全新的生產方式和價值創造邏輯。這一判斷可以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來展開分析。
從勞動者的角度看,低空經濟具有高科技屬性與產業融合屬性,對各類從業者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技術性要求和專業性要求,客觀上有利于促進勞動者結構和組織形態的優化。
從勞動資料的角度看,低空飛行器作為低空經濟最為核心的生產資料,是各種低空經濟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物質載體。這些低空飛行器具備飛行靈活,應用場景多樣化的特點,具有顯著優勢。
從勞動對象的角度看,低空經濟不僅能夠直接促進低空空域的開發和使用,拓展人類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空間范圍,而且在農業生產、地質勘探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能夠以新的視角和方式拓展人們對原有勞動對象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各類勞動對象的利用效率。
低空經濟橫跨了一二三產業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生產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產力單純的量的擴大(例如,開墾土地),都會引起分工的進一步發展?!绷暯娇倳洀娬{,“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亟待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既然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它必然會引起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其包括的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四個領域,橫跨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因此,要強化融合意識,切實提升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分工協作,多產融合,才能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基礎通信網絡、感知網絡的完善是行業發展的基石,必須依托先進的航空、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以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為載體,然后引領交通、物流、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等多領域和多產業的變革。也就是說,低空經濟是依托低空飛行活動牽引串聯的系列相互關聯的產業經濟活動,不僅包括上游生產制造飛行器所必需的材料、零部件和分系統的行業企業,還包括中下游低空飛行器組裝集成制造和測試試飛、設施配套和低空服務等領域。
分工細化、協作深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的本質特征。在上游環節,低空經濟牽引高端材料、精密零部件、智能化系統等基礎產業的改造升級,倒逼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在中游環節,飛行器整機制造與測試試飛、空管系統開發形成技術聚合效應,推動先進制造業、信息服務業深度融合。在下游環節,則以低空服務為核心,衍生了農業生產、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環境監測和文旅體驗等多元化場景,使現代服務業嵌入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牽一發而動全身。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性強、應用場景豐富,具有戰略引領性、高增長潛力等顯著特征。必須統籌兼顧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進而推動現代農牧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深度融合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消費需求和提升創新能力。
蘊藏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藍?!?/strong>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其所呈現的綜合經濟形態特征,當下正通過多元化的應用場景,重塑現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奏響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合唱,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低空經濟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創新應用。在目前低空經濟商業應用領域中,低空貨運物流是其中較為成熟的。無人機在低空運輸中的應用,不受城市道路限制,無須“修路建橋”,即可搭建運輸網絡。未來的“城市低空”,將是一片廣闊的市場藍海。發展低空經濟,就是要把握其戰略機遇,在這片“新藍?!敝杏兴鳛?。
低空經濟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創新應用。為強化低空經濟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加持功能,既要加快研制適應丘陵山地果林經濟作物區的植保無人機,促進植保無人機多元功能的集成發揮,滿足不同農業生產條件和不同種類農作物對植保無人機的差異化需求,又要通過完善植保無人機購置補貼政策、增加社會化植保無人機農業服務等方式,努力提升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覆蓋率。如湖北省秭歸縣用農業無人機吊運臍橙、噴灑農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農的收入。
低空經濟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應用。低空經濟賦能社會治理成效突出,促進了巡檢、應急救援、城市管理、森林防火、醫療救護等公共服務快速發展。如2025年1月,西藏日喀則發生地震,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搭載光電設備和合成孔徑雷達,對震中區域進行多譜段偵察,實時傳輸房屋倒塌、人員受困點位等關鍵信息,突破高海拔、高寒、通信中斷等極端條件障礙,為抗震救災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持。
低空經濟的異軍突起,既是生產力躍升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突破,中國正在構建“人民需求—技術響應—制度保障”的良性循環。這一過程不僅驗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更彰顯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的核心價值。未來,隨著低空經濟與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必將成為推動共同富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