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男科于文曉醫生男科于文曉醫生2025年05月15日 10:53北京盛夏并非靜止的時光切片,從芒種時節的梅雨淅瀝到白露時節的夜涼初顯,不同月份的氣候特征與人體氣血變化密切共振。氣象數據顯示我國北緯30度地區6-9月平均濕度波動達40%,晝夜溫差最大可相差12℃。這種動態變化要求藥膳配伍必須"因時制宜",在祛濕、清熱、養陰、潤燥間靈活轉換。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一、六月長夏:健脾祛濕黃金期(芒種-小暑)梅雨季的潮濕空氣與地氣升騰形成"外濕引動內濕"的困局,此時人體脾胃最易受困。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參苓白術散"思路可轉化為食療:選用藥食同源的懷山藥、炒白扁豆,搭配當季新鮮玉米須,既化解傳統祛濕藥膳的苦澀口感,又增強利水滲濕之效。推薦藥膳:四神冬瓜湯食材:茯苓15g、蓮子20g、芡實15g、懷山藥30g、冬瓜1個(約1500g)制作:冬瓜頂部切開去瓤,填入浸泡過的藥材,隔水蒸2小時后喝湯食料功效:仿效經典"四神湯"結構,冬瓜的天然利尿作用可提升祛濕效果。二、七月流火:清補兼施關鍵月(大暑-立秋)三伏天的"上蒸下煮"模式導致氣陰兩傷,此時需遵循清代醫家王士雄"清暑益氣湯"的組方智慧。將傳統方中的人參替換為西洋參,麥冬配伍新鮮蓮藕汁,既保持益氣養陰功效,又避免溫補過度的風險。推薦藥膳:五汁安中飲食材:梨汁50ml、荸薺汁30ml、蓮藕汁50ml、麥冬10g煎汁、鮮蘆根20g煎汁制作:藥材煎煮取汁,與鮮榨汁混合后冷藏,每日午后飲用100ml功效:生津止渴,對高溫作業者口唇干裂有效。三、八月處暑:滋陰潤燥轉折點(立秋-處暑)"秋老虎"的燥熱與夏季余濕交織,形成獨特的"濕熱裹燥"證型。此時可借鑒吳門醫派"甘露消毒丹"的化濁思路,選用藥性平和的南沙參、玉竹,搭配當季無花果,在滋陰同時兼顧祛除殘留暑濕。推薦藥膳:石斛無花果燉肉食材:鐵皮石斛鮮條3根、無花果干4枚、瘦豬肉300g、海底椰15g制作:所有食材文火慢燉3小時,加鹽調味功效:滋陰潤燥以清余暑,化濁利咽而安秋金四、九月白露:潤肺防燥預備期(白露-秋分)晝夜溫差加大導致呼吸道疾病高發,此時應遵循"培土生金"原則。將傳統川貝燉雪梨改良為杏仁百合羹,加入茯苓健運脾胃,使潤肺功效提升的同時避免滋膩礙胃。推薦藥膳:三白潤肺糕食材:南杏仁50g、鮮百合100g、茯苓粉30g、藕粉50g、蜂蜜適量制作:杏仁百合打漿,與粉類混合蒸制,冷藏切塊功效:培土生金固衛氣,潤燥斂肺御風邪五、跨月齡食材的靈活運用1. 金銀花:6月配薏仁解表濕,8月搭菊花清內熱2. 陳皮:梅雨季與蒼術配伍化濕,秋燥時與蜂蜜調和理氣3. 葛根:暑熱天制成涼粉解肌,轉涼期煨湯升陽這種動態食養模式既傳承了《飲膳正要》"四時所宜"的古法,又契合現代精準營養學理念。當我們在餐桌上建立起與節氣的深度對話,便能在四季輪回中找到身心的平衡支點。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盛夏并非靜止的時光切片,從芒種時節的梅雨淅瀝到白露時節的夜涼初顯,不同月份的氣候特征與人體氣血變化密切共振。氣象數據顯示我國北緯30度地區6-9月平均濕度波動達40%,晝夜溫差最大可相差12℃。這種動態變化要求藥膳配伍必須"因時制宜",在祛濕、清熱、養陰、潤燥間靈活轉換。
一、六月長夏:健脾祛濕黃金期(芒種-小暑)
梅雨季的潮濕空氣與地氣升騰形成"外濕引動內濕"的困局,此時人體脾胃最易受困。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參苓白術散"思路可轉化為食療:選用藥食同源的懷山藥、炒白扁豆,搭配當季新鮮玉米須,既化解傳統祛濕藥膳的苦澀口感,又增強利水滲濕之效。
推薦藥膳:四神冬瓜湯
食材:茯苓15g、蓮子20g、芡實15g、懷山藥30g、冬瓜1個(約1500g)
制作:冬瓜頂部切開去瓤,填入浸泡過的藥材,隔水蒸2小時后喝湯食料
功效:仿效經典"四神湯"結構,冬瓜的天然利尿作用可提升祛濕效果。
二、七月流火:清補兼施關鍵月(大暑-立秋)
三伏天的"上蒸下煮"模式導致氣陰兩傷,此時需遵循清代醫家王士雄"清暑益氣湯"的組方智慧。將傳統方中的人參替換為西洋參,麥冬配伍新鮮蓮藕汁,既保持益氣養陰功效,又避免溫補過度的風險。
推薦藥膳:五汁安中飲
食材:梨汁50ml、荸薺汁30ml、蓮藕汁50ml、麥冬10g煎汁、鮮蘆根20g煎汁
制作:藥材煎煮取汁,與鮮榨汁混合后冷藏,每日午后飲用100ml
功效:生津止渴,對高溫作業者口唇干裂有效。
三、八月處暑:滋陰潤燥轉折點(立秋-處暑)
"秋老虎"的燥熱與夏季余濕交織,形成獨特的"濕熱裹燥"證型。此時可借鑒吳門醫派"甘露消毒丹"的化濁思路,選用藥性平和的南沙參、玉竹,搭配當季無花果,在滋陰同時兼顧祛除殘留暑濕。
推薦藥膳:石斛無花果燉肉
食材:鐵皮石斛鮮條3根、無花果干4枚、瘦豬肉300g、海底椰15g
制作:所有食材文火慢燉3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滋陰潤燥以清余暑,化濁利咽而安秋金
四、九月白露:潤肺防燥預備期(白露-秋分)
晝夜溫差加大導致呼吸道疾病高發,此時應遵循"培土生金"原則。將傳統川貝燉雪梨改良為杏仁百合羹,加入茯苓健運脾胃,使潤肺功效提升的同時避免滋膩礙胃。
推薦藥膳:三白潤肺糕
食材:南杏仁50g、鮮百合100g、茯苓粉30g、藕粉50g、蜂蜜適量
制作:杏仁百合打漿,與粉類混合蒸制,冷藏切塊
功效:培土生金固衛氣,潤燥斂肺御風邪
五、跨月齡食材的靈活運用
1. 金銀花:6月配薏仁解表濕,8月搭菊花清內熱
2. 陳皮:梅雨季與蒼術配伍化濕,秋燥時與蜂蜜調和理氣
3. 葛根:暑熱天制成涼粉解肌,轉涼期煨湯升陽
這種動態食養模式既傳承了《飲膳正要》"四時所宜"的古法,又契合現代精準營養學理念。當我們在餐桌上建立起與節氣的深度對話,便能在四季輪回中找到身心的平衡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