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地區保留了諸多古老的傳統與習俗。閩南人對神明的虔誠堪比古人,在一年中的某些夜晚,閩南的某些城市街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成群結隊的人們,黑壓壓一片,涌向城市另一端的寺廟。原來,那天是某位菩薩的誕辰,虔誠的信徒們徒步前往寺廟上香,以表達他們對神明的敬意。在閩南,幾乎每個星期都能聽到滿城的鞭炮聲,這通常是慶祝某位神仙或佛菩薩的誕辰。
福建的地方神祇眾多,其中一些不僅在閩南地區受到尊崇,更成為了全國性的信仰。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媽祖。
媽祖,亦稱“天后娘娘”或“天妃”,是北宋初期的人物,原名林默。據傳,她終身未嫁,年僅二十八歲便離世。
在閩南泉州地區,媽祖的知名度極高,家喻戶曉。據道教經典記載,林默出生前,其母陳氏夢到南海觀音贈予她一朵優缽花,陳氏吞下后便懷有身孕。經過十四個月的孕期,林默誕生于世,這一事件在泉州一帶廣為流傳。
林默降生于莆田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出生之時,林家的地面呈現紫色,伴隨著吉祥的光芒和奇異的香氣。她出生后整整一個月未曾哭泣,因此父親為她取名林默。
林默自幼便展現出與神祇之間不解之緣。她尚在襁褓之中時,便能對著家中供奉的神像合十點頭,仿佛在進行參拜;五歲時,她已能背誦《慈航經》;到了十一歲,她更是能隨著神廟的樂曲起舞,以舞蹈贊頌神祇。少年時期,林默在家中靜心讀書時,偶然目睹一位怪異道人經過門前,她心生頓悟,隨即拜其為師,習得“玄微真法”。長大成人后,她通曉秘法,能預知吉兇,鄉親們找她求醫問藥,往往都能迅速康復。
在她十六歲那年,林默與姐姐一同前往井邊打水,突然井底射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姐姐驚慌失措地逃離,而林默卻在水桶中發現了一對銅符,覺得頗為有趣,便將其帶回了家。自那以后,林默擁有了神奇的力量,能夠騰云駕霧,渡海救人,她開始救助那些在風暴中遇險的漁船。
據傳,在林默二十三歲那年,她的故鄉遭遇了兩個妖怪的侵擾。其中一個擁有敏銳聽覺,被譽為順風耳;另一個則目光如炬,被稱為千里眼。他們倚仗自己的妖術,肆意禍害鄉鄰,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面對此情此景,人們紛紛向林默求助,希望她能制服這兩個惡妖。林默抵達后,妖怪們聞風而逃,不再露面。于是,林默便與村中的女子們一同上山勞作。她們日復一日地登山,持續了十余天。某日下午,正當村女們忙碌之際,忽然妖風驟起,兩個妖怪再次出現。林默鎮定自若,靜待妖怪靠近,然后突然一聲大喝。妖怪見勢不妙,試圖化作清風逃走。然而,林默早有準備,她拿出絲帕迎風一抖。剎那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妖怪無處遁形,只得手持武器,向林默發起絕望的攻擊。林默輕輕一指,妖怪手中的武器便哐啷一聲墜地。見林默法力無邊,妖怪們只得俯首稱臣,請求寬恕,并表示愿意歸順媽祖,為她效力。這便是媽祖麾下的順風耳與千里眼的由來。收服了這兩名妖怪后,媽祖得以洞察千里之外的事務,在海上救助遇難者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在海上行善的過程中,媽祖還陸續收服了晏公等眾多妖魔鬼怪,引導他們棄惡從善。
不久,林默便聲名鵲起。她頻繁地為人們解除災難,無論是求雨、驅魔、治病還是救人,她都無所不能。年紀輕輕的林默已經積累了無數善行。她勤于修煉,很快就功德圓滿了。
林默升天后,不斷顯靈助人,由于她一生未嫁、年輕時便得道飛升,古人尊稱她為“姑娘”。時光荏苒,林默的輩份已相當于姑娘的母親,人們便改稱她為“娘媽”,這個溫馨的稱呼至今仍在閩南地區流傳;數百年后,人們又尊稱她為“娘媽之祖”,簡稱“媽祖”。這便是現今普遍使用的稱謂,除此之外,她亦被稱作龍女、神女、靈女;由于媽祖屢屢顯靈,歷代朝廷多次封賜,她的封號從夫人、妃、天妃,直至清康熙年間被封為天后。
隨后,代代水手們常在波濤中目睹媽祖身著紅衣的圣潔形象,海上航行的水手若遇險難,只需默念媽祖圣名,媽祖便會應聲而至,化解災難,拯救危難。據道經記載:北宋宣和年間,媽祖曾在海上顯靈,救助宋朝出使高麗的使節,因此朝廷賜予“順濟”廟額,并封媽祖為“崇福靈惠昭應夫人”。
在南宋時期,泉州城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媽祖廟的誕生。據傳,一位當地道士在夢中得到神人的指示,命其建造一座道觀以供奉媽祖。遵循這一夢境,泉州居民共同興建了一座專門用于祭祀媽祖的道觀。
在宋元時期,泉州作為當時最為繁忙的港口之一,航海者在啟航前后都會前往媽祖廟進行焚香祈禱,以求航海安全。自元朝起,媽祖逐漸被尊為海上的至高神祇,其地位超越了海龍王、潮神等其他海神。
元朝初期,為了消滅在泉州附近海域活動的南宋殘余勢力,元世祖忽必烈祈求媽祖的庇護,并正式冊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賜號“泉州神女”。為了確保海運和漕運的順暢,元朝官府頻繁前往媽祖廟祈求航行安全。得益于朝廷的推崇,媽祖信仰迅速傳播,各地紛紛建立天妃廟,進行四季的祭祀活動。
進入明朝時期,媽祖信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相傳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壯舉中,有一次船隊在浩瀚的海洋中遭遇了猛烈的風暴。巨浪如山般沖擊著船體,導致船身四處滲水,即便是堅固的船帆也在狂風的肆虐下支離破碎。那些原本華麗且堅固的使節船,一時間似乎就要沉沒于無邊的海洋之中。面對這股狂怒的大海,船隊的官員們無不感到極度恐懼。虔誠的鄭和隨即跪在甲板上,向媽祖虔誠祈禱,其他官員和船員也紛紛跟隨跪下。就在這一瞬間,烏云密布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位身著紅衣的美麗女神。媽祖顯靈了!狂暴的風浪瞬間平息,海面恢復了平靜,天空也迅速放晴。整個船隊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媽祖信仰源遠流長,閩南地區的漁民將海豚親切地稱為媽祖魚。一旦不慎捕獲,他們總是會虔誠地將其釋放回大海。海豚以其對人類的友好而聞名,當海上有人遇險時,它們常常會伸出援手,這種行為與媽祖的庇護精神不謀而合。因此,人們對海豚懷有深深的敬意。
時至今日,媽祖信仰已在全球華人社區廣泛傳播。每年農歷三月廿三日,媽祖的誕辰之日,海峽兩岸的信眾都會齊聚泉州和莆田的天后宮,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場面壯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