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實這句話也適用于美國,如果說沒有美國工人的支持,特朗普豈能二度入主白宮?
為何特朗普團隊一改之前對華的囂張氣焰?美國媒體針對這個事情,可以說是把原由說的很清楚了。
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經貿高層會談中,雙方同意在90天內暫停關稅措施,并將稅率下調115%,市場對此表示歡迎,預計貿易回暖將帶動航運需求激增。此次會談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壓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的“幕后細節”顯示,特朗普政府此次讓步實為內外壓力下的被動選擇。其核心支持群體藍領工人因關稅導致的成本上升和貿易中斷怨聲載道,白宮幕僚長威爾斯、財長貝森特等人警告特朗普,若繼續維持高關稅恐動搖其選民基本盤。
特朗普最初堅持通過高關稅實現“貿易再平衡”,美國企業界強烈反對關稅政策,沃爾瑪、車企等警告供應鏈斷裂風險;共和黨內部盟友罕見倒戈,特朗普在農業州等關鍵票倉支持率下滑。中國堅定反制使美方預估失準,原以為中方會率先妥協,但中方為長期博弈做足準備,迫使美方主動尋求談判。
耶魯大學數據顯示,即便此次降稅后,美國平均進口關稅仍高達17.8%,為1934年以來最高水平,預計每年給普通家庭增加2800美元負擔。保守派智庫經濟學家斯特蘭直言“這完全是瘋狂”,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鑒于經濟反噬已威脅美國民主黨的基本盤,特朗普團隊重啟關稅戰的可能性極低。
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始終與其基本盤緊密綁定。這群以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為信仰的核心選民,構成了美國政治光譜中最具撕裂性與行動力的群體。他們不僅是特朗普對抗民主黨的“護城河”,更是其敢于在全球貿易戰中揮舞關稅大棒的底氣來源。
具體而言,特朗普的基本盤并非單一群體,而是由多個關鍵選民板塊交織而成。如下:
1、美國藍領制造業工人
集中于五大湖區“鐵銹帶”的汽車、鋼鐵、機械制造等行業從業者。他們曾是美式工業文明的象征,但全球化與產業轉移使其淪為經濟全球化的“輸家”。特朗普2016年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喚醒這一群體的民族主義情緒,承諾通過關稅壁壘保護本土產業。
2、美國農村與小城鎮居民
農業州農民、能源產區工人及服務業從業者構成另一支柱。他們對全球化導致的農產品價格波動、能源出口受限等問題深感不滿,將特朗普視為對抗“精英統治”的代言人。
3、基督教福音派與保守主義選民
在文化議題上高度保守的群體,將特朗普視為對抗LGBTQ+權益、墮胎合法化等“政治正確”的堡壘。盡管經濟政策與其直接利益關聯較弱,但其投票率對關鍵搖擺州選情具有決定性影響。
特朗普團隊深知,任何背離基本盤訴求的政策都將引發災難性后果。美國對華關稅上做出讓步,其實也說明了美國認輸了。
基本盤不僅是選票來源,更是政治資金的重要提供者。特朗普基本盤在社交媒體上形成高度聚合的輿論場域,對任何質疑其領袖的聲音進行圍剿。這種“信息繭房”效應使得白宮不得不持續迎合核心選民的認知框架,哪怕政策自相矛盾。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特朗普寧愿得罪金主,也得罪不起他的基本盤。
盡管美國仍可能通過非關稅手段(如半導體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對華施壓,但其對華戰略已從“全面遏制”轉向“選擇性脫鉤”。特朗普團隊的政治算計清晰可見:
在短期內,美以關稅妥協換取農業州選情喘息,同時通過一系列對華的芯片禁令等,定向打擊中國高科技產業。比如這幾天就傳出了美國禁止全球使用華為的AI芯片。
長期來看,美國還將持續推動盟友構建“價值觀供應鏈”(如美日韓臺芯片聯盟),試圖以“小院高墻”策略延緩中國產業升級。
特朗普的關稅讓步,本質是基本盤政治在全球化時代的必然妥協。未來的國際秩序,將不再是單一大國通過關稅大棒重塑規則的游戲。至于中美之間的科技戰,咱們中國人從來沒有懼怕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