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頭號障礙”。
該說不說,印度的“大國夢”真是春風吹又生,一做就是幾十年,然而“大國夢”漸漸變成了“中國夢”。
本來印度一直圍繞著“世界大國”的目標發力,誰知半道拐了個彎,將中國當成了“眼中釘”。
捷徑鋪墊的明明白白,“大國夢”的關鍵,演變成了讓中國先下來,這樣印度才能上去。
壓根沒考慮過,失敗的可能,且印度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從上到下,不管是政客亦或學者,都點頭認同。
20年的時候,印度不要太“硬氣”,中印邊境摩擦的發生,令印度情緒高漲,直言“中國要付出代價”。
之后便是抵制中國制造,封禁中國應用,那叫一個浩浩蕩蕩,更離譜的是,印度好似口香糖,為了“大國夢”,不惜圍著中國找出路、搞結盟,算盤打的叮當響。
那么問題來了,印度的夢想為什么變了?中國如何變成了印度的大障礙?
1. 莫迪撕破臉,新人設劍指中國
說起印度的“硬氣”對剛,就不得不提中印邊境摩擦,20年的時候,印度軍不知道怎么想的,在加勒萬河谷,公然挑釁中國的邊防部隊。
雙方摩擦一觸即發,以至于最后中印的士兵傷亡嚴重,這件事按理來說,印度全責,奈何事情傳回印度國內后,印度民眾民族情緒高漲啊,恨不得親自上陣“討公道”。
媒體也不遺余力的大力宣傳“教訓中國”,不知道還以為印度多委屈呢,大概是見火候燒得差不多了,莫迪政府煞有介事的開始了“經濟制裁”,就很難評。
由于動作挺快的,很難不懷疑是之前早有預謀,中國的諸多軟件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足足有59款,什么洋抖、瀏覽器皆包含在內,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軟件在印度受眾很廣,被大眾所喜愛。
其實進行到這,就已經很滑稽了,殊不知,印度狠起來“我打我自己”,直接扣押了中國的集裝箱,隨便找了個借口,暫停了中企參與的大型項目建設,因為印度港口的“作妖”,令中企的貨物嚴重滯留。
你以為這就完了?人印度顯然要將威風耍到底,明確跟中國劃清了多邊貿易界限,還拒絕加入中國主導的RCEP。
印度的種種操作,不難看出是要全面封鎖,事實上印度也確實這么干了,內政部、工信部、外交部三管齊下,一層層的上鎖,速度不可謂不快。
如果說,這是印度臨時搞出來的招數,多少有點站不住腳,同年四月份的時候,印度就出臺了針對中國的政策,那就是但凡來自鄰國的項目,都需要印度審批。
擺明了跟中國“脫鉤”呢,這樣的想法,莫迪17年就曾提出過,名為“新印度計劃”。
打算在今年,收獲5萬億的經濟體系,為此印度也是下了血本,拼了命的砸錢給基礎設施,通信、交通、能源成為了主要發展的領域。
不得不說,莫迪的打法顧前不顧后,尤其是兩副面孔賊溜,對著民眾一個說法,對著外頭一個態度。
轉變絲滑,可實際上說句無用功并不為過,中國身為基建狂魔可不是白叫的,輕而易舉就被代替了,算什么狂魔。
印度即便想比肩中國的基礎建設,也是有心而無力,想找到媲美中國的印度本土企業,無異于癡人說夢。
不過印度不是沒有明白人,高管阿爾溫就指出了莫迪操作的紕漏,“去中化”弊大于利,印度的制造計劃打水漂板上釘釘,失控的可能性極大,但印度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了出去。
明顯說啥都有點晚了。
2. 中國成“大障礙”,印度口號響亮、行動難評
中國變身成印度“頭號障礙”,一本書功不可沒,關鍵作者還大有來頭,致使在印度國內引起了相當大的重視。
身為印度外長的兒子,本身就自帶著政治色彩,《論印度與世界》一經發售,便受到了追捧。
概因里頭的一句話,直戳到了印度的心窩上,那就是中國是印度的首要戰略挑戰。
印度外長的兒子也不墨跡,在書里面直切重點,直言中國對印度形成了保衛壓力,分別是四個點,新疆、南海、印度洋、西藏。
印度繞不開中國成了鐵一般的定律,但外長兒子對中國的描述挺可觀的,沒有故意抬高印度,直接承認中國不僅有大國體質,還是制造業的鰲頭,“一帶一路”更構建了主導權。
這樣的差距讓印度很難壓制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追趕,講道理,追究追,但外長兒子提出的戰略,每一條都圍這中國展開,實在是令人無言以對,說白了中國已經在合作中發展完成了,印度才剛起步。
可以說,中國往哪走,印度就往哪瞅,想盡辦法的有樣學樣,主打一個如雷雷同,全是模仿,簡直難崩。
“多向聯盟”的核心思想也是緊跟中國的發力區域,“東施效顰”四個字怎么不算給印度量身定做的呢?
之后,印度加入了美國的四方安全機制,直接把中國當成了戰略核心,蘇杰生的一句話,被印度媒體爭相追捧。
“印度必須在地區對抗站隊”。
此外,印度的鷹派邏輯好似跟屁蟲,那是中國的項目我插手,中國的區域我要進,中國的話語權我要搶。
一整套又爭又搶,可沒實力白搭啊,組合拳打得虎虎生風,效果可以忽略不計,就像學中國當中立國,最后弄巧成拙里外不是人。
“國際小丑”非莫迪莫屬,“不能被中國推著走”,也成了印度的金句,啼笑皆非啊。
3. “戰略脫鉤”?
印度真的敢跟中國脫鉤嗎?別看印度嘴上喊得真切無比,實際上行動一步不敢動。
態度強硬的要脫鉤,私下里訂單不斷,沒辦法,依賴成性啊,中國制造不光在美國盛行,在印度同樣撕不開。
印度高喊著禁止了中國的應用,但禁止不掉日常生活的中國制造,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中國,印度拿什么脫鉤。
只要是印度需要的,都是清一色的中國貨,另外,中國的手機在印度廣受歡迎,取得的成績異常亮眼。
正中了印度民眾的心巴,將對方喜好拿捏的一清二楚,中企建設也是印度離不開的。
之前印度的新德里地鐵故障頻出,中國接手后,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成為了性價比最高的地鐵。
這樣的印度脫鉤后,可想而知會過上什么生活,因此脫鉤是不太可能的,畢竟依賴性很強。
信息來源:
解密印度對華鷹派戰略 多向結盟追趕中國.e南洋.2025-04-02
為什么印度總覺得自己能挑戰中國?.澎湃新聞.2021-1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