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湖南株洲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將中國農業銀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位多年疾病纏身、近期又因為偏癱導致腿摔斷而住院的62歲老人,急需5萬元定期存款用于轉院治療骨傷 。這本是一次關乎生命救治的緊急資金支取,卻因為銀行“必須本人到場辦理取款”的要求,最終釀成悲劇。
當天,老人的女兒攜帶老人身份證、存單前往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取款,工作人員以“必須本人到場”為由拒絕辦理。盡管老人女兒反復解釋母親病重無法行動,銀行方面既未提供上門服務選項,也未告知可申請綠色通道或上門服務的相關政策。無奈之下,家屬只能用輪椅將老人從醫院抬至銀行。
到達銀行后,從下午4點開始辦理業務,工作人員要求老人完成人臉識別等流程。由于老人身體極度虛弱,難以完成抬頭、搖頭、眨眼等動作,人臉識別多次失敗。銀行工作人員未采取任何變通措施,業務辦理陷入僵局。直至5點多銀行下班,業務仍未辦妥。期間,老人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最終倒在了銀行門口。家屬緊急撥打120急救,但半小時后老人仍未能被救活,醫生推測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
事發當晚,老人的錢雖然取了出來,但是生命卻已消逝,家屬難以接受銀行要求病重老人親自到銀行辦理業務的做法。
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中國農業銀行株洲分行回應稱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配合警方調查,并向逝者家屬致哀,承諾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
銀行要求大額取款本人辦理的初衷,是為了防范詐騙和洗錢的風險,保障儲戶資金安全。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個人取款超50萬元或涉及可疑交易,需嚴格身份核驗 。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制度缺乏對特殊情況的細化處理流程,導致基層執行機械化。銀保監會早有規定,金融機構需為行動不便的客戶提供上門服務,特殊情況可“特事特辦”,多家銀行也有針對重病、殘疾客戶的應急預案,只需核實身份即可代辦 。
根據《商業銀行法》,銀行有保障存款人合法權益、提供安全便捷服務的義務。若是銀行拒絕考慮老人重病的特殊情況,導致老人不得不坐輪椅前往銀行,增加身體負擔,并且這種負擔與老人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銀行就需要承擔部分責任 。
對此,網友們也是這么認為的。銀行好好整頓,該賠的就賠,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這種情況,明顯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工作太過于機械化了,有的銀行咋就不需要本人過來呢?說到底還是個人辦事不夠靈活,就應該告銀行。
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