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還是頂不住了,決定向美國服軟。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5月14日報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政治顧問阿里·沙姆哈尼在采訪中罕見表示,伊朗愿意在解除所有經濟制裁的前提下,做出一系列重大讓步,包括承諾永遠不制造核武器,銷毀高濃縮鈾庫存,僅留存民用層面的鈾濃縮,并同意由國際機構進行監督。
此消息一經曝光,瞬間引發國際熱議,伊朗此番表態也被視作伊朗在持續二十余年的核僵局中,向西方尤其是美國邁出的最大一步。
但問題是,在這番表態的前一天,伊朗官方仍在硬懟特朗普,強調不會向美國低頭,僅過了24小時,態度就發生如此劇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對于伊朗的“投名狀”,特朗普會接受嗎?
5月13日,特朗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一場活動時表示,美國仍希望與伊朗就核問題“達成協議”,但警告稱,若伊朗拒絕,美方將“讓伊朗石油出口變成零”,言下之意就是若伊朗不讓步,極限制裁還將繼續升級。
隨后在同一天舉行的“海合會-美國”峰會上,特朗普再次提出,伊朗必須“停止支持恐怖主義”、“終結代理人戰爭”,并“永久、可核查地終止核武追求”,這些立場與其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時如出一轍。特朗普隨后還在多哈的一場晚宴中表態稱,希望和平解決伊朗問題,并將主動權“丟”給德黑蘭,表示“球在伊朗一方”。
而對于特朗普這一系列“恐嚇”言論,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14日的的采訪上明確表示,“他(特朗普)以為他可以來到這里,高喊口號,嚇唬我們,但我們不會向任何霸凌者低頭。”這番強勢言論引得現場一陣歡呼,可惜的是,硬不過一天,伊朗就遞交了投名狀。
但其實這也怨不得伊朗,這次伊朗銷毀核武的做法與其說是“服軟”,倒不如說是一次戰略性退讓。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并恢復制裁以來,伊朗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美國通過“次級制裁”機制,不僅禁止美國公司與伊朗進行貿易,還對任何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外國企業實施懲罰,導致伊朗的國際貿易幾乎陷入癱瘓。
要知道,石油是伊朗經濟的命脈,占其出口收入的絕大部分,而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政策通過制裁伊朗的石油工業,切斷了其主要外匯來源。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18年之前,伊朗日均石油出口量約為250萬桶,而在制裁重壓下,這一數字一度降至不足50萬桶,這種打擊對伊朗幾乎是致命的。
除此之外,美國還將伊朗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通過切斷其與SWIFT國際支付系統的聯系,使伊朗難以進行跨境交易,伊朗的銀行系統幾乎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融資和貿易結算成本大幅上升,這不僅限制了伊朗的進口能力,也導致其國內通貨膨脹率飆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統計,伊朗當前年通脹率已突破50%,貨幣持續貶值,國內食品與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底層群眾的生活已經處于水深火熱當中。
基于這樣的情況,佩澤希齊揚不得不向美國低頭,以換取實質性回報。
至于特朗普會不會接受伊朗的“投名狀”,其實大概率還是會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如果再得寸進尺,那在國際輿論上也站不住腳。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在以色列和國會共和黨的施壓下,美方是否愿意在當前敏感時刻“放伊朗一馬”還說不好,所以特朗普到底該如何抉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信息來源:
央視新聞:《伊朗官員:若美解除制裁 伊朗愿承諾永不制造核武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