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現在有兩種照片在朋友圈里逐漸形成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
一種是景區寫真。穿上當地特色民俗服裝,涂上化妝師向你再三保證“包出片”的厚實舞臺妝,拍下顧盼生姿、風流倜儻的照片若干。去泉州旅游講究“今生簪花世世漂亮”,去哈爾濱玩雪必須留下“索菲亞廣場上女王巡禮”的英姿。
另一種,是馬拉松賽道照。曾經我對馬拉松的認知只有“人性的考驗”,在朋友圈刷到照片才知竟也是“時尚的展演”。穿搭亮眼、表情靈動、活力四射,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
馬拉松賽道,原來不止是速度和體能的賽道,還是穿搭和出片的賽道啊?
不是這種出片
教你在馬拉松賽場上拍出人生照片的攻略,快比教你在海馬體拍出絕美寫真的攻略還要多了。
賽程前段,你躊躇滿志、昂首挺胸,腿上繃緊的肌肉、臉上從容的微笑皆是實力的象征;賽程后段,你堅韌不拔、沉著自信,對鏡頭招招手或比個大拇指,跑過的每一步都算數;在終點線,你微微垂頭、單手指天,深藏功與名,從不回頭看爆炸。
身后烏泱泱的其他參賽者是最好的氛圍組,你穿著鮮亮且色調搭配無比和諧的戰衣戰褲戰襪戰鞋,在光圈對焦下美得精神飽滿、美得云淡風輕。
馬拉松,怎么就成了盛產人生照片的風水寶地?
人生照片這個東西,鮮明的個人特色、良好的精神面貌、深遠的紀念意義,缺一不可。所以在這件事上,馬拉松天賦異稟,畢竟如此“極限挑戰”本身就自帶紀念意義。
2022年開始跑馬拉松的Sara告訴我,她第一次參加比賽時,以為自己這輩子只會跑那一次,“人生唯一的一次體驗,當然要穿得好看,多留點照片。”
想穿好可不簡單。一套完整的馬拉松穿搭,從頭上的帽子數起,還包括太陽鏡、運動上衣、吸汗褲子、預防運動損傷的肌貼、壓力襪、跑鞋,以及揣側兜里的能量膠若干,平鋪開來能擺滿半張床——反正從跑者們的賽前“定妝照”來看是這樣的。
所謂“定妝照’,是跑者在賽前給參賽裝備拍的照。不光是為了儀式感,也怕不拍下來會落東西。
最終“定妝”的裝備,在好看之前,首先要過實用關。業余“大眾跑者”完賽動輒就是4到6個小時,從頭到腳但凡有哪個小細節不對路,都比讓豌豆公主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那粒豌豆更恐怖,可能導致摩擦出血、肌肉拉傷甚至更嚴重的情況。
經典浴血奮戰
Sara告訴我,裝備至少要提前一周準備好,而鞋子更是要提前至少一個月磨合,否則到了賽場上發現鞋子擠腳就不好了。
在實用舒適的前提下,“扎眼” 是跑道上的dresscode。
已經成功留下賽場人生照片的前輩會告訴你,選一件亮色上衣作為全身的視覺焦點,鞋子與之做呼應,而帽子、襪子之類的小色塊用素色更能襯出效果;或者上衣褲子都是同一個亮色,其他配飾用同色系但更淡的顏色。
亮色也不是隨便找的,可以結合官方賽事服或者比賽場地來選。
跟賽事服要有反差。馬拉松賽事服由賽事組織方提供給參賽者、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等,不強制要求參賽者穿,所以跟賽事服撞色,能讓你盡可能在人群中更顯眼。好比賽事服是黑色的,你可以選熒光粉,賽事服是藍的,你可以選熒光黃。
跟場地環境則要有相融。Sara有一年秋天在北京比賽,有一段賽道兩旁布滿金黃的銀杏葉,她那次穿的杏黃色上衣和背景特別和諧,照片拍出來別有一番意境美。
運動背心、壓縮短褲這些平日里看起來最沒設計感的單品,卻能讓馬拉松賽場搖身一變成秀場。
除了衣服鞋襪這些基礎必備,還能加一些自己的搭配小巧思。馬拉松練久了之后,Sara開始加入不同的配飾,“像耳釘、紋身貼之類的小東西,多一些時尚元素會感覺跑步變得更美好。”
不過加配飾的大前提是“輕量化”。戴個不擠耳朵眼的耳夾耳機聽勁歌金曲,自然是美觀又提氣,但換成壓頸椎還夾腦袋的AirPods Max顯然就有點沒苦硬吃了。
搭出一身滿意的造型后,不少跑者還會選擇給自己化個妝。居住在英國的Charlotte跑過5場全馬,對她來說,護膚和化妝都是馬拉松的重要一環。
她覺得,就跟面試的時候化化妝心里更有底一樣,“每次比賽要準備好幾個月,付出這么多努力,我當然希望最終能以最好的狀態、最好的面貌出現,留下更好看的照片啊。”Charlotte說,“而且這也可以提升我的情緒,對比賽表現也有好處。”
Charlotte告訴我,賽場妝容沒什么特別的,主要就是得防曬、防汗、夠持久。這點得到了Sara的認同,她一般比較注意防曬霜和粉底液,選質地輕薄、持妝力好的,不然混上汗水、塵土,“后半場搞不好就開始淌白湯了”。
原來馬拉松不僅是穿搭賽道,還是相當全面的穿搭賽道。人類對OOTD各種維度的要求,在馬拉松場上集齊了:實用度、舒適度、美觀度,高性能、高品質、有個性。
這樣一個“秀場”上,拍照出片是極為稀松平常的事情。正規比賽幾乎都提供攝影服務,有直接與品牌或組委會合作的攝影師,也有通過第三方平臺報名的。2023年的北京馬拉松,官方攝影師超過100位。
起點、終點前后幾百米范圍,角度較大的彎道,寬敞的賽道兩側,補給站附近,以及地標景點周圍,是攝影師密集扎堆的出片區。
Sara告訴我,當你積累了一定的參賽經驗,自然而然就知道攝影師會出現在哪里。
社交平臺上有大量出片攻略,教你在攝影師出沒的區域和其他跑者拉開一些距離,否則淹沒在人海里拍出來不好看,同時跑步動作要做大,照片里才能顯得舒展,不要因為累被拍到駝背聳肩。小配飾在這時候也能派上大用場,帽子能防止太陽直射你頭頂來個死亡頂光,太陽鏡能遮住你被曬得瞇縫的眼睛。
圖源:小紅書@Shaw的跑步計劃
對于在賽場上精心穿搭并留下“人生照片”這件事,并不總是顯得如此稀松平常。
在三十多年前的美國,田徑運動員Florence Joyner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她屢破短跑記錄的驕人成績,還因為她惹眼的裝束。她化著飛揚的眼線、帶著好幾厘米長的鮮艷美甲、穿著蕾絲緊身褲等非典型運動服,出現在田徑場,每次亮相都能引發劇烈爭議。
“田徑場飛蝴蝶”
在今天的中國,田徑運動員吳艷妮也經常因為妝發造型激起討論。她起跑前總做“劍指天空”的“中二”動作,她臉上總化著精致全妝,她不止一次稱“高調張揚”是競技狀態的體現。
2025年5月,吳艷妮在國際田聯女子100米欄最新排名中升至第23位,創中國選手歷史新高,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成績越來越硬了,可以美了。”
相比起這些以成績為榮譽勛章和立身之本的專業運動員,馬拉松賽場上的“大眾選手”已經享有了更大的“打扮自由”。
不過Sara表示,她在網上分享穿搭時,不止一次收到過“跑步媛”“運動媛”等明顯帶有惡意和批判意味的評論。盡管分享馬拉松穿搭、出片攻略的男性跑者亦不在少數。
Charlotte則認為大家的認知在逐漸變得包容多元。“那種上來就說‘你這哪是認真跑步的樣子’、‘烏煙瘴氣’這種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反正我體感是這樣。”她覺得,隨著跑馬拉松的人變多,“運動日常化、日常運動化”,這種“少見多怪”的聲音會變少。
畢竟參加一場馬拉松可不容易,你不僅得有能跑的實力,還得有能中簽的運氣——大型馬拉松賽事的中簽率普遍較低,尤其是全程馬拉松,經常是100個報名的人湊不出10個能參賽的。能順利中簽,“父親母親我中選了”的激動之情油然而生,當然得跑出風采跑出英姿,不然都感覺浪費機會。
現在馬拉松也不只是展示實力和風采、留下絕美紀念照片那么簡單,它正在全方位成為各地的“文旅項目”。
比如一個多月前剛剛舉辦的2025年成都世遺馬拉松,賽道就是一條觀景路線,串聯起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囊括熊貓谷、灌縣古城、南橋、魚嘴等世界級景點,還把國寶熊貓、古今穿越、非遺等元素融入其中。
又比如2025年武漢馬拉松,武漢專門在賽事期間推出了“櫻花文旅大禮包”,覆蓋21個A級景區和23個優質文旅產品,參賽選手還有專屬優惠。
貴州更是火力全開,要重點打造“最美”萬峰林馬拉松、“最快”遵義馬拉松、“最爽”貴陽馬拉松、“最涼”六盤水馬拉松、“最凈”梵凈山馬拉松、“最秀”荔波馬拉松等“六最”馬拉松賽事,把“跟著賽事去旅行,奔向公園去運動”當成目標。
前一天落地,中間一天比賽,最后一天逛逛著名景點返程,跑馬拉松已經不是唯一目的。
去一趟馬拉松,能“連吃帶拿”。到地方先拿賽事組委會統一提供給參賽者的參賽包。且不說里面裝了什么東西,單說參賽包本包,都卷起來了,有的是能當文創周邊用的設計感帆布袋,有的是能背去戶外的登山包。
2024深圳馬拉松的參賽包廣受好評
包里除了參賽服、號碼布、存衣包、賽事指南、食品補給這些實用品,眼下還時不常能有香薰、冰箱貼、洗浴套裝等等“值回票價”的加分項。
更值回票價的是彩妝護膚品的加入。
2024年,雅詩蘭黛率自家知名的DW持妝粉底液贊助上海女子半程馬拉松,主打“持妝不假妝”,往參賽包里塞了三個DW粉底液小樣;同年,科顏氏贊助北京馬拉松,50ml面霜成了參賽包里的絕對C位,很多人看到這市價三百多的面霜已經覺得200元報名費賺回來了,直夸科顏氏和北馬“豪橫”“大方”“會推廣”。
“進貨”進到化妝品是這一兩年的新趨勢,到馬拉松賽場選鞋則已是跑者的家常便飯。
運動品牌早已把馬拉松當成了新品發布會,去比賽簡直像進了運動鞋服直播間。想買新裝備的能在這里買到大品牌們的最新款,沒想買新裝備的也很有可能冷不丁就被種草。
阿迪達斯從2010年開始連續贊助北京馬拉松,其首席執行官Bj?rn Gulden透露,他們在北京馬拉松賽上限量發售200雙的新款跑鞋Adizero Adios Pro Evo 1,每雙售價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608.8元),一小時內全部售罄。
這套在比賽上限量發售的策略阿迪達斯已經玩得嫻熟。上個月上海半馬開跑,阿迪達斯作為賽事官方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運動裝備贊助商,在上海半馬博覽上放出了首批200雙Adizero Boston 13現場銷售,先到先得。據媒體報道,這雙鞋吸引了眾多前去領取參賽包的跑者駐足圍觀。
文創周邊、彩妝護膚、新款跑鞋,“連吃帶拿”的拿有了,吃更是不在話下。
這幾年,“流水席式補給”早已把馬拉松打卡范圍從地標景點、城市面貌擴展到了特色美食。熱情似火的東北地區尤其是個中翹楚,鍋包肉、烤全羊、小雞燉蘑菇,乃至東北大板,42公里還沒跑累先吃累了。
圖源:抖音@有料hi爆姐
一次滿載而歸的旅游不會停留止步于此。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圍繞著馬拉松冒了出來,讓你不僅能體驗肆意揮灑汗水、挑戰人體極限的酣暢淋漓,還能體驗參與社群活動、縱享精致調性的社交生活。
比如2024年紐約時裝周期間,運動品牌新貴Hoka就找到紐約一家設計師精品店ESSX,兩家合作在曼哈頓下東區辦跑步俱樂部、組織城市文化徒步之旅,并開設快閃咖啡店為以上活動提供甜甜圈。漫游城市、推杯換盞,購入新鞋、結成社群,一趟下來讀懂紐約。
當時,ESSX的聯合創始人感嘆:“環顧每年這個時候的紐約,會感覺整個城市就像一本攤開的時裝畫冊。”
時尚媒體BoF分析,馬拉松給品牌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向跑者推銷特別版裝備,同時又將鞋服及其代表的生活方式展示給可能尚未接觸過的其他人面前。
你看,旅游必做的那些事兒——逛當地地標、品當地美食、拍紀念照片,馬拉松都包圓兒了,還能買點最新款跑鞋當伴手禮。
從前馬拉松或許只是運動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已經是一城一地的文旅活廣告、美妝護膚品牌的硬核測評區。
既是跑場,又是秀場,既有人文,又有美食,不怪跑的人越來越多,馬拉松還是太全面了。
編輯|橘總
作者|大稚
設計|胖兔
封面圖源丨快跑馬拉松
參考資料:
1.界面新聞,《代拍、代跑、倒賣名額,馬拉松大熱滋生灰色生意》,2025.03
2.北京商報,《每場收入2000元,馬拉松攝影師成理想工作?門檻不止設備6萬多……》,2025.04
3.東方網,《助力2025上海半馬,阿迪達斯在滬全球首發科技跑鞋ADIZERO BOSTON 13》,2025.04
4.CosmeticsBusiness, Maybelline becomes New York City Marathon’s first cosmetics partner, 2024.08
5.BoF, How Marathons Became Fashion Shows, 2024.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