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伊朗向美國妥協的背后
2025年5月15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國NBC新聞獨家采訪時,宣布伊朗愿意與美國簽署附加條件的核協議,以換取全面解除經濟制裁。這一表態標志著伊朗外交政策的重大轉折,從長期強硬轉向務實妥協。沙姆哈尼表示,只要伊朗的核心訴求得到滿足,協議可“立即簽署”,毫不拖延。
伊朗的條件包括:立即解除所有經濟制裁;承諾不發展核武器,銷毀武器級高濃縮鈾,限制鈾濃縮至民用水平,并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全面監督。NBC指出,這是哈梅內伊核心圈首次如此明確表達談判意愿,清晰反映最高領袖的戰略意圖。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早在2025年2月表示支持與美國對話,但受限于哈梅內伊的反對態度,其倡議未獲進展。哈梅內伊的策略是在談判中保持強勢,避免顯得急于妥協,以維護國內威信。然而,外部壓力讓伊朗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快談判步伐。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始于1979年伊斯蘭革命,2018年特朗普上臺后,對于伊朗的壓迫進一步加深,他決定退出《伊核協議》(JCPOA)后,制裁升級為“最大壓力”政策,針對石油出口、金融系統和工業供應鏈。
制裁基本切斷了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收入銳減導致財政捉襟見肘,海外資產被凍結,國際貿易幾乎停擺,伊朗連進口基本物資都困難重重。2022年,馬赫薩·阿米尼之死引發的全國抗議,反映了民眾對高物價、失業和政府管控的不滿。伊朗高層深知,若不緩解制裁壓力,社會動蕩可能威脅政權穩定。經濟這根弦,繃到極限,只能選擇妥協。
而在軍事上,美國更是對伊朗形成了壓倒性優勢。2025年初,“卡爾·文森”號和“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部署至波斯灣,配備F/A-18超級大黃蜂和E-2預警機,具備精準打擊伊朗沿海設施的能力。美國還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亞基地部署6架B-2隱身轟炸機,攜帶可摧毀深埋核設施的GBU-57巨型鉆地彈,直指伊朗的納坦茲和福爾多核工廠。
以色列的威脅更為直接。其約90架F-35隱身戰機配備先進電子戰系統,能輕松突破伊朗的S-300防空網絡。2024年10月,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朗據點,伊朗防空系統未能攔截,暴露出技術短板。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和以色列聯手攻擊伊朗,伊朗的德黑蘭和大不里士真能成為火海。
特朗普的外交,一向胡蘿卜與大棒并存。2025年3月,他通過阿曼向哈梅內伊轉交一封措辭嚴厲的信件,要求伊朗在兩個月內達成核協議,否則將面臨軍事行動。
而在另一方面,特朗普又通過一系列政治手段,為伊朗的妥協留出口。5月14日,特朗普訪問沙特,與敘利亞臨時政府領導人朱拉尼會晤,承諾解除對敘利亞46年的制裁。此前,朱拉尼曾被美國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如今卻被特朗普稱為“值得尊敬的斗士”。
這一轉變向伊朗傳遞信號:順應美國可獲喘息,取消制裁什么的一切都好說。這種網開一面式的策略,怎能讓伊朗不動心?先前哈梅內伊還強調不和霸凌者談判,如今卻滑跪的如此迅速,很難不讓人想象聯想,哈梅內伊是否被特朗普和朱拉尼的會面給“激勵”到了。
第二節:中俄伊“三角”為何只是空想?
伊朗對美國的妥協,也讓中國網絡曾經熱炒的中俄伊的大三角徹底成了泡影。對于這種說法,筆者一向嗤之以鼻,但耐不住眾多時政網友熱炒。
所謂“中俄伊大三角”,其實并非中國網友的發明,而是源于美國地緣戰略學者布熱津斯基1997年的《大棋局》。他警告,中俄伊三個陸權大國若聯合,將威脅美國在亞太、歐洲和中東的利益,三者一旦聯合,就會導致美國霸權的喪失。
然而布熱津斯基的假設基于非西方國家會因反美而結盟,但現實遠非如此。中俄伊三國在戰略目標和實力上差異巨大。中國追求多極化世界,強調經濟合作;俄羅斯在中東奉行實用主義,與多方保持平衡;伊朗則受伊斯蘭革命意識形態驅動,優先對抗美國和以色列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反美,根本不會讓這三個意識形態、國家利益截然不同的國家實現聯合。
就中國而言,就從未認可“中俄伊三角”。中國在中東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穩定中東、“一帶一路”和能源安全。相比之下,伊朗的優先度不僅沒有沙特高,甚至地位可能還低很多。例如2024年,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占總進口的10%,而對沙特的貿易額達1200億美元,對伊朗僅200億美元。也就是說,伊朗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也不會為了反美就去幫扶伊朗。
與此同時,中國的“不結盟”政策像一堵堅實的墻,擋住了任何陣營化的嘗試。加入“反美三角”不僅違背戰略利益,還可能讓中國陷入不必要的地緣沖突。
就俄羅斯而言,其原本與伊朗的合作,主要基于兩者在敘利亞有共同利益。敘利亞內戰期間,俄羅斯和伊朗曾共同幫助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穩住了局勢。然而到了2024年,阿薩德政府瞬間垮臺,敘利亞新政府排除了伊朗,但口頭上允許俄羅斯繼續駐軍敘利亞。
這樣一來,俄羅斯和伊朗最大的利益共同點也消失了,兩者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實現聯合。202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勝利日大閱兵。普京邀請了以色列,卻沒有邀請伊朗。以色列雖然因故沒來,但同樣表明俄羅斯和伊朗并沒有太多共同利益,兩者也不可能聯合。
第三節:伊朗“兵弱”的千年宿命
除了國家利益之外,伊朗軍力的孱弱也是中俄伊三角很難實現的原因之一。伊朗為何容易妥協,說白了就是“兵弱”。早在中國古代,對伊朗兵弱的問題就有注意。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接觸到當時的帕提亞帝國(中國史稱安息,伊朗前身)。他在《史記》中評價:“安息是大國,物產豐富,商業發達,但兵力薄弱,只貪圖漢朝的財物。”相比兵強馬壯的大月氏和康居,安息不值得深交。安息王曾派兩萬騎兵迎接漢使,試圖炫耀武力,但漢朝人絲毫不為所動。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延續這一判斷,明確記載“安息兵弱”。
數百年后,唐朝時期,波斯(伊朗前身)被阿拉伯人入侵,王子卑路斯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名將裴行儉護送他返回,但裴行儉走到西域便折返長安,顯然認為波斯軍隊不堪一戰,救之無益。中國古人對伊朗的評價驚人一致:大國之名,弱兵之實。
進入現代,伊朗軍隊依然擺脫不了“兵弱”的魔咒。表面上看,伊朗擁有61萬兵力(2024年數據),規模不小,但裝備老化、組織分裂和士氣低迷讓其戰斗力大打折扣。
伊朗軍隊的裝備老舊得像“上世紀的遺物”。空軍主力是1970年代的美制F-14和俄制米格-29,維護成本高,備件短缺,飛行一次都得提心吊膽。海軍僅有小型快艇和幾艘老式潛艇,遠洋作戰更是空談。防空系統依賴俄羅斯S-300,但面對以色列的F-35隱身戰機形同虛設。2024年10月,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境內伊朗據點,伊朗防空系統未能攔截一枚導彈,暴露了技術差距。
伊朗軍工產業受制裁掣肘,嚴重依賴進口,自主研發能力近乎為零。2024年,伊朗軍費僅100億美元。伊朗雖能生產無人機和彈道導彈,但精度和規模不足以改變戰局。而更諷刺的是,伊朗對美制裝備情有獨鐘,卻因制裁無法獲取,俄制和中制裝備又被嫌棄“不夠高端”,結果兩頭落空。
伊朗軍隊的組織結構堪稱“全球獨一份”。國防軍和革命衛隊并存,互不統屬,形同兩套班子。國防軍訓練較好,戰斗力較強,但政治忠誠度存疑,常被高層邊緣化;革命衛隊政治上絕對可靠,卻因訓練不足和裝備落后,戰斗力堪憂。由于政治優先,革命衛隊常被派往敘利亞、黎巴嫩等海外戰場,結果屢屢失利。
這種雙軌制導致資源分散、指揮混亂。國防軍與革命衛隊在預算、任務分配上互相掣肘,形同“內訌”。而這種內訌正好給了美國中情局以及以色列摩薩德以滲透空間,導致伊朗內部千瘡百孔。
伊朗軍隊最致命問題是士氣和信念的分裂。伊斯蘭革命后,反美反以成為國家意識形態,但許多精英和軍官對此缺乏認同。
伊朗神權政府始終無法做出一個解釋,為何要與美國和以色列對抗。中國和美國之所以對抗,是因為兩者產業有結構性的沖突,是天然的對手。而伊朗和美國則不一樣,伊朗充其量就是個地區大國,上升不到世界大國的層面。美國完全可以包容并與之結盟。
巴列維時代,伊朗與美國、以色列關系密切,伊朗曾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支點。當時精英階層享受西方生活方式,至今仍有“親美派”懷念那段時光。他們認為,美國反對的只是伊朗政府,而非伊朗人民。
就軍隊而言,也同樣如此。曾經的伊朗國防軍實際就是以色列幫忙訓練出來的,伊朗空軍也是美國手把手教出來的。直到今天,伊朗空軍內部仍通行英語。軍內都潛藏大量親美派,試問這支軍隊如何反美呢?因此在對美國、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中,伊朗有眾多“迷惑操作”,
2020年,美國刺殺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伊朗在報復之前竟提前通報美軍,形同“走過場”。2024年,伊朗對以色列的無人機和導彈攻擊同樣提前預警,效果微乎其微。這種“留有余地”的行為,反映了軍隊內部對戰爭風險的畏懼和對反美必要性的質疑。一支不知為何而戰的軍隊,戰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中俄的軍事和經濟實力讓它們敢于對抗美國壓力。中國2024年軍費約2500億美元,擁有現代化海軍、核武庫和航天技術,經濟規模全球第二。俄羅斯雖經濟受限,但核武庫和能源出口確保其戰略威懾力,2024年在烏克蘭問題上依然強硬。伊朗則不然,美國航母群和B-2轟炸機的部署對其構成滅國級的威脅,在40米長刀面前,怎能不慫呢?
結尾:伊朗的妥協與“三角”的幻滅
伊朗向美國的低頭,既是經濟和軍事壓力的結果,也是其“兵弱”宿命的延續。兩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看透了伊朗的“外強中干”,如今的伊朗依然在重復歷史。中俄伊“三角”不過是布熱津斯基的紙上談兵,中俄忙于全球博弈,伊朗卻連區域牌桌都坐不穩。
未來,若核協議達成,伊朗或能緩解經濟壓力,但軍事現代化和內部團結的難題難以短期解決。中俄伊“三角”的破滅提醒我們,地緣政治沒有浪漫的“鐵哥們”,只有實力的較量。伊朗的教訓,或許是:沒有真本事,喊再響的口號,也只是空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